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意盎然的景觀,居然這麼棒!

景致園林景觀 發佈 2020-03-21T12:47:43+00:00

所以,在景觀中,也常見竹子的身影:阿那亞霧靈山停雲隱廬與北京陽光上東總部/ 致舍景觀松陽竹林劇場 / DnA 建築事務所比利時「無為」之景 / Studio Basta樓頂竹林間 / 未已空間廣東璞驛酒店 / 怡境文旅集團千島湖·天湖甲著 / 朴喬景觀麗江光隱設計師酒店 / NT

古人曾經曰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對於中國人,竹不只是一種材料

更多的時候,是一種人文情懷

它,是小時候看見外公手中神奇的筐簍

它,是匠人編織下的精美絕代工藝品

竹子在本質上是一種高效的結構材料:強度高,韌性大,並和鋼鐵一樣具備拉張強度。與木材相比,有著更強的彈力與柔韌性優勢,且吸水膨脹率以及加熱乾燥收縮率都較小。所以,在景觀中,也常見竹子的身影:

阿那亞霧靈山停雲隱廬與北京陽光上東總部 / 致舍景觀


松陽竹林劇場 / DnA 建築事務所


比利時「無為」之景 / Studio Basta


樓頂竹林間 / 未已空間


廣東璞驛酒店 / 怡境文旅集團


千島湖·天湖甲著 / 朴喬景觀


麗江光隱設計師酒店 / NTYPE 一質


芝加哥Comer兒童醫院 / site design


蘋果澳門金沙城中心店 / Foster + Partners


第二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

2019年10月13日,以「花園的詩意」為主題的第二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在北京林業大學學子情廣場開幕,國內外15支團隊以原竹和花卉為主要材料,在為期3天半的時間內現場完成搭建15個實體微型竹構花園,將中華傳統詩詞之美與建造藝術之美緊密相連。這是北林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風景園林行業培養實踐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北林師生為傳承傳統文化與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新靈感和新思路的重要探索。

本次花園建造節的評委會由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5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委會在開幕式前進行逐一現場評審。

評委會主席、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主席詹姆斯·海特對本屆花園建造節進行總體點評並宣布評獎結果。

最終,日本千葉大學《無序之序》、天津大學《風巢》、北京林業大學《黑洞》3個作品獲得Outstanding Award;

北京林業大學《樊籠》、華南理工大學《彈彈彈》、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澳大利亞)《馳隙》、中央美術學院《竹林·見園》廣州美術學院《電光石火》共5個作品獲得Award of Excellence;

重慶大學《清荷風篁》、清華大學《子非魚》、西南林業大學《渡》、哈爾濱工業大學《起風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臥雲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那伽:啟蒙和覺悟的重生》、浙江農林大學《合葉棲》共7個作品獲得了Honor Award。


Outstanding Award


一等獎:無序之序

設計構思:

「混沌之先,太無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洎乎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成天立地,化造萬物。」世界萬物由無序中誕生,又偏愛追尋有序,最終消亡,回歸無序。有序與無序,天與地,陰與陽總是在動態中取得平衡。本作品以竹節為地,象徵有序,以竹片為天,象徵無序。竹片竹節,本是一體。暗合陰陽造化輪迴不息之理。

參賽院校:日本國立千葉大學

指導教師:三谷 徹、霜田 亮祐

參賽學生:山﨑 祥平、水谷 蒼、山下 雅弘、劉書昊、鯉川 哲平、佐佐木 圭、谷本 實有、嚴妮

特別指導:章俊華


一等獎:風巢

設計構思:

風,以動御萬物;巢,博眾家之長,本設計靈感正是以竹構作靈感之巢,花境展星聚之勢。風巢喻學子的靈感如閃耀的星辰,激盪思維火花。風巢亦讀風潮,築巢引風,展現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創造新時代的魄力。

空間設計上,花境和竹境融為一體,營造「人在竹境內,猶在輕風中」的意境。結構設計上,在遵循可行性原則的基礎上,也充分展現柔韌的竹性。花境設計上,地面流線造型結合芒草形成風的軌跡,實現風竹交融,營造出詩意境界。

參賽院校:天津大學

指導教師:王洪成、胡一可

參賽學生:陳麗君、鄧劍、孫雅偉、張爾科、郭茹、劉潤童、張浩、張佳樂


一等獎:黑洞

設計構思:

