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報導濱州市華美幼兒園教育模式:行走在二十四節氣里的課程

濱州網 發佈 2020-03-19T15:27:25+00:00

3月15日出版的中國教育報,報導濱州市華美幼兒園以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為軸線,將教育目標與農事活動、自然規律、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生成教育教學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體驗式活動,讓幼兒的學習生活化、遊戲化,建構課程遊戲化和遊戲課程化兩條線並列的課程體系。

3月15日出版的中國教育報,報導濱州市華美幼兒園以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為軸線,將教育目標與農事活動、自然規律、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生成教育教學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體驗式活動,讓幼兒的學習生活化、遊戲化,建構課程遊戲化和遊戲課程化兩條線並列的課程體系。全文如下:

長期以來,「小學化」傾向一直束縛著部分幼兒園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民辦園,面對家長對幼兒學習主要是知識傳授的狹隘認知,該如何通過課程建設,扭轉家長過早讓孩子學拼音寫漢字的傾向?

自2002年創辦幼兒園,我們山東濱州華美教育集團一直在探索適宜本土的課程體系。2013年以來,我們不只建成了為幼兒提供生態有機食材和教育實踐活動基地的536畝生態園,而且將幼兒園逐步向城區外的廣大農村發展,實現城市優質的師資、設施資源與農村廣闊的環境及豐富的天然資源共享。

二十四節氣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536畝生態園為生態課程的落地實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我們以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為軸線,將教育目標與農事活動、自然規律、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生成教育教學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體驗式活動,讓幼兒的學習生活化、遊戲化,建構課程遊戲化和遊戲課程化兩條線並列的課程體系。

以二十四節氣為軸線預設主題

我們的課程強調預設和生成相結合,課程設計里包含了專家設計(專家團隊+骨幹教師)和幼兒生成兩個部分。「預設」部分強調教師作為觀察者、組織者、引領者和環境創設者的角色,根據課程目標、二十四節氣軸線和幼兒的興趣及已有經驗,對環境布置、材料提供等進行有計劃的設計,把目標和內容滲透在環境中,從而激發幼兒自發性探究活動,或者直接設計並組織幼兒參加活動,課程實施注重遊戲化。「生成」部分強調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和遊戲者的角色,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產生活動(遊戲)。也可以是教師在幼兒遊戲或活動中發現一些有意義的生成點,及時介入進行隨機引導,或者對其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擴展,從而實現遊戲課程化。

以驚蟄節氣為例,驚蟄時期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地下蟄蟲出動,植物、動物、人開始煥發生機。因此,我們將活動總主題確定為「復甦」,其下有三個子主題:動物的復甦、植物的復甦、人的復甦。幼兒通過尋找、觸摸、觀察、欣賞驚蟄節氣里復甦的「動物、植物、人」,感受復甦的生命,從而引發對生命的思考。

在動物的復甦這個子主題中,我們藉助農村幼兒園廣袤的環境資源,設計了系列室外體驗活動。其中,每年的驚蟄末期,我們都會組織孩子們去生態園撿鴨蛋。「撿鴨蛋」的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孩子們去生態園觀察驚蟄節氣里動植物發生的變化;認知鴨子的生活習性,分辨鴨子的雌雄;與父母嘗試鴨蛋的不同吃法;模擬集市進行鴨蛋交易及嘗試蛋殼作畫等技能。

捕捉「偶然事件」推進深度學習

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位於市區的陽光園大班的孩子們來到生態園,就像小鳥飛進了大自然,不一會兒,養鴨子的小島上就跑滿了穿著紅色園服、提著小桶撿鴨蛋的孩子們,「我撿到了……」「我也撿了一個……」撿到鴨蛋的驚喜聲此起彼伏。

大(2)班小磊在把鴨蛋往小桶里放的時候,沒有抓牢,一個鴨蛋脫手掉到地上破了,蛋清和蛋黃流了出來。小磊驚恐地喊:「老師,我的鴨蛋打破了!」旁邊的孩子們都圍了過去,娜娜老師摸著小磊的頭安撫著:「小磊的鴨蛋掉地上打破了,好可惜,大家來幫他想想辦法,怎麼才能保護好鴨蛋?」正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時,雨欣突然指著地上破了的鴨蛋說:「你們看,這個鴨蛋已經壞了,蛋黃上長了些白東西!」娜娜老師看了看鴨蛋,蛋黃上面的確有一個比較大的白點,她告訴大家:「可不要小瞧這個白點,不是因為鴨蛋壞了才有,這是鴨蛋的胚盤,有了它才能孵出小鴨。」東東問:「老師,沒有打破的鴨蛋能孵出小鴨嗎?」孩子們對孵小鴨這個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娜娜老師說:「這樣好不好,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想辦法,看看我們撿到的鴨蛋能不能孵出小鴨?」孩子們都贊同這個提議。

「鴨蛋破了」在「撿鴨蛋」這個目標明確的預設活動中本來是個偶然事件,但我們強調活動中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和遊戲者的角色,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探究問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淺及深。

當天晚上,家長群里就開始熱烈討論起如何知道鴨蛋是否能孵出小鴨的辦法。周一早餐後的團討時,娜娜老師問孩子們:「你們有答案了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東東說:「我和媽媽打開了三個鴨蛋,蛋黃上都有白點。」小磊高興地說:「我和媽媽問的百度,拿手電筒照,有黑點的就能孵出小鴨。」大橙子提議說:「我們建個溫暖的小窩,把撿的鴨蛋放在裡面孵小鴨吧!」好多孩子響應,於是他們開始討論給鴨蛋「建窩」的問題。之後,孩子們在設計「窩」的外形和選擇「建窩」地點、材料及建構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不氣餒,不斷嘗試著往前走……

這個偶然事件,不僅引發了「什麼樣的鴨蛋能孵出小鴨」的學習和討論,還延伸出了「建窩」活動的探索,在老師的啟發下,不斷使幼兒的學習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在「撿鴨蛋」的整個活動中,老師用心觀察、及時捕捉、適時引導,這一系列看似隨機的教育,卻在逐步實現著遊戲課程化。

在廣義的環境中生髮各種活動

驚蟄節氣總主題「復甦」之下,除了動物的復甦,還有植物的復甦、人的復甦子主題。我們認為,幼兒在生態環境中的學習,其對象主要是客觀世界,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現象。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認識主要包括:常見的動植物、常見的物體、常見的物理現象、天氣與季節變化、科技產品和環境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因此,圍繞總主題和每個節氣的三候,結合山東尤其是濱州當地的自然、氣候、風俗、社會、文化等,我們從眾多的內容、關係中,梳理出植物、動物、人三條線,順著這三條線在廣義的環境背景中生髮各種活動。

應該說,二十四節氣作為軸線背景,不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是一個大的時間(軸線)和空間(背景)構成的概念,形象地講就像一個喇叭口狀的繽紛絢爛的時空隧道一樣。整個幼兒教育階段,我們不給孩子們設置固定、單維、刻板的直線發展路徑,而是在一個口徑越來越寬的時空隧道里,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各自相對有序前行。在前行中,他們會與時空隧道里的各種「物質」(事件)定期或隨機相遇。定期相遇,比如白露節氣遇到了教師節。隨機相遇,比如與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遇等。這些相遇,讓孩子們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收穫各種知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程巍 濱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滿峰泉 濱州華美幼兒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