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對孩子,我沒有說過「不」字,普通父母做不到也別勉強

明美媽咪育兒 發佈 2020-03-19T04:15:07+00:00

隨後她又解釋說:「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為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沒有人對我說過一個『不』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心智成熟,接觸的事物變多,孩子總會產生那個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我想當消防員」、「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太空人」等等的職業理想,也有一些孩子

有一位法國哲學家曾說:「永不做錯事的人,往往不能做出任何事情來。」,這句話至今流傳。

女演員秦海璐在《非常靜距離》中接受主持人採訪時,談到了自己的育兒理念,她說,對自己的孩子,自己從來不會說一個「不」字。恰好和這位哲學家的觀念非常一致。

主持人很訝異:「不說『不』字怎麼可以?難道孩子要做什麼我們都要由著他嗎?」秦海璐只是擺手笑笑,說:「並不是說要由著他,而是我知道,強扭的瓜是不甜的,僅此而已。」隨後她又解釋說:「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為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沒有人對我說過一個『不』字。」

對於「不」字的解釋有很多種,這檔節目中,可能由於篇幅限制,秦海璐和主持人有時候沒說到一個點上。實際上主持人糾結的是「孩子要不要受到我們喝止」這個問題,而秦海璐想表達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去否定他的一些想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心智成熟,接觸的事物變多,孩子總會產生那個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我想當消防員」、「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太空人」等等的職業理想,也有一些孩子可能「當場起意」,吃到了好吃的蛋糕,就說:「我以後就想當一個烤蛋糕的師傅,烤出全世界最最好吃的蛋糕!」

其實,聽到孩子這些可愛的想法,我們笑一笑就過去了,因為孩子現在的想法會隨著時間經常改變。但有些家長就會特別較真,對孩子說「不行,不能當」,然後和孩子談收入、談未來、談理想,無形中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的想法給禁錮了。

大看這篇文章的寶媽們,你們是否也像上文說的那樣,有否定過孩子的一些天馬行空的小幻想?如果有,請及時停止,因為心理學家做過大量實驗,告訴我們這樣是不對的。


白熊效應告訴我們,如此說「不」,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說「不」的背後,其實是希望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或是強行改變自己的想法,直到和家長的想法相統一。

而卡耐基說過:「人一但被別人否定的時候,就象刺蝟一樣豎起全身的尖刺不予接受。」,孩子尚且不能接受你的想法,又何談統一呢?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做過一個「白熊實驗」,他讓受試者不要試圖去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發現大多數受試者在受到這個心理暗示之後,反而更加忍不住去想這隻白熊。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心理效應叫做白熊效應,它揭示了一個道理,即:壓抑實際上是沒有用的

對孩子也是那樣,當你潑了一盆冷水,澆滅了他的熱情,你以為孩子會乖乖聽話嗎?不,即使表面上可能聽從,孩子內心裡的火花其實仍未燃卻,他會更加相信自己是對的,甚至產生嚴重對抗、逆反的心理。久而久之,他就會變得有些偏執、脾氣暴躁。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就對孩子永遠不說「不」呢?其實也並不是,只是我們必須要換更好的方式去對孩子說「不」。

身為家長,如何更好地對孩子說「不」呢?

1. 態度溫和,用語文明

當我們對孩子說「不」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加互動式、更委婉的語言來和孩子進行對話。何為更加互動?

比如,孩子和夥伴互動的時候,因為一些矛盾和夥伴絕交了,當孩子氣鼓鼓向你說這件事的時候,比起直接說「你不能這麼做哦,絕交是很不好的」,讓孩子一頭霧水。我們可以試著說「你這樣我可以理解,因為你們都很生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一生氣就絕交一個朋友,以後自己就會很容易沒朋友呢?如果大家把心裡的話都說出來,沒準你們可以和好呢?」,給孩子提供多一個合適的選項,讓孩子參與事件的決策、思考,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到他正在被尊重,也不會影響心情。甚至孩子學會了這一招,以後在工作上也會非常吃香哦。

2. 信任孩子,適當放手

我們不要永遠把孩子當成一個弱小的個體。我們要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有自己的主張,在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下,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沒準兒孩子就會真的發現自己的某個特長,或是某個特別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圍棋,如果孩子希望去當棋手,我們也不能阻止孩子去學習圍棋,而是應該讓他投入進去,放棄與否讓他做主。就算孩子中途改變主意,他也學到了關於圍棋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呢?比起直接拒絕孩子說:「不,去當棋手很不現實,你和別人比不了的。」,前面的方法顯然合理得多。


就像治理洪水一樣,只是用圍堵的方式,反而會使得洪水泛濫,如果是採用疏通的方式,會更有效。孩子的成長需要符合他們的天性,年齡小的時候,天馬行空是孩子的特權,我們如果不一味否定,而是讓他們在這段時間盡情發揮,等孩子長大了、面對現實了,反而會感嘆這段時間的美好,反而會感嘆我們教育的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