宇宙是一座相對真實與絕對的虛幻錯亂交織的花園。方案受「黑洞」現象所啟發,由三個各自傾斜的橢圓平面相錯形成橫向骨架,縱向上為交叉編織的弧形竹篾。

頂部的「圓」象徵著無限延伸的宇宙,但「宇宙」並非遙不可及,中央倒掛的竹簾,仿佛「黑洞」一般將人吸入。被「撥開」的一角成為「黑洞」的入口,四周高大的狼尾草形成隱秘而爛漫的沉思空間。觀者席地而坐,在爛漫花園中,已然墜入宇宙與自我的遐想。

參賽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教師:馮瀟、段威

參賽學生:錢小琴、盧靖、謝家琪、李婷、廖菁菁、聶蕾、梁彤、楊瑞瑩


Award of Excellence


二等獎:樊籠

設計構思: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騖。生活猶如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也想進去。這座林下的樊籠別有一番古樸野趣,令人心生嚮往。然而它亦如圍城,向外擁抱自然,向內窺得自然的方寸之美。籠里籠外,哪邊才是真正的自然?

只有穿梭於樊籠內外,體驗過視角的轉移,心境的不同,才能悟出何謂樊籠以及自然本意。正如陶淵明詩中所道「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請君入樊籠,體驗在個中。

參賽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指導教師:鄭小東、李慧

參賽學生:童佳玉、余泳欣、何黛娜、張娜、蔡奇峰、梁金子、劉匯子、朱梓寧


二等獎:彈彈彈

設計構思:

生活使人小心翼翼

我們想輕快地逃離

輕盈地走在雲朵上

溫柔地俯視這世界

生活充滿著緊張與忙碌,充斥著微妙的控制與失控。花園設計靈感來源於竹子富有彈性的特徵,希望以「彈」為感受的核心,在人們活動的過程中產生一連串不斷變化的視覺與空間體驗:是壓迫感,小心翼翼,緊張與不安?還是輕盈的起伏,身側光影錯落,思緒隨之浮動?當我們重新回到地面,花園再次出現在眼前,但輕微的晃動感依舊存在,周圍的世界,還是原先那一個嗎?

參賽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指導教師:林廣思、熊璐

參賽學生:王曲荷、劉瑤、鍾和麗、李悅、沈攀、茌文秀、陳夢芸、周兆森


二等獎 馳隙

設計構思:

城市空隙(Urban Void),又稱城市負空間,是廣泛存在於街區和建築物之間的碎片化剩餘空間。城市空隙具有靈活性,短暫性和變動性,它不僅是包含替代功能的非程序化空間,也是人們可以自由定義的短暫對象。

為了突出城市空隙的積極表現和生態能力,本方案旨在設計一個小型展館,通過這個展館將城市空隙作為一個對象而非空間進行闡釋。在這裡,竹子和草本植物將根據他們的表現性能被重新定義:作為一個多變的過程,該展館見證了光影的變化,捕捉植物生長,蔓延,競爭和衰敗的全過程。

該展館將基於主體結構投射形成的花園進行概念表現,運用光影的變化和植物群落逐漸演變下的邊緣模糊為主要表現手法。展館不斷變化的每一幀都將體現出城市空隙短暫靈活的概念,讓人們重新看到無形的縫隙,並引發遊客對於城市負空間潛在可能性的思考。

參賽院校: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澳大利亞)

指導教師:李紫暄、Jock Gilbert

參賽學生:諸葛樺瑩、徐遙、羅舒怡、胡槿瑜、孫銘澤、許錚、肖佳豐


二等獎筠林·見園

設計構思:

方案「竹林·見園」,用隱喻、象徵、正負形的轉換,塑造隱藏在竹林中的六角小亭(負形),亭周圍假山錯落,竹樹濃密,宛如優美的田園詩。亭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構成元素,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

設計強調朦朧美和意境美。在4mX4mX4m的空間內,用亭的實形對密布細竹杆進行切割,得到了亭子的負形。從外看,亭的形狀若隱若現;進入亭內,又仿佛置身茂密的竹林之中。設計難點在於如何切割形體,讓負形準確,又不生硬。因此選用了六角亭,輪廓簡化為三角和六邊形底座,沿斜角切割,明確了入口的同時,形態又不顯得生硬。構件經過多次簡化,儘量保證施工的模塊化­和簡便化,同時構件也考慮了一定的伸縮性,適應竹子直徑間有差別的特點。

參賽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指導教師:吳祥艷、張茜

參賽學生:胡宇晨、謝秀竹、廉景森、孫崑崙、趙文健、王薪宇、陳寧、吳霽


二等獎:電光石火

設計構思:

「電光石火」比喻機鋒敏捷,忽然觸發,有所悟入。當今社會節奏快、壓力大,碎片化生活影響和塑造了青年的思維習慣,精力集中難度加大注意力日益減弱、長文閱讀能力下降。珍貴的休息時間也像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此作品想表達這種現狀,期望人們能利用好休息的時間,進來感受竹子這種更特殊材料帶來的一片清涼,讓這難得的短暫更加美好、體驗大自然帶來的詩意!

