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的從宏觀整體來考慮的治病特點,對防疫有特別的優勢?

經絡養生 發佈 2020-03-20T07:12:28+00:00

2003年,在非典之戰中,中醫藥再一次以它神奇的作用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3,非典再現中醫的神奇魅力在非典暴發初期中藥湯劑就用於預防,那時候全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喝中藥,出現了十幾億人喝中藥非常壯觀的場面。

2003年,在非典之戰中,中醫藥再一次以它神奇的作用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3,非典再現中醫的神奇魅力

在非典暴發初期中藥湯劑就用於預防,那時候全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喝中藥,出現了十幾億人喝中藥非常壯觀的場面。到後來的數種中成藥被確定為治療非典推薦藥物,多種中藥組方在救治一線非典患者發揮效用;從向傳統中醫論著中尋求非典的理論解析,到與西醫協作正式介入非典治療,發揮出廣受認可的獨特優勢。中醫藥,已經在抗擊非典中顯示出重要的作用。如全國最早接觸非典的廣東省中醫院在沒有特效藥、病源病因不明的情況下,講究「扶正祛邪」的中醫辨證治療顯示出重要作用。在收治非典患者最多的北京,16家定點醫院全面實施了中西醫結合療法,約有一半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服用中藥,這些用中藥的患者明顯減輕症狀,縮短發病時間和住院時間,促進炎症吸收,減少後遺症,緩解抗生素、激素等的副作用——中醫藥面對兇險的非典出手不凡。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馬圭爾表示,中醫治療非典的經驗「值得研究和學習」。 


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鄧秋迎是收治非典病人最早的醫護人員,她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2003年1月7日,收治了第一例非典病人,那位先生姓黃,也是廣州市第一例,1月28號,我就開始發燒了,一量體溫38度。後來鄧鐵濤知道後,說:「你趕緊回去,所有西藥停掉,然後用上中藥。」 「我那天晚上大概是5點多鐘開始發燒,在晚上7點多鐘,就開了中藥,我就煲了,然後我喝了,到了10點多晚上,院長來看我時,燒已經在慢慢退了。從病倒那天開始就一直在吃中藥,到2月12號的20天的時候,肺炎炎症基本就消失了,2月中旬就可以上班了」

中醫治療非典為什麼有效?在非典過去了3年後我們採訪了當年第一個開出非典治療藥方的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大內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周平安教授。


中醫防治非典是從整體上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2003年的早春,首先是在廣東發生了比較厲害的傳染病,當時叫做非典性肺炎,後來被叫做傳染性的非典性肺炎。先是在廣東,後來很快傳染到北京、陝西、內蒙等地,發生得非常快,傳染得比較厲害,尤其是和這個非典病人接觸,大部分都會被傳染上,因此當時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驚慌,許多人都六神無主了。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根據從網上查到的幾十份資料,把病人的具體情況怎麼發病進行了研究,根據當時病人發病情況,我們認為這個病是屬於中醫的溫病範疇。

四月十幾號,當時北京的非典型肺炎已經家喻戶曉,而且已有不少的病人發病了,有些醫護人員也發病了。而西醫當時對這個病原體還沒有研究出來,像我們全國最有名的鐘南山教授,他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暫時還沒有很好的特效辦法。基於這種情況,那麼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中醫在防治傳染病當中有豐富的經驗。那麼為什麼不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造福於民。基於這樣一種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了有關專家開了一個會,當時在會上有關專家就討論這個病怎麼辦,怎麼預防。

在這個會上,因為我也是有所準備的。大家都說周大夫你一直搞熱病的。能不能拿出一個預防的方子。根據我們中醫防治傳染病的經驗,我們也要吸引前人的經驗,結合我們解放後防止流腦、乙腦、麻疹等這方面的經驗,當時我就提出來了一個基本的方子。當時提出這個方子的主要指導思想,就是根據中醫天人合一,因時因地制宜這三因來制定這樣的特點。因為大家都是專家,我沒有做更多的解釋,簡單地說了幾句。這個方子提出來後,因為國家很重視,中華中醫藥學會請有關專家進行了討論,最後大家認可,大家說這個方子可以應用,於是這個11味中藥組成的預防非典的方子在健康報上發表了。

中醫治病最大的特點是一個宏觀論

非典性肺炎的特點就是急性的發燒,然後發現肺部的症狀,再往後嚴重的就可以出現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再嚴重就出現呼吸衰減死亡。由於這樣一個病理特點,我們就研究了一個預防非典的方子。因為中醫對傳染病的認識,一方面認識它的傳染性,為什麼能夠造成傳染;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們認為是內因。早在咱們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鞋子所臭,期其必須。人所以得病,因為正體虛弱不能抗邪才得的病。


