為什麼數碼時代,我還要親手沖洗膠捲

少數派 發佈 2020-03-18T11:03:28+00:00

當初選擇它是因為其巴掌般的大小,可以輕鬆裝入口袋帶出門,而且因其是一台傻瓜機,操作非常簡易,不需要我調整參數,只要輕輕按下快門即可。

2018 年,我購入第一台膠捲相機,是奧林巴斯 μ2。當初選擇它是因為其巴掌般的大小,可以輕鬆裝入口袋帶出門,而且因其是一台傻瓜機,操作非常簡易,不需要我調整參數,只要輕輕按下快門即可。在被數碼單反嬌慣後,用一用膠捲相機記錄日常對我而言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

但隨著去年膠捲價格的飛漲,我拍的膠捲數量也隨之減少。在拍照時沒有之前那麼隨心所欲,畢竟一卷從 16 元漲到 40 元翻了兩倍不止。而除了購置膠捲的成本上漲,沖洗膠捲的價格也有小幅度的上升,我也因此囤了不少拍完沒沖洗的膠捲。

在價格飛漲的衝擊下,身邊不少朋友選擇了「退坑」,而吸引我進膠捲坑的前輩也不例外,我仍記得前輩告訴我退坑的消息時說的「好懷念剛入膠捲坑時拍的 8 元一卷的過期卷」。

我也曾考慮過要不要離開這個「坑」,畢竟用膠片拍攝對我來說本就是記錄日常的一種方式,但成本的衝擊會使得記錄時多了一些猶豫和顧慮。思前想去,就算要退,至少也要嘗試一次自己親手膠捲的感覺吧,因此就有了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

第一步:沖洗膠捲,使膠捲顯影

材料準備

我使用的是一套簡易沖洗材料,主要有以下這些工具:

  1. 顯影罐
  2. 暗袋
  3. 藥水(顯影液、漂白液、定影液等)
  4. 其他小工具:抽片器、手套、1L量杯、溫度計

藥水配製

市面上出售的沖洗膠捲的化學品主要有「粉末」和「液體」兩種物質形態,如果購買的是粉末的話,在開始沖洗前需要按照特定的比例加水配成藥水。如果是液體的話,又分為濃縮液和原液,濃縮液也需要按照特定比例加水配成原液,原液一般按照說明直接使用即可。

因為我的膠捲都放在學校了,帶回家的只有裝在相機里的一卷「kodak colorplus200」,是一卷彩色膠捲。而在我購買的材料里,是有彩色膠捲的原液,因此直接用其進行了沖洗,省去了配製這一步。不過新手沖洗膠捲一般建議選擇黑白膠捲,會相對簡易一些。

裝卷

在裝卷之前,要先將膠片的片頭抽出,我在這一步用的是「抽片器」。在一些視頻網站上也有教程是利用日常生活常用的工具抽片頭,例如針、剪刀等等,但對我來說,抽片器是一個比較適合的選擇,一是因為就算操作不當也較難傷害到膠捲本身,二是因為就算操作不當也較難傷害到我(安全第一)。

我所使用的抽片器,使用方法是將第一片彎曲部分朝下插入膠捲內,再將第二片片頭插入一些,然後轉動膠捲捲軸,直到聽到類似咔的聲音(膠捲片頭經過抽片器的聲音),就將第二片完整插入,最後一起拉出即可帶出片頭。

但我在抽片的時候遇到「怎麼也聽不到咔一聲」的問題,諮詢商家時發現很多第一次嘗試洗膠捲的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商家建議我把膠捲放在耳邊聽,然後自己去感受抽片器在膠捲內的位置,預估它經過片頭的時間。經過一個半鍾,我終於取出片頭。在取出片頭之後,先用剪刀把只有一邊齒輪狀的部分剪掉。

然後就將其裝入暗袋,再在暗袋裡將膠捲拉出並裝入顯影罐。裝入暗袋的東西不宜多,而且一定不要少。我是只裝入了會直接用到的物品,並且再三檢查。

因為膠捲一旦拉出膠捲殼,就不能見到光(除了暗房專用的安全燈),如果開始裝膠捲才發現有東西沒裝入暗袋,需要將膠捲卷回膠捲殼內再打開暗袋,避免膠捲過爆。但將抽出的膠捲卷回殼內很容易發送刮擦,影響膠捲的質量。所以最好在裝物品時就檢查清楚。

我操作時進入暗袋的東西:

  1. 需要裝的膠捲
  2. 顯影罐
  3. 剪刀(用於最後剪斷片尾)
  4. 我的手(帶了手套,防止手指接觸膠捲藥劑面留下指紋)

使用藥水以讓膠捲顯影

如果沖洗的是黑白膠捲,要根據膠捲的型號查詢相應的藥水濃度、溫度和時間等,在「Develop!膠捲沖洗計時器」或「Massive Dev Chart Timer」app 上可以查到,另外在 digitaltruth 這個網站同樣可以查詢。

由於我沖洗的是彩色膠捲,沖洗各步驟的時間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就用了彩色膠捲通用的沖洗時間。

我在各步驟所用到的水溫和時間(第 3-7 步水溫在 24 攝氏度和 40 攝氏度之間):