參賽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指導教師:楊一丁、金濤

參賽學生:馬旭龍、龔博維、高萬琪、李薇、郭超、潘泓、姜猛、陳桂玲


Honor Award


三等獎:清荷風篁

設計構思:

以「清荷風篁」為意象,以「小荷才露尖尖角」為展現方式,設計將荷花花瓣的元素進行提取,將四片花瓣圍合體驗空間。彎曲扭轉的竹凸顯了花瓣的靈動感和流線空間,底板的竹採取同樣豎向上的彎曲扭轉形態,仿佛清風襲來,漣漪泛起,如「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詩般意境。

參賽院校:重慶大學

指導教師:夏暉、羅丹

參賽學生:鄒宇航、馮晴、張立立、程語、丁昕昕、景巧琳、高藝飛、張宏海


三等獎:子非魚

設計構思: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竹,可彎可直。曲直之辨,華夷之論,非竹本意;盡態極妍,彎折不定,非竹氣節。

方案由竹劃出石上一筆,仿若出水之鱗。一蓬草,一彎魚,一席竹,獨樂抑或與魚樂?

簡約的竹構、編織與組合,明晰的植物配置,純粹的形體與空間,塑造樸素深遠的景觀意境,投射出平淡親和的自然關照,含蓄內秀的品格與寓於意簡於形的精神深度。

參賽院校:清華大學

指導教師:李樹華、張學玲

參賽學生:楊澈、魏欣辰、李靜珂、楊臨風、王雅淇、江婷,郭昊


三等獎:渡

設計構思: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滿足了人們對江南的所有想像。一葉扁舟帶你渡滿江春水,載你渡一蓑煙雨,渡你尋滿船清夢。該作品以江南烏篷船為原型,提取烏篷船中船篷的元素,將兩隻船篷進行疊加,意為在水中的兩隻船相遇而過。在船篷正面用竹片製成水波狀,意為江水的流動。環繞船篷背面的「江心洲」搭配層次豐富的盆栽花卉,既體現江南江邊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又創造出一個靜心思考的冥想空間。

參賽院校:西南林業大學

指導教師:宋鈺紅

參賽學生:李海波、匡劉清晨、張鶴、劉紋卉、於嘉薇、劉娜、李金洲、岳榮


三等獎:起風了

設計構思:

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風輕輕起,我們的竹建築宛如花園裡少女的裙擺,又如隨風飛舞的落葉,抑或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陽光透過竹篾的縫隙,灑滿全身,我們希望營造一個可以供人休憩、娛樂、冥想等行為的交流空間,在校園中提供一處融入大自然的駐足點。

參賽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指導教師:陸詩亮、余洋

參賽學生:周栩至、哈虹竹、於博、蔣雨芊、曾敬、錢豪傑、張琦瑀、羅天一


三等獎:臥雲端

設計構思:

方案靈感來源於「雲」,加之對詩意棲居方式的思考凝練,採取「臥」的概念,以竹結構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壓強度的特點進行有機的詩意空間組合,形成「臥雲端」的整體主題方案。方案通過高中低三個層次的空間變化和坐臥的使用功能展示一種詩意休閒的狀態,在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餘留一方天地,回歸自然,放鬆身心,感受生活。

參賽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指導教師:張新果、楊梅花

參賽學生:孟凡琦、劉浩琳、 馮懿夢、 陳進、洪浩庭、王逸涵、洪陽、於重光


三等獎:那伽

設計構思:

這個展覽館代表著那伽的居所。那伽是一種可以變成人形的巨蛇,所以常被誤以為是佛教小僧侶。佛陀召喚了那伽並告訴它不要再變成僧侶的模樣,這讓那伽萬般沮喪然後開始哭泣。這巨蛇被賦予了五條戒律作為它來生轉世為人類的條件,然後它便能選擇是否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侶。如果破了這些戒律,則必須退出。

