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費一兵一卒,為何朱元璋不學學他?

史說新動態 發佈 2020-03-20T09:30:39+00:00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皇位對於胸懷大志的人而言可謂是人生的終極夢想,許多人為了皇位爭權奪勢,不擇手段,自己的手足兄弟之間都自相殘殺,得到皇位之後又想著怎麼穩固自己的位置,於是,將那些曾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都殺掉,以防止他們手中的權力過大。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皇位對於胸懷大志的人而言可謂是人生的終極夢想,許多人為了皇位爭權奪勢,不擇手段,自己的手足兄弟之間都自相殘殺,得到皇位之後又想著怎麼穩固自己的位置,於是,將那些曾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都殺掉,以防止他們手中的權力過大。

在我國歷史上,開國君主誅殺功臣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費一兵一卒,為何朱元璋不學學他?

劉邦坐上皇位後先後殺掉韓信、彭越、英布等諸侯王,就連樊噲、蕭何都差點蒙受不白之冤。另一個就是朱元璋了,總的來講,朱元璋和劉邦比較像,猜忌心極重,對屬下毫無信任可言。

對比劉邦,朱元璋做得更絕,只要被朱元璋的疑心病盯上,那是必死無疑。抱著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朱元璋,殺掉了幾乎所有功臣,其中還有很多人被牽連致死,而沒有實際罪證。

皇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想要皇權穩固,奪取權臣、武將的權力這也無可厚非。

實上,朱元璋可以向趙匡胤學習,以溫和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朱元璋選擇了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明明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先例在,為什麼朱元璋不學習,偏偏要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呢?

原因有以下2種:

一、出身不同

自古至今,白手起家的開國之君很少,大多數都是有根基的。趙匡胤的高祖父趙朓在唐朝時,曾是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的縣令,趙匡胤的曾祖父趙珽曾做到御史中丞,祖父趙敬做到了涿州刺史。趙匡胤的父親同樣優秀,去世後,後周追任為武清軍節度使。

在五代亂世,趙家不僅有官可做還越做越高,趙匡胤雖處於亂世,但他是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長大的,這和朱元璋迥然不同。

帝王之中,朱元璋的身世算得上是最為悲慘的了。朱元璋出生在貧民家庭。父母兄弟相繼慘死,只能乞討為生,受盡了苦楚和悲涼,最後實在過不下去了,才投奔了義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極大,出身不同導致性情不同。於是趙匡胤可以平常心來對待開國大臣,而朱元璋只能選擇暴力解決。

二、秉性各異

從趙匡胤開始,君臣關係是相當和諧的。趙匡胤性格溫和、寬厚,經常出入大臣府邸。趙普也知道皇帝的這個習慣,所以經常在下班之後也不敢脫掉官服。史料記載: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

明清兩代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朱元璋更是不可能和臣子同席而坐。在朱元璋的心裡,這天下就是他老朱家的,任何人如有異心,那就兵戈相向。朱元璋沒有容人之量,也正是這種秉性才讓他如此行事。

小編突然有點同情朱元璋,一個人選擇不了自己的出身,只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命運就是這麼不公平,好在,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起點,但是我可以選擇自己的終點,你看朱元璋不就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嗎?莫欺少年窮,一切皆有可能!點關注不迷路,小編帶你解說趣味歷史!歡迎大家前來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