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這 3 招教你預防

中艾堂你身邊的艾灸家 發佈 2020-03-19T03:16:16+00:00

血栓的危險性不容忽視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每 16 秒就有 1 個人患血栓相關疾病;每 37 秒就有 1 個人死於血栓相關疾病。

近日,關於「多地明確延遲停暖不另收費」的話題衝上熱搜,不少小夥伴都表示「羨慕了」、「好酸」……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網友們也紛紛為這樣暖心的政策點讚:「一般停暖後會有倒春寒,這是為了大家不因為停暖而生病」、「季節交替,停暖氣很容易感冒,疫情當下,還是避免生病的好」。

俗話也說:「農曆三月間,最是難熬倒春寒。」倒春寒時,除了感冒高發,冷空氣還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每年春季「倒春寒」時節,是急性心梗、冠心病、腦梗塞等疾病的發病高峰期


倒春寒容易引發血栓性疾病


倒春寒,一般指初春時節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3月末、4月初出現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

寒潮襲來,氣溫驟降,人體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後,全身的毛細血管收縮,加上缺少運動,血液流動嚴重受阻,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暢,形成血栓

血栓是什麼?打個通俗的比喻,血液在血管里流動,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動。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細胞。


如果河道里的泥沙過多、集結成團,就會堵死河道。如果血液里脂肪多、凝血因子多等,血細胞也就會堆積,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血栓堵在哪裡,哪裡就不通,輕則引起病痛,嚴重的話還會致死!


血栓的危險性不容忽視


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相關資料顯示:

全球每 16 秒就有 1 個人患血栓相關疾病

每 37 秒就有 1 個人死於血栓相關疾病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現代人習慣久坐、熬夜,喜歡吃高油高脂的食物,長期不運動,都會導致血液變得濃稠,血液循環減緩,長此以往容易形成血栓。


根據發生的部位,血栓分為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

1、動脈血栓

這種血栓就是血塊堵在動脈血管中。腦血栓、心臟冠狀動脈血栓都是屬於動脈系統血栓

腦血管血栓:腦血管血栓可能出現一側肢體功能障礙,比如偏癱、失語、視覺和感覺障礙、昏迷,嚴重的會致殘、致死。

心臟血管的血栓:心臟血管的血栓形成,就是血塊進入了冠狀動脈,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一旦發現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送醫,比如腦血栓在堵塞的幾小時內是可以取出來的,出現心梗也需要緊急溶栓,對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2、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它的發生率卻是動脈血栓的 4 倍左右


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在下肢)和肺栓塞兩種,它們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階段。

下肢深靜脈血栓:早期症狀是下肢(主要是小腿)腫脹、脹痛、局部發熱、有沉重感,並有站立、行走時疼痛不適等。

肺栓塞:出現上述症狀若不予以及時治療,一旦血栓鬆動脫落,血塊可能會沿著血流由下而上,堵塞肺動脈,引起肺栓塞。


有學者認為, 80% ~ 90% 的肺栓塞都來源於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時會出現急性胸痛、咳血、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危及生命。

因此,當發現自己單側腿部出現不明原因的腫脹時,這時不要試圖按摩、揉捏、跑跳來消腫,要保持靜臥,及時送醫。


預防靜脈血栓的方法


中醫里有「上工治未病」一說,預防勝於治療,《黃帝內經》中提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春季預防血栓性疾病首先要適應寒熱變化,注意保暖,飲食上也要有所控制。


以低脂、低糖、低鹽為原則,同時儘量避免過於勞累以及熬夜。常做以下幾件事,能使血栓風險降低。


1、多運動

《科普中國》曾公布一項數據:每靜坐 1 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 10%。久坐時間越長,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越高。

所以,經常久坐的人要及時調整姿勢,每隔 1~2 小時就要起身活動一下,可以做做下蹲動作,或者腳踝的屈伸動作(如下圖所示)。

這個動作學名叫「踝泵練習」,能通過踝關節的運動來增強下肢的血液流動,從而帶動全身的血液循環,有效預防靜脈血栓。

動作要點:雙膝自然伸展,雙腳用全力勾腳 10 秒鐘後,再用全力繃腳 10 秒鐘,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

2、常喝水

多喝水,能稀釋血液濃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一般人體每日補充水分在 2000 毫升左右,建議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每隔 1~2 個小時喝一次水

另外,三餐前 1 小時、晚間就寢前,早上起床後,都要注意喝水。尤其是晨起喝一杯白開水,有助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避免血液過於黏稠形成血栓。

3、灸兩穴

《黃帝內經》提出:「脈道以通,血氣乃行。」活血化瘀是預防血栓形成的關鍵,經常艾灸特定穴位有助於疏通經絡、暢通氣血。

我們腿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穴位: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


艾灸這兩個穴位,能調整氣血運行,充分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幫助預防血栓的形成。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脾胃主管氣血的生化,常灸足三里能起到補氣活血的效果



三陰交是脾經、肝經、腎經的交會穴。艾灸三陰交,可調節臟腑功能、健脾益血


春季氣溫變化不定,記得及時增減衣物,做好防範,常運動、多喝水、做艾灸,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在疫情結束時出門盡情「放飛自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