園林景觀的設計概念就像達到啟蒙和覺悟的方式,佛陀將人類比喻成四種蓮花的象徵:

首先是泥下的蓮花,它不會理解任何事物。

第二是水下蓮花,它必須花時間去理解某些事物。

第三是燦爛的蓮花,它能夠快速地理解任何事物,但它們需要來自各處的指導和知識。

第四是真正明亮和綻放的蓮花。它可以瞬間並正確地理解一切。

其實招就佛教的啟蒙與覺悟是需要結合正念和了解並停止慾望的生源。當人們平靜或dhyāna(梵語)或jhāna(巴利語)時,他們會領悟一切。

參賽院校:泰國朱拉隆功大學

指導教師:Terdsak Tachakitkachorn、Ariya Aruninta

參賽學生:Svit Piriyasurawong、Theappitaknillawan、Sirirak Wongsim、Kornkanokrit Chauprampare、Natdanai Tumpanuwat、Sviadol Footrakui


三等獎:合葉棲

設計構思:

在該設計中,我們以「葉」這一種極小而莫大的形象為原型,用兩片合上的葉子組合形成行進、轉角、停留等模糊內外與功能的空間,並分別使用西側冷色調藍、紫色花境與東側暖色調橙、黃色花境的色彩對比來暗示使用者在不同空間中安靜與活潑的不同感受,將竹構與花園融合,從而展現我們對於現代城市人詩意花園的理解——喘息於現實生活的縫隙中,它是停駐點、休息處;用以容納自己對於生活的感悟,它是自我的感動理解。

參賽院校:浙江農林大學

指導教師:洪泉、唐慧超

參賽學生:楊憬銘、胡貝貝、鄭朵拉、張雨卉、肖達、趙琪、黃勝孟


哥斯大黎加Parque O2裝置

By Taller KEN

Parque O2是一個由五顏六色的竹子組成的龐大公共裝置,已於近日在哥斯大黎加聖何塞市的一座廢棄體育中心公園開放。該裝置是建築事務所Taller KEN在2016年發起的年度設計建造項目FUNdaMENTAL Design Build Initiative的最新成果。

▼項目概覽

FUNdaMENTAL通常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早期職業建築師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共同努力,以解決設計、社區空間和社會影響等多方面的現實問題。在本地專家的指導下,他們深入到多元化的社區當中,致力於加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對於Taller KEN這種將好玩的設計與城市文化更新相結合的實踐來說,持續不斷的努力至關重要。今年的項目Parque O2是由來自印度、海地、突尼西亞、土耳其、保加利亞、義大利、中國、加拿大和美國的10名國際建築和設計系學生在哥斯大黎加技術學院當地同學的支持下合作創建的。

▼場地被形態各異的草坪進一步塑造,這些草坪還作為不同模塊竹林的基座

該裝置位於聖何塞的公共體育中心公園內,將場地中高度複雜的地理、社會和環境要素相聯繫。該地處於受污染的城市河道、非正式居民區和鐵路的交匯口,一側是鐵路,另一側是有機市集和公共綠地。而之前,這些區域在地理和社會經濟維度上都幾乎與彼此隔絕。為了在多個複雜的現實因素之間建立空間和視覺聯繫,參與者運用了一系列物理和社交手段,以統一場地的各個區域。清除垃圾、雜草、和令人生畏的安全柵欄,再加上向鄰里居民和利益相關者的宣傳,將有助於在社區支持下進行項目設計。

▼設計圖

▼項目一側是鐵路,另一側是有機市集和公共綠地

最終打造而成的是一片被繪製成黃、金橘、粉紅和紫色的漸變竹林。它們創造出一條蜿蜒的小路,將Polideportivo公園的主要節點與附近的鐵路連接起來。場地被形態各異的草坪進一步塑造,這些草坪還作為不同模塊竹林的基座。該裝置占地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包括600個填充有礫石和碎石的再生輪胎(用作防洪土墩和土壤固持)和總長約1,200米的竹子。

