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去別人呆膩的地方?此人用實際行動反駁!

小說閱讀君 發佈 2020-03-20T03:44:15+00:00

不過,也有人很直白地說明了什麼是旅行,比如郁達夫就曾說: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

美國作家理察·保羅·埃文斯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旅行的意義》。 旅行,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在過完一段朝九晚五的、固定的日常生活後,離開常規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有人文藝地將之稱為「詩和遠方」。

不過,也有人很直白地說明了什麼是旅行,比如郁達夫就曾說: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猛一看,話糙理不糙啊,多少著名的旅遊景點,去觀賞的更多是外地人。

比如,前幾年央視記者在西安大雁塔採訪遊客,一位當地的遊客面對央視記者提出「你對大雁塔了解多少」的問題,這位當地人毫不猶豫說出:「這爛松大雁塔有啥看的?」,成為網絡上流行多年的梗。

每年的旅遊黃金周,動輒上億人的移動,大多都是按照「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一個別人呆膩的地方」。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奇人,他的旅行並非像我們現在的旅遊,他是放下一切,專注於旅行。他性本愛丘山,放著大好前程不顧,執意走上了另一條在古代不太會有人選擇的道路——旅行。

他,就是我們的旅行鼻祖——徐霞客。

按照徐霞客集「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於一體的聰明才智,如果從政,應該是一位不錯的官員,如果從商,應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他偏偏什麼也沒有挑選,反而走上了一條在古人文人看來堪稱是離經叛道的路——旅行。

一本《徐霞客遊記》,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感受到祖國的山川秀美,地大物博。

但是,徐霞客早年又在做什麼呢?他又為了什麼,決定去旅行呢?這些,在史料中都是缺失的。關於旅行,總有意義之說,那麼對於徐霞客,旅行的意義又在哪裡?這一些,史料上其實並沒有記載。於是便有了後人想像的空間。

旅行懸疑小說《徐霞客山河異志》偏偏選擇了這個新鮮的角度,寫就一段少年,甚至青年時期徐霞客的故事。

故事本身並沒有故作高山,而是用生動趣味的懸疑筆法,演繹一個關於古人追尋詩和遠方的故事,也是一段揭秘徐霞客旅行機密的故事。

在幾百年前的明朝,沒有登山杖、沒有人工步道,更沒有百度地圖、沒有GPS,徐霞客是如何孤身一人,耗時30餘年時間走遍名山大川的?很多人都給都喜歡「詩和遠方」,不妨來看看古人對於「詩和遠方」是有著怎樣的追求。

旅行是什麼?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這不過一個玩笑話。但《徐霞客山河異志》所傳達給讀者,是徐霞客對於旅行的真諦,讓「詩和遠方」成為現實的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