  1. 預濕:38 攝氏度,1 分鐘
  2. 顯影:37.8 攝氏度,3 分 15 秒
  3. 漂白:6 分 30 秒
  4. 水洗:3 分 15 秒
  5. 定影:6 分 30 秒
  6. 水洗:3 分 15 秒
  7. 穩定:3 分鐘

在沖洗時,一般控制好水溫和時間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不過也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在水的選用上。用來沖洗膠捲的水儘量選擇純凈水或者是燒開過的水,雜質過多的水可能會影響膠捲的成像質量。

第二,在控制水溫上,除了準備好冷水和特定水溫的水之外,也準備一壺煮沸的水,因為在操作完前面步驟時,後面按要求配置的水溫可能就涼了,需要及時補充較高溫度的水以控制溫度。(有恆溫水槽可忽略這點)

第三,在定時上,我是直接用手機計時器,為避免在重設定時器上花費太長時間,定步驟的總時長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同時記住倒計時到了哪個時間該採取什麼操作。

晾乾膠捲

在沖洗完膠捲之後,需要找個環境將膠捲晾乾。由於我並沒有準備專門晾乾膠捲的地方,所以是在書柜上放了一把尺子,用兩樣東西固定住尺子,再將夾子用膠捲夾在尺子上,以這樣的方式晾乾膠捲。

第二步:翻拍膠捲底片

專門進行膠捲沖洗的店一般使用的都是掃描儀,用掃描儀掃描底片到電腦上進行操作。不過因為我沒有掃描儀,所以採取了「用單反翻拍」的方式。

失敗的第一次翻拍

第一次翻拍時,我是直接將膠捲放在 A4 紙上,然後用裝了 35mm f1.8 鏡頭的相機進行拍攝,結果在用電腦處理時,發現什麼都看不清。

在尋找問題原因時,我突然想起掃描儀不僅有一面是白色底面(類比 A4 白紙),而且它的白色底面是有光源的。也就是說,在翻拍膠捲的操作里,「光」非常重要,應該要有光從背面照射底片,再用相機從膠捲正面進行拍攝。

此外用於拍攝的鏡頭最好是微距鏡頭,並且採取小光圈使畫面清晰部分更完整。不過由於我沒有微距鏡頭,在第二次拍攝時採用了 24mm-120mm 的變焦鏡頭,將焦距拉到最長,開 f10 光圈進行拍攝,也就是接下來提到的第二次翻拍。

還算成功的第二次翻拍

我將在家裡找到的「智能拷貝台」作為光源和底面,將膠捲放在上面,就營造出了類似掃描儀的效果。之後在黑卡紙上剪出剛好容納一張底片大小的洞,放在膠捲上面,拍攝時只露出我要拍攝的單張底片,以便於對焦。

在拍攝前,我準備了三腳架,但我發現我的三腳架並不能讓我的相機鏡頭垂直朝下拍攝,只好放棄三腳架,手持相機進行拍攝。

手持相機的弊端在於,我每次放下相機調整底片後,又要重新調整到適當的對焦位置,效率比較低。我設想過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是將黑卡紙固定住,讓我得以通過單手調整底片位置。二是將相機固定住,這樣我只要調整底片即可。

但出於當時「迫切想看到成像」的心情,我最終採取了第三種方法:讓我妹妹幫我調整底片。因為之前沖洗膠捲的時候,出於安全考慮,我禁止她進入我沖洗的地方。所以她對我沖洗膠捲的操作有一種熱切的渴望,在我找她幫忙時顯得非常熱情,不過在拍完一半底片後,她就發現了枯燥之處並期待結束(攤手)。

第三步:用電腦調整翻拍圖片使其顯示出正常影像

由於我所沖洗的膠捲是彩色負片,所以在翻拍完之後還需要進行「反相」的操作,使其顯示出正常影像。這一步可以選用的圖像處理軟體有很多,由於文章篇幅原因,我在此並不展開敘述。

結語

例如冬天的黃昏,孕婦在車站等待丈夫,丈夫的身影出現在站台,這時妻子的表情。一同歸家的兩人。進屋。今天比較冷做個清燉雛雞之類的。就是這個啊。什麼都比不上這種日常的事情啊。

——荒木經惟

攝影到底拍什麼?我為什麼要拍下這張照片?我希望通過我的照片傳達什麼?這些問題經常在我腦海里回想,有時激起我思考的慾望,有時折磨著我拍照的過程。我一向不喜歡太功利性的事物,執著於目的讓我無所適從,也曾一度抗拒拿起相機。

但是使用膠捲相機攝影,會讓我感受到一種「短暫解脫」的意味。離開功能豐富的單反攝影,擺脫拍攝目的對自己的折磨,懷著一種「記錄日常」的愉快心情按下快門,沒有選圖的糾結心情,沒有後期的繁瑣操作,拍攝-沖洗-留存。簡簡單單的過程,於我卻有一種救贖的意味。

在沖洗膠捲之前,我設想自己沖洗時是一種「輕鬆審視」的狀態,像電影裡面一樣一邊沖洗一邊回憶自己拍攝時的點點滴滴。不過在實際操作時,不僅無法放鬆,全程都處於高度緊張甚至有點手忙腳亂的狀態。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我看到沖洗出來效果時的喜悅和激動。

隨著對沖洗的熟練度的增加,說不定哪一天我就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