▼整片竹林被繪製成漸變色彩

▼填充有礫石和碎石的再生輪胎用作防洪土墩和土壤固持

除了擁有豐富的色彩和趣味性之外,該裝置還具有深刻的環保用意。為了提高居民對該地區空氣污染的認識,竹竿的顏色還標誌著污染的程度:從黃色(非常低)到紫色(非常高)不等。在項目的早期階段,團隊就進行了精確的空氣污染測量,以便確定每個區域要使用的色調。Parque O2的環保實踐既活躍又具有教育意義。通過將竹子表面的塗料與二氧化鈦(一種高度光催化和反應性的化學物質)混合,這種裝置實際上減輕了空氣本身的污染。二氧化鈦由紫外線激活,當暴露在微粒物質和污染物中時,有能力將它們轉化為有機分子,然後雨水便可以將它們從竹子表面沖走。

▼竹竿用不同顏色來標記空氣污染程度

▼竹林細部

無論從美學效果還是功能性來看,Parque O2的設計宗旨都是為了促進當地公眾的參與和互動。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整個設計和建造過程,並與FUNdaMENTAL團隊密切合作。最初的場地研究是在當地環境志願團隊和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基礎上進行的。設計過程在與當地建築專業學生的交流、經過大學教職人員和專家的審查後逐漸得到推進。最終提案的材料和資源是由私人公司和市政當局共同捐贈的。志願者、當地居民、包括晚上在公園睡覺的幾名臨時社區成員都參與了現場施工。每個階段都建立在下一階段的基礎之上,從而擴大了參與者對設計構建過程的理解。

▼前來觀賞裝置的人絡繹不絕

這是所有FUNdaMENTAL Design Build Initiative項目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人們對於各種裝置的參與和尊重,有利於這些裝置和設施未來的可持續利用。用Taller KEN的設計師Gregory Melitonov的話來說就是:「這一經驗有助於實踐團隊確立其在公共領域的工作方法,並向非傳統受眾傳達並應用其設計理念。」

▼夜幕下,開了燈的裝置成為一片燈海


現代竹編公共藝術品:「潮」

By 貝爾雅環境藝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粵港澳-2019深圳花展,在深圳植物園竹園的三岔路口,一個頗似浪花的造型佇立期間,兩旁排布種植了大片的花卉,高低相間,錯落有致,仿佛是一片托起鮮花的海浪,引得遊人紛紛駐足。上前細觀,方才意識到,原來這浪花的造型,竟是由竹子編制而成!這就是建築師謝軍先生為這次花展精心創作的現代竹編公共藝術品「潮」。

▼裝置鳥瞰

《潮》,既可以指新潮,也可以想像成浪花席捲而來,勇猛而激烈地與岸邊礁石拍打的畫面。它代表的是一種大膽的創新與求變,在造型方面,大量地採用了極具現代感的曲線和弧線。在材料和工藝方面,我們採用了手編、麻繩綑紮、竹釘固定、放樣模型等傳統手法,同時也融入了3D列印、金屬構件、玻璃、數控造型等新技術和新材料,讓竹製品與現代技術接軌。

▼裝置的形狀猶如起伏的海潮

▼製作過程

▼一個由竹子編制而成的現代公共藝術品

▼局部視角

▼竹編結構細部

▼夜間光照效果

▼竹質燈具

公共藝術強調的是『社會性』和『開放性』,它是多樣介質構成的藝術性景觀。人們心靈境界不斷在提高,更多的人意識到破壞我們的賴以生存的家園必將付出沉痛的代價。讓環境更美,讓天空更藍是我們大家的願望。如何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將『竹』這種環保生態的原始材料和現代科技進行完美的結合,打造出更多符合時代審美觀、經濟適用的竹製當代公共藝術品,是我們長期的工作目標。


百菇森林

By 考工記工作室

范承宗 – 考工記工作室:從日治時代引進種植技術的段木香菇,到五十年代因出口導向而盛行種植的洋菇——台灣的蕈菇產業除了擁有豐富的栽培歷史,隨著太空包與木屑瓶的發明、不斷精進的菌種研究技術,菇農們種出了一片多元又美麗的蕈菇風景。一朵香菇的熱量等於幾碗白飯?在台灣的哪個縣市出產最多的杏鮑菇呢?藝術家范承宗以竹編工藝織就一片百菇森林,每一朵蕈菇都擁有一組蕈菇密碼。快一起走進森林裡,揭開蕈菇們的神秘面紗吧!


Paddington

By POCO Designs

如果你有一個如此破敗不堪的後院

何不用竹子來增添韻味呢?

這是由POCO Designs設計,於2015年建成的案例。潔白的牆體與翠綠的竹子交相輝映,共同圍合成了這個專屬與業主的私密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