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州製作最地道的蘇式青團 這道點心裡藏著別樣蘇式智慧

中國江蘇網 發佈 2020-03-20T18:26:06+00:00

昨天,在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竹輝社區,兩位老蘇州用傳統的野生漿麥草製作出最地道的蘇式青團,用這道美味點心講述傳承多年的蘇式智慧。

用傳統漿麥草做出的地道蘇式青團。記者張健攝

清明節即將到來,每到這個時候,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都離不開青糰子的美味與芬芳。昨天,在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竹輝社區,兩位老蘇州用傳統的野生漿麥草製作出最地道的蘇式青團,用這道美味點心講述傳承多年的蘇式智慧。

「漿麥草多長在田間、地頭與河邊,每年立春後,這種草便開始大量生長。」今年74歲的劉香梅是位地道的老蘇州,青團一般食用時間都是在4月份前後,這和清明掃墓祭祖有關。近些年來,野生的漿麥草越來越少,人工繁殖的漿麥草成功延長了蘇州人吃青團的時間,有些商家甚至在元宵節後便開始出售青團,一直延續至清明節。

如今,做青團、吃青團的習慣已烙印在蘇州人的骨子裡,一些老蘇州更是在清明前後,親自動手為家人們製作這道美味。昨天,在姑蘇區滄浪街道竹輝社區,老蘇州汪巧珍和劉香梅一起,用自家祖輩傳下來的手法,製作心中最地道的蘇式青團。製作青糰子的材料不多,「只有三樣:青汁、糯米粉和豆沙,其中調色的青汁是最為關鍵的。」劉香梅說,想要做出最正宗的蘇式青團,就必須用野生漿麥草榨出的青汁調色。為此,兩天前,老人便托鄉下的親戚從田間割來野生的漿麥草,親手做出了碧綠清香的青汁。據汪巧珍介紹,智慧的蘇州人將青汁中加入石灰水,不僅能夠起到固色的作用,還能誘發出更多的青草香氣。

糯米粉中分次加入青汁,青綠色的麵糰加入香甜的紅豆沙,嵌入一塊糖豬油,捏成圓溜溜的模樣,再放上蒸屜蒸上8分鐘,一籠碧綠如玉的青團便「出世」了。「糖豬油必不可少,蒸的時間也要把握好,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巧,其中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先人智慧。」汪巧珍說。(記者嚴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