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春期的孩子不滿,還是對自己不滿?如何安放自己?

覺醒的父母 發佈 2020-03-28T02:26:00+00:00

1.無端的火泡了湯的完美計劃我們發了很大的火的那一天,原本可能有一個完美的期待的計劃。想和孩子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看電影、吃大餐、去爬山、或者只是在陽光下慢悠悠地坐著。只是一件怎麼也不曾料到的小事,就讓這計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暴跳如雷,一切都泡了湯。


1.

無端的火

泡了湯的完美計劃

我們發了很大的火的那一天,原本可能有一個完美的期待的計劃。想和孩子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看電影、吃大餐、去爬山、或者只是在陽光下慢悠悠地坐著。只是一件怎麼也不曾料到的小事,就讓這計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暴跳如雷,一切都泡了湯。就像坐上了一艘自燃的火箭,我們也有那麼一刻想按下暫停鍵,但手揮在空中,什麼也抓不住。熊熊之火越燒越旺,怎麼也停不下來。

總是伴隨著懊悔,下定決心,這是最後一次無端發火,下次再也不了。這樣安慰自己,減輕一些自我譴責,眼淚悄悄流下來。

然後是疑惑,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突然就發了這麼大的火,仿佛當時的自己失去了控制。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個自己好陌生,又似乎很熟悉。那種熟悉的感覺稍縱即逝,來自很遠很遠的地方,很低很低的深處。

可能想把這一切都抹掉,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經歷了狂風暴雨的上半程,心理的刻度被調試在陰雨的頻道,突然間戲劇性地艷陽高照了,相信我,孩子不會有驚喜,忐忑也沒有減少,陰霾與迷惑如影隨行。他們的邏輯還無法消化波濤洶湧後的瞬間平靜和平靜下隱藏的波濤洶湧。但他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技倆」,次數多了,他們就習慣了麻木。

也有可能去道歉:對不起,我剛剛不應該發那麼大的火。第一次,握手言歡。第二次,熱淚兩行。次數多了,你又來了,屢教不改,劇情太雷同,誰吃誰的那一套?

這樣的循環總是周而復始,我們對此保持著欲罷不能的熱情。雁過留痕,一些東西不由分說被留下,攢著,直到有一天集中爆發。

2.

對孩子不滿,

還是對自己不滿?

無端的怒火從何而來?

一部分確實來自孩子當下的行為,躍躍欲試發出挑釁。但奇怪的是,我們往回看,趟過同一條河,我們有時候可以輕鬆愉快地跨過去,有時候卻莫名其妙地掉入水裡。

當我們自己失去勇氣,沒有生機,我們掉進河裡的可能性就更高。一個我們不想接受的真相是,當我們對孩子不滿,很大一部分原因竟然是源自我們對自己的不滿。

我們越是對孩子歇斯底,越是在傾瀉我們對自己的憤怒。

1.生活洪流里孤獨的中年人

在邁入家門之前,中年的我們也許會給自己做越來越多的思想工作:收起今天在外面經歷過的一切,放鬆臉部肌肉讓五官鬆弛,好好和孩子在一起,畢竟每天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很少,還能陪伴的日子也屈指可數啊。

我們這樣想,卻不由自主地越來越難以做到。說來可笑,一件小事就能觸發我們敏感的神經。經由孩子似有似無的一個小錯誤,我們噴涌而出的,不僅是在生活、職場上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更是光陰里遍歷的委屈、壓抑、無助、中年的孤獨和歲月的一片狼藉。

孩子成了我們的一隻「踢貓」,也成為了一個無辜的垃圾桶。他像一個入口吞噬了我們席捲而來的情緒,他們能怎麼辦呢?這些怒火進入到他的腦海,侵蝕他的身體,他又需要怎樣的努力才能把這些排解出去呢?

我們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但被生活洪流吞噬的中年父母,如果沒有艱辛的自省,很容易拉上孩子壯烈犧牲。

2.身為父母的挫敗

當父母,是會有挫敗感的。

我們很容易把孩子當成我們的作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很多青春期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一方面為孩子著急,同時也對自己充滿自責,認為是自己教養的失敗,孩子才會叛逆,早戀,網癮。

當孩子表現出典型的青春期問題時,他們很容易憤怒。憤怒的本質,是對失控的焦慮,權利的爭奪,還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潛台詞:作為父母,我怎麼可以有這樣一個失敗的作品,我怎麼可以接受這樣失敗的自己。

我們讓孩子代替了我們對自己的譴責,那種痛恨自己,無助茫然,又遷怒的感覺,裹挾著中年和青年的刀光劍影,愈演愈烈。

我曾經寫過: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管不好孩子?(點擊閱讀)。孩子經由我們而來,卻並不屬於我們。他們有自己的生命軌跡,他們的野蠻生長不受任何力量的控制。我們總是誇大我們的教導與孩子成敗的正相關,過度用力,帶著慾望,想去影響和改變一些結果,並以此來定義作為父母的優劣,但這只是僥倖的劇場。

父母和孩子,是有邊界的。讓我們在各自的角色上,彼此依偎向前,但並不必為彼此負責。

3.無辜的替身,塵封的自己

還記得我們的小時候嗎?也許那時候的我們就是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遇到難題就當逃兵,總是六神無主粗心大意,每次考試都過度緊張。

那些曾經刻骨銘心又被深深藏起的記憶,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被激活了。當我們看到孩子同樣的問題,我們會暴跳如雷。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自己啊!孩子與小時候自己的影像重疊了,在我們無法意識到的那一刻,我們的憤怒在攻擊塵封在心底的那個自己。

我們給自己未竟的問題找到一個替身,我們無意這樣做,但孩子成了無辜的犧牲者。

如果我們可以帶著足夠的洞察,從憤怒里抽離,從疊影里抽離,我們也許會找到不一樣的答案。

3.

理順自己

可以寬容孩子

當我們把自己理得更順的時候,我們似乎就更容易寬容孩子。

當我們今天勤奮地工作,努力地學習,有著良好的內外部反饋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很少發火的,你發現了嗎?孩子的問題在我們的眼裡,真的是一個主觀的概念,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也可能揮之一笑,把問題當成一個機會。

當我們自己充實,豐滿,我們就更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辯證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會再輕易地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

當我們變得更有能量,身邊的磁場也就更有力量。

4.

青春期之舟

與父母的撤退策略

育人先育己,無疑是一條最艱難也最有效的捷徑。

青春期之舟,無法再按照我們給他設定的固定路線航行,他們自身積攢的巨大能量,想衝破一切枷鎖。我們需要這樣的撤退:關注航標的大方向,但不過於拘泥於操作的細節,讓他去跌跌撞撞。

當我們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無疑給他的跌跌撞撞創造了條件。我們用言傳身教重啟人生,贈送收穫是,我們也因此不會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的雞毛蒜皮,方方面面,這無疑給了孩子更多的空間。這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的進攻,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撤退策略。

將目光更多地聚焦關注自己,提升自己,並不會因此失去對孩子的教養陣地。我們可以以更大的能量,更豐富的精神世界,更高效的方法支持孩子的行為,甚至去看待孩子的錯誤。我們可以站到一個更高的視野上,看到更多可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