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文藝」新風潮怎樣繼續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3-19T18:02:44+00:00

而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蘇州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淘寶接力直播,吸引1000萬人圍觀,堪比法國羅浮宮一年客流量。

「我們希望觀眾坐下來、靜下來、留下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在收到一位觀眾的來信後,金陵美術館在回信里這樣寫道。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一股「線上文藝」新風潮,全國各地的文化場館、文藝團體積極開發線上渠道,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網店、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吸引觀眾。當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文藝工作者的這段「主播」生涯是不是就此結束了呢?

直播,更「聰明」的服務方式

3月1日,1388歲的文化遺產布達拉宮首次觸網,51分鐘的直播吸引了92萬網友「雲遊」。而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蘇州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淘寶接力直播,吸引1000萬人圍觀,堪比法國羅浮宮一年客流量。

2月23日,先鋒書店五台山店首次嘗試「帶貨」直播,近萬人觀看。2月下旬,南京奇點書集加入了「書店燃燈計劃」,線上直播多場閱讀分享會。3月4日,多家出版社的圖書編輯也搖身一變成了鏡頭前吆喝賣書的「主播」。

近兩個月來,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多個網絡平台,越來越多的歌手、舞者走進直播間,摸索試驗「雲私教」「雲演藝」等各種線上玩法……

「這次被迫成長,反而給從業者一個機會,線上技術運用得好,將給企業的未來帶來一個全新的增長點。」2月29日,鳳凰雲書坊24小時書店推出第一期「雲耘眾聲·線上讀書會」,光是牛咔視頻直播就吸引了近10萬人在線觀看,良好的口碑也吸引了眾多出版社拋來橄欖枝,為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提供一種全新的線上銷售「帶貨」模式。在鳳凰雲書坊24小時書店主理人張馳看來,已經被改變了的讀者消費行為,不會因為疫情的消散而完全退回原位。人們期望書店提供更為「聰明」的服務方式,從而獲得幸福感的需求越來越強,接下來,如何加快雲端團隊的建設,在線拓展書店經營的邊界,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要有敏銳的眼光緊緊抓住市場的變化。」早在2016年,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周東亮就打造了全國首個地方戲APP「戲嗨」。今年,江蘇省錫劇團將為「戲嗨」升級,增加直播、互動、卡拉OK功能,一方面給戲迷提供免費的戲曲片、VIP收費高清片源,另一方面戲曲名家也可在線授課。周東亮信心十足,「戲曲雖然小眾,但將全國觀眾加起來也是很多的。市場上目前還沒有第二家專門做戲曲類的APP,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戲曲內容不豐富也不全面,今年我們要瞄準這塊市場做大做強!」

文藝,歸根結底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人們「遷移」到網上生活的部分越來越多,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溝通,主要通過數字化介面來轉換和達成後,「數字化文藝」必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變化。專家們普遍認為,當5G普及以後,線上模式的探索,將會越走越遠。

不是照搬,也不能替代

抗疫期間,大門緊閉的金陵美術館一直在與觀眾進行著「在線溝通」,除網上展覽外,一封封觀眾來信帶著溫度也飄向了美術館。

重視拓展線上空間,以公眾號、視頻直播為媒介,發掘潛在觀眾群體,吸引更多年輕人和市民走進美術館。南京書畫院和金陵美術館聯合支部書記尤榮喜認為,線上模式不只是簡單地讓美術館裡的作品「上網」「上線」,更重要的是用新的媒介、新的語言「轉譯」古老的故事。

比如,騰訊打造的「敦煌詩巾」小程序,顧客可以基於敦煌藻井圖案,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文創絲巾;再比如,用戶任意上傳一張照片到首都博物館小程序「1981」上,小程序會識別出照片中的花、文字、寵物等特色元素,再「考古」出帶有對應元素的館藏文物。藝術家費俊通過一個手機APP,將25座中國橋樑「移植」到了威尼斯,運用科技實現跨文化的交流。

「雖然在網上也能看到羅浮宮的館藏,但每年還是有那麼多人親臨現場,因為欣賞真實地擺在你眼前的原件,那種衝擊力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尤榮喜看來,文化場館創新之餘,一些固有的形式和模式還要保留,線上永遠無法替代線下的魅力。

建制「龐大」的樂團,也在疫情中練就了雲演出的新模式。貴陽交響樂團身處世界各地的45名樂隊成員,在家中完成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個人演奏部分,通過後期合成,呈現了一段交響曲的雲演出。

「新的演出形式是讓更多年輕人接觸、愛上古典音樂的網際網路窗口。」江蘇演藝集團交響樂團青年指揮家程曄表示,各種小視頻的創新創意,可以很好地推廣在中國尚屬於小眾的古典音樂,「梳子賣不掉不是沒頭髮的人的錯。觀眾需要培養,讓他們長出『頭髮』,否則你就是打造一把黃金的梳子,將全世界最頂尖的樂團請來,也沒有用。」但現場永遠是音樂會最大的魅力,「國外很多樂團都會出音樂會的DVD版本,但一點也不影響票房,在現場聽真正的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和聽通過麥克風和喇叭傳出來的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

立體化,多觸角發展

雲演唱會、雲綜藝、雲展覽,從前段時間的「試網」效果來看,冷熱不均。數字化時代,文藝如何培育自己的發展模式,這是文藝從業者接下來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最近一份演出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3月份,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元。當大多數演出團體還在等待劇場開門的時候,江蘇省錫劇團卻因為立體化發展而獲得更多的機會。

「我們年前與夫子廟簽訂了演出協議,原定1月19日-2月17日在夫子廟和白鷺洲公園舉辦的一系列文藝演出,將推遲到4月份,目前大家正在做準備工作。」周東亮告訴記者,除了「戲嗨」APP的升級外,由江蘇省錫劇團為主題運營的文旅演出項目也在準備中,屆時演員們將在李香君故居、王謝故居、科舉博物館、白鷺洲公園等地打造實景演出,除錫劇外,還包括崑曲、京劇、黃梅戲等其他劇種。另一方面,江蘇省錫劇團旗下的江南影業也在為即將開拍的兩部4K歌劇電影《鑒真東渡》《運之河》做前期案頭工作。位於徐舍鎮的江南影業影視基地2015年正式啟用,它不僅是全國第一家戲曲影視基地,生產了不少戲曲電影,還承接了全國許多戲曲院團舞台美術製作的業務,成了省錫劇團效益的又一個增長點。「基地剛剛又接到了三台戲的舞美訂單,馬上準備製作。」周東亮興奮地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網上網下、業內業外多元發展的案例,省錫劇團的立體化、多觸角發展,也許能給今天許多文藝院團的發展以啟示。

(記者 陳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