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護士,在戰「疫」中經歷一場生命的洗禮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3-21T01:34:10+00:00

在該院對口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的167人醫療隊中,發熱門診護理團隊有30人,其中,有70%都是90後、95後,這些年輕人表示,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他們經歷了一場生命的洗禮。

中國青年網武漢3月21日電(記者 潘佳秀子 通訊員 陳菁 王時雨)「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時我才6歲,記憶里滿城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和空無一人的街道。時隔16年,我再一次經歷了這種災難。如今作為一名護士的我只想積極地參與救治工作,和病毒抗衡到底。」這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名90後護士陶璐寫下的心語。在該院對口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的167人醫療隊中,發熱門診護理團隊有30人,其中,有70%都是90後、95後,這些年輕人表示,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他們經歷了一場生命的洗禮。

發熱門診護理團隊。陳菁 供圖

不懼困難 磨礪意志

「如有人應戰,那個人為什麼不是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得知前線急需人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很多90後護士主動提出支援申請。

22歲的祝紫薇和23歲的李焱鑫成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批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發熱門診的護士。

時間回到1月21日,武漢市第七醫院被定為武漢中心城區首批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並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對口支援。除夕前夜,李焱鑫接令到七醫院,「出發時有心理準備,給家裡打了個電話,父母就我一個孩子,我不想讓爸媽擔心,我跟他們說現在交通不方便,這幾天我就在科室睡,怕他們多問,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前哨崗。七醫院開診初期,也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日門診量最高達1300餘人,比往常多了近十倍。發熱門診護士的工作涉及門診預檢、維護就診秩序、咽拭子採樣、採血、輸液、輸氧、留觀室和搶救室病人護理等多方面。在醫院硬體條件有限、醫用防護物資極其缺乏、醫護人員緊缺等困境下,頂在最前線的護士直面感染風險,她們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但看到那些正遭受著痛苦、急需幫助的病人,沒有人退縮。

護士在給患者輸液。陳菁 供圖

「記得1月24日那天從凌晨兩點工作到早上九點,我連續為兩百多個病人採血,護目鏡反反覆復的模糊,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下班後看到臉上壓出了勒痕、紅腫和傷口,大家都是這樣,適應了就好,在生死面前,這些都是小事。」祝紫薇說。

大年三十,剛下白班的李焱鑫接到了還不知道真相的媽媽打來的視頻電話,正好在吃飯的他特意給盒飯來了個「特寫」,跟媽媽打趣說:「您看,有魚有肉,這年夜飯不差吧。」媽媽以為兒子只是和往常一樣在科室上夜班,只叮囑了他一句「吃好睡好,注意身體」便掛了電話。累到癱倒的李焱鑫暗自「竊喜」好險,還好爸媽沒發現。回到酒店,他便進入了夢鄉。「那是我睡得最早的年三十了」。

學習前輩 無悔選擇

「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最高峰的那段時間,候診的病人排起長龍,輸液室、留觀室和搶救室全都人滿為患,護理部領導、護士長們像鐵人一樣高強度工作,從早到晚,有時忙到轉鍾,然後一大早就又趕過來。醫生們也是一直堅守崗位,像陀螺一樣,轉起來根本就停不下來;同事們也是每天待命,隨時到崗。大家都期盼著能控制住這場災難,能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好的就醫治療條件,大家累也不說累,畢竟歲月靜好,需要有人負重前行。」25歲的陶璐在戰疫日記里寫到。

「我來之前也曾擔心風險,但看到前輩們都義無反顧,還有那麼多無助的病人需要幫助,我沒有理由退縮。」發熱門診支援隊中的男護士李相林語氣堅定。

23歲的何可芸,每天工作結束後都會和媽媽視頻,給媽媽報平安的同時,也給媽媽加油。她的媽媽也是一名護士,在鄉鎮衛生院工作,每天在鄉里走訪宣傳防疫知識、排查發熱病人。「媽媽是我的榜樣,我從小想當護士也是受媽媽的影響,媽媽很支持我報名支援一線,只是囑咐我保護好自己。」

「有的病人的針不是很好打,那天我一針就打進去了,然後病人不停跟我說謝謝,後來輸液結束了,病人還特意跑過來謝謝我。」那一刻,何可芸覺得自己很幸福。

現在,何可芸已經順利完成了七醫院的支援任務。「有次我們科主任問我,後悔當護士嗎?我說,既然選擇了護理專業,我就會坦然面對,救治病人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遇到困難時,我也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何可芸說著,眼睛裡閃著亮光。

沐過風雨 更惜陽光

50多天的堅守,這群90後護士和同事們一起完成了採血3700餘人次、輸液近5000人次、咽拭子標本採集7000餘份,守護了1萬7千餘名患者的生命。護理及醫生、檢驗等支援隊員全部實現零感染。

「作為護士,在發熱門診工作最大的壓力其實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來自心理上的,在留觀室和搶救室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和生命無常,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發熱門診護士長肖艷玲說,前期工作又忙又累,這些90後的小夥伴讓她感到既心疼又驕傲,「她們有個性,話不多,能吃苦,有擔當,堅定還樂觀。」

在發熱門診支援的這段經歷讓工作還不到兩年的楊盼盼刻骨銘心。她還記得在留觀室見到一位84歲的病人,沒有家屬陪伴,獨自在輸液,看起來很虛弱,她詢問得知老人有兩天沒吃什麼東西了。她費了好一番勁,終於找到病人家屬的聯繫方式並多次嘗試溝通,但家屬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關照老人。

看到老人孤獨無依,楊盼盼感到心酸,為老人泡了一碗麵端到了老人床邊。只見老人捧起碗來,喝完了所有的麵湯。考慮到老人可能是渴了,她又給老人送了一杯水。說到這裡,楊盼盼聲音有些低沉,「當時很難受,看到他,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奶奶照顧我的情景,老人雖然很虛弱,但生命體徵相對是穩定的,多一份關心照顧,恢復機會很大,疫情殘酷,我們只能選擇更加堅強,只要有一絲可能,我們就不能放棄。」

「在搶救室里工作更直觀地感受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怕不能儘快地給病人做上治療,怕病人情況變差,我們希望能夠更快一點,讓病人不適的感覺能早一點緩解,我們都在拼盡全力,不放棄。」

遇到病人情緒崩潰的時候,她們沒有放棄安慰,一次次握著病人的手告訴他們會慢慢好起來;遇到同事擔心害怕的時候,她們互相鼓勵一起渡過難關。

「我們做的事情都好普通,但我現在明白了做這些平凡的小事,也有著非凡的意義,我會繼續默默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護士。」90年生的張贏說。

「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我們90後都長大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努力地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經過這場生命的洗禮,我們會更加珍惜生活,享受陽光。」這群年輕人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