中醫治病最大的特點是一個宏觀論,西醫治病的最大特點是微觀論,它要用顯微鏡查出具體的病原體、病毒,然後針對病毒進行下一道治療。

但中醫治病不受這個限制,中醫認為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只要你有這個病,有這個病狀,知道這個情況就可以針對這個情況進行整體的辨證治療。西醫在當時到底它的病原是什麼,還沒有搞清楚。但是中醫根據中醫的理論特點,即可以考慮預防,也可以考慮治療。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一個是穩定民心,讓大家有一個精神寄託,再一個中醫治療急性傳染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不是從我這開始的。中醫治療瘟病比較早的像傳染病,早在1700多年以前,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這一歷史時期,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從東漢桓靈二帝開始,直到三國魏晉時期,可怕的瘟疫接連不斷,難怪魏文帝曹丕曾悲嘆:「昔年疾疫,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建安七子短期內忽逝四人,疾疫的可怕可想而知。在當時很有名的大醫家張仲景他的著名醫學經典《傷寒論》的序裡頭就提到,當時由於傷寒的流行,像張仲景他這樣一個大家族200多口人,自建安初年以後,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於傷寒的竟占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

後張仲景辭去官職,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並在長期治病救人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他堅持把每次臨床的病症、藥方點點滴滴地作記錄,久而久之就積累了大量的臨床資料。經過總結和歸納,張仲景寫成了著名的醫學巨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傷寒論》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專著,成為後世從醫者人人必讀的重要醫籍。張仲景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醫聖」。他的醫學學術思想最光輝的一處即是「辨證論治」。他認為人的健康與否,是否得病完全在於「寒熱」、「虛實」、「表里」三者的相互關係,也即「陰陽」關係是否平衡正常。對於病症的診斷、鑑別必須有一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綜合,然後才能決定如何用藥,如何醫治,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中醫預防傳染病的方子不是固定的,二味、四味、或者十味都可以,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形式,而是根據每一個流行病的特點,針對疫情開出的方子。我們根據傳染性非典肺炎的特點,發病及高燒,很快出現的症狀,根據這個病的發病特點,傳染性比較厲害,就認為它是中醫的瘟疫這樣一種病。

既然是瘟疫,那麼中醫預防治療就應該吸收老祖宗的經驗來考慮,我這方子用了11味中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了,但是出於當時的考慮,瘟疫主要從正氣,邪氣兩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正氣盛,邪氣就侵犯不了,就不容易發病,而如果邪氣很強,你不抗邪,好人也可以得病。基於正邪兩個方面的考慮,所以既要扶正,也要去邪,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要補人體的正氣,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這是所謂的扶正。另一方面中醫中藥特別是近幾十年的研究,也明確知道某些藥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那麼我們可以吸收現代研究成果,吸收到我們的方子中來,因此這個方子我們提出11味藥,就是出於這樣一個指導思想。

2003年非典發病的特點,往往加有消化道症狀,就是噁心嘔吐,有的病人還出現腹瀉。除了肺部的症狀以外,有消化道症狀,因此我們就把這個病作為瘟病加濕,即加濕的瘟疫病。所以我們在設計這個處方的時候,就先用黃芪、銀花這兩味藥,而黃芪既能夠抗病毒,又能夠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一舉兩得,因此我們把黃芪作為一個主要的藥放在最前頭。

另外就是銀花。銀花這個藥,自古以來它是一個清熱解毒的聖藥,它可以用在瘟病營氣血的各個階段,它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透氣外達。因為非典這個病一發病就比較急,首先出現發熱的症狀,因此我們用柴胡、黃岑來和少陽,透熱外達,柴胡、黃岑也是很好的退燒藥,這兩個藥都可以抗菌都可以抗病毒,又是一個很好的對症藥。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柴胡、黃岑兩味藥是和調少陽,透熱外達的。而自古以來板藍根和貫中,都是預防急性傳染病,特別是發熱性的疾病,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子。

中醫治病強調整體觀念,不管你查沒查出病毒、細菌也好,中醫根據症狀,病情演變的規律,根據具體情況,就可以進行辨證診治,這是中醫治病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它是宏觀的,不僅要看到病人,還要看到天時地理其他情況。中醫強調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同樣一個病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中醫治病的特點是重視整體,是從宏觀來考慮的。

西醫治病,特彆強調微觀,看到了細胞還不行,細胞內部還有一系列的問題。研究細胞,原來有顯微鏡,現在的電子顯微鏡更精細了,它總的來說,西醫治病強調微觀,針對具體的病原體來治療。而中醫治病重視整體,卻並不是不重視具體,不重視病原,只不過總的來說,中醫更強調整體宏觀,西醫更強調微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