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越獄」題材電影,這次卻值得一看

紅顏秀影 發佈 2020-03-20T01:04:38+00:00

而飾演羅恩的魯伯特·格林特,也如《哈利波特》中的角色一樣,可愛,接地氣,他在表演上,有一種粗糲又輕盈的靈氣,這幾年的《偷拐搶騙》、《白色嚴冬》中,他都有一種英式優雅嚴肅和美式俏皮活潑共存的氣質,表演自然而生動。

大家是否還記得,

紅顏秀影前幾期推薦羅伯特·帕丁森主演的兩部作品:

《好時光》和《燈塔》。

這兩部片子對於紅顏秀影來說,有一個共同的觀點:

「成也年少成名,敗也年少成名。」

英俊高大、優雅陽光、有些「面癱」的羅伯特·帕丁森,

《暮光之城》為他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和粉絲基礎,

但是面癱演技和囿於高富帥形象的設定,也使其成為了「有顏無技」的代表。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高富帥、「面癱」的羅伯特·帕丁森,

在《好時光》里,他染著粗糙的金髮,滿嘴髒話,成為了午夜狂奔的落魄通緝犯,

在《燈塔》里,他時而滿口胡言,時而沉默不語,被逼成了神經質的怪異守塔人。

當然,年少成名者可不僅僅只有羅伯特·帕丁森一人,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的三位主演,在我們印象中似乎還是霍格沃茲學院裡粉雕玉琢的可愛魔法師,

而現實生活中,作為演員的他們,其實都已經度過或者即將度過30歲大關。

飾演赫敏的艾瑪·沃森,從小美到大,又是牛津畢業的女學霸,

雖然一直被詬病為「花瓶」,但是在時尚資源、社會影響力上都很出色,接的作品也是票房很高的商業大片。

而飾演羅恩的魯伯特·格林特,也如《哈利波特》中的角色一樣,可愛,接地氣,

他在表演上,有一種粗糲又輕盈的靈氣,

這幾年的《偷拐搶騙》、《白色嚴冬》中,他都有一種英式優雅嚴肅和美式俏皮活潑共存的氣質,表演自然而生動。

而飾演哈利波特的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這些年的發展則比較坎坷了,

小時候的他,是個稚嫩、可愛的正太,長大後因為顏值長殘,個頭卻沒長高,整個人的表演空間被局限了很多。

為了擺脫「哈利波特」留下的烙印,想要從世界聞名的童星,晉級為實力演技派演員,

自《哈利波特》完結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也對很多的角色設定電影類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

2012年,在氣氛陰冷、怨念的《黑衣女人》中,

他嘗試演出恐怖片中的驚悚氛圍和絕望、失常的情感掙扎。

2013年,在《殺死汝愛》中,他飾演「垮掉的一代」中著名的詩人艾倫金斯堡,

因為本身就是英國演員的身份,他演出了一種文藝感十足的頹廢之美,仿佛廢墟里走來的一片綠洲,

「垮掉的一代」的故事也被講述的青春洋溢、滿眼清新。

還有2016年的《瑞士軍刀男》

孤島求生的題材,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突破形象,飾演了一具屍體,腦洞大開。

各個類型的嘗試,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外表造型,

為了擺脫「哈利波特」帶給自己的刻板印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走上了「小李子」、「湯老師」這樣的偶像演員轉型之路一樣,

「自毀」來擴寬戲路。

雖然沒有什麼經典、口碑之作,

但起碼,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終於擺脫了「哈利波特」的影子,

從恐怖片到醫師劇、從青春題材、越獄電影到孤島求生,他接的片子「不高深」、「不精良」,但創意都是好到爆。

而今天,紅顏秀影要為大家介紹的,正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的新作:

《逃離比勒陀利亞》

這是一部風格復古、年代十足的越獄題材電影,

106分鐘的時長,沒有一分鐘是浪費的,全程緊張刺激,懸念叢生。

而該片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的角色,是兩名南非白人中的一員,因為參加反種族隔離行動,而被視為恐怖分子,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們不得不策劃一場驚心動魄的越獄行動。

講真,越獄題材的作品,前有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後有人氣美劇「越獄」,

對於這樣一部片名拗口、演員人氣不高、看似不太靠譜的劇情,很多人都會將其看成是「爛片預訂」吧?

但實際上,如果點擊了播放鍵開始,就會發現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相比較於以前的越獄電影,套路都是如此:

前半程,要花許多篇幅去介紹主角是如何鋃鐺入獄、如何結識一同越獄的朋友、如何擁有過人的越獄技能,

而《逃離比勒陀利亞》則是一部絲毫不拖泥帶水、節奏快速緊張的氛圍電影。

電影的開場,是一場即刻發生的爆破案,

兩位在南非的白人男性蒂姆和丹尼斯,為了種族平等、黑人權益發動革命,結果,被當時的主流法官判為叛國罪,

沒有對角色的技能、生平做過多介紹,僅僅是以某個特殊的時代做為代入,

白人為黑人的平等權利,挺身而出,足以證明幾位主角的超前思想執著性格

即便是在入獄以後,也沒有什麼獄中暴力,獄中幫派的複雜糾纏情節,

《逃離比勒陀利亞》而是直接就進入到了越獄的準備氛圍中。

紅顏秀影還依稀記得,《越獄》中的設定,

男主角將監獄地圖紋在了全身、還擁有高超的建築、記憶技能。

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

男主角的金融知識,讓他成功打入了典獄長的辦公室,在出逃後,也有足夠的資本支持。

所以,這類越獄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多了一層傳奇、戲劇化的氣質,

而《逃離比勒陀利亞》則因為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並且年代久遠,越獄手段非常初級,

反而使得整部看似粗糲的電影,多了很強的真實感與帶入感。

不論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還是《逃離比勒陀利亞》,

我們就是和丹尼爾一樣,都是沒有技能加成、也沒有外部接應的普通人、普通越獄犯,

每走一步,都可能是死路,所以只能步步為營、膽戰心驚。

在《逃離比勒陀利亞》里,主角們的越獄手段、智商、應急能力都不算高明,

於是,影片的成功就依託於了越獄緊張氛圍的烘托與幾位演員的演技

簡單的二十分鐘鋪墊後,電影就立即進入了越獄的情節中,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運用的是越獄最初級手段:

靠眼睛和雙手,目測建模、用木頭打造鑰匙來越獄。

鑰匙的打造過程也是艱辛曲折

用雙眼去記住警員腰帶上鑰匙的紋路,用紙蒙著鎖口、偷工作房裡的木頭,夜晚用掃把實驗木頭鑰匙開鎖,

不小心將鑰匙掉在地上,急中生智用口香糖黏回鑰匙。

半夜開鎖溜進了儲物室,儲物室的門鎖壞了,只能用雙手緊緊地揪著門鎖上的小釘,將自己隱藏在黑暗的儲物間,

雙腿在狹隘的儲物間裡支撐過久而打顫,雙手拽著小釘到發麻發酸,也要死死支撐,

灰暗狹隘的儲物間裡充滿了密室恐懼的不安和侷促,

微弱的光線透過門縫映射在兩雙澄澈的藍眼睛上,無聲的眼神里卻透露著恐懼驚悚,以及高度緊張的神經。

《逃離比勒陀利亞》很清楚如何挑逗觀眾的神經,演員演技也帶動著觀眾們的心緒,

比如丹尼爾將製作鑰匙的木頭藏在咖啡壺裡,剛好遇到獄警前來檢查;

攝影將近景對準丹尼爾的臉,即使調動了所有的注意力,丹尼爾依舊緊張的額頭冒汗、沿著口水連帶喉結上下滾動、面對獄警的一句:

「你看起來很緊張……」

在漫長的近鏡頭對著局促不安、努力克制的丹尼爾時,

我們也自然而然被帶入了這種明明才度過一分鐘,卻好像半個世紀的氛圍之中,

計劃是不是要被警官發現了?越獄計劃要失敗,重來了?

那種在緊張下努力憋住、不露出馬腳的神經萬分、緊繃的心態,攝影和演員們都拿捏的非常到位。

包括那種在靜謐中潛伏的緊張到極致的氛圍,導演很懂得「少就是多」,

沒有《敦刻爾克》那種多到影響觀眾情緒蔓延的配樂,

《逃離比勒陀利亞》在一個接一個的精彩橋段之中幾乎沒有配樂。

即便如此,《逃離比勒陀利亞》卻將幾位主角的聽覺神經極度放大,

獄警走路時,緩慢沉重的喘息聲、走路時,皮鞋在地上的拖沓聲、甚至極小聲的哼唧都被無限放大,

我們就像電影里的主角,在黑暗中所有的感官被屏蔽,進而聽覺進化到最敏感的程度。

最後的越獄實驗也是吊緊了觀眾們的神經

因為我們也跟故事裡的主角一樣心裡沒底,不知道下一扇門打開後是出口,還是獄警,

一直到最後一扇門,用光了所有鑰匙,幾個人滿懷希望的心情瞬間跌落谷底,那種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巨大失落感,

讓螢幕外的我們,也忍不住為他們失望的捏了一把汗。

《逃離比勒陀利亞》沒有《肖申克的救贖》那麼深刻的思考和意義,

也沒有《越獄》里男主角冷靜沉著的人格魅力和全能炫技,

幾位「麻瓜」越獄者的險象環生,反而能給我們帶來一種角色代入感

而且沒有過度的製造意外和危機來增加戲劇感,處處充滿著一種真實的緊張氣氛。

106分鐘,讓我們的情感、感官完全投入到《逃離比勒陀利亞》中,

沒有深刻的內涵意義、沒有高智商越獄的炫技,帶給我們是一種身臨其境的壓迫緊張感,

或許,這也是越獄題材電影的初衷吧!

看了一部越獄電影,仿佛切身體驗了一把越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