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提分訓練,細胞的分子組成、基本結構和生命歷程

凌老師講生物 發佈 2020-03-28T04:02:05+00:00

1.下列有關生物體中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腺苷是構成ATP、RNA和DNA的基本單位的成分B.抗體、受體、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C.蛋白質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而澱粉、脂肪是儲能物質D.組成酶的單體是胺基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答案 B解析 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


1.下列有關生物體中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腺苷是構成ATP、RNA和DNA的基本單位的成分

B.抗體、受體、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

C.蛋白質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而澱粉、脂肪是儲能物質

D.組成酶的單體是胺基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解析 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的,是構成ATP和RNA基本單位的成分,而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由鹼基、脫氧核糖和磷酸組成的,A錯誤;細胞內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澱粉、脂肪是儲能物質,C錯誤;組成酶的單體是胺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錯誤。



2.植物A被害蟲咬傷後,受傷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鄰細胞內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劑的合成,從而抑制害蟲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

A.多肽S和雙縮脲試劑可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

B.多肽S在植物A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發揮作用

C.多肽S基因是在害蟲的攻擊、誘導下植物A突變產生的

D.多肽S作為化學信息調節植物A與害蟲的種間關係

答案 B

解析 多肽S含有肽鍵,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A錯誤;根據題干信息「受傷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鄰細胞內蛋白酶抑制劑基因」,說明多肽S是植物A細胞釋放的、能使相鄰細胞代謝改變的信號分子,在植物A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中發揮作用,B正確;植物A細胞本身具有多肽S基因,多肽S是在害蟲的攻擊、誘導下,植物A細胞的多肽S基因選擇性表達產生的,C錯誤;多肽S是植物體內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信號分子,不是生態系統中的化學信息,因此不能作為化學信息調節植物A與害蟲的種間關係,D錯誤。

3.下列關於蛋白質和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蛋白質的變性是由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的改變而導致的

B.RNA與DNA都由四種核苷酸組成,都可以儲存遺傳信息

C.細胞內蛋白質發生水解時,通常需要另一種蛋白質的參與

D.DNA和蛋白質參與構成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和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答案 D

解析 蛋白質變性的實質是其分子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A正確;RNA與D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核苷酸,RNA由四種核糖核苷酸組成,DNA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都可以儲存遺傳信息,B正確;蛋白質發生水解時需要蛋白酶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C正確;染色質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而核糖體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質,D錯誤。

4.(2019·四川瀘州第二次教學質量診斷)生物大分子是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與胺基酸的種類密切相關

B.RNA聚合酶能催化脫氧核苷酸連接形成長鏈

C.DNA解旋酶可提供DNA雙鏈解開所需的活化能

D.T2噬菌體中的核酸徹底水解產生4種小分子物質

答案 A

解析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胺基酸,胺基酸的種類與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密切相關,A正確;催化脫氧核苷酸連接形成長鏈的是DNA聚合酶,B錯誤;DNA解旋酶可以催化DNA雙鏈打開,但是不能為該過程提供能量,C錯誤;T2噬菌體中的核酸只有DNA一種,其徹底水解的產物是磷酸、脫氧核糖、4種含氮鹼基共6種小分子物質,D錯誤。

5.如圖為對剛收穫的種子所做的一系列處理,據圖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④和⑤是同一種物質,但是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不同

B.①和②均能萌發形成幼苗

C.③在生物體內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點燃後產生的CO2中的C只來自種子的糖類

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圖可知,④為自由水,⑤為結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種物質,但是在細胞中存在形式不同,A正確;②為烘乾後的種子,結合水被破壞,故②不能萌發形成幼苗,B錯誤;③為種子燃燒後剩下的灰分,即無機鹽,在生物體內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C錯誤;點燃後產生的CO2中的C來自種子的糖類、脂質、蛋白質等有機物,D錯誤。



6.(2019·四川南充模擬)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植物細胞的骨架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網架結構

C.富含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的漿細胞能合成抗體和淋巴因子

D.生物膜上的蛋白質具有催化、物質運輸、信息傳遞等功能

答案 D

解析 細胞質基質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A錯誤;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組成的,B錯誤;漿細胞可以合成並分泌抗體,合成淋巴因子的是T細胞,C錯誤;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磷脂,生物膜上的蛋白質具有催化、物質運輸、信息傳遞等功能,D正確。

7.(2019·山東青島質檢)磷存在於所有細胞中,是組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參與生物體內許多生化反應。下列關於細胞內含磷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DNA分子解旋後,因空間結構改變而喪失功能

B.核酸具有攜帶遺傳信息、轉運某些物質、催化等功能

C.線粒體、染色質、核糖體等結構中都有含磷化合物

D.葉綠體基質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需要含磷化合物的參與

答案 A

解析 DNA、RNA、ATP、磷脂的組成元素均為C、H、O、N、P。DNA分子解旋後,未喪失功能,A錯誤;DNA是遺傳物質,攜帶遺傳信息,tRNA可以轉運胺基酸,某些RNA還具有催化作用,B正確;線粒體、染色質、核糖體中均含有核酸,故均含有P,C正確;C3的還原需要ATP的參與,ATP含有P,D正確。

8.(2019·山東菏澤一模)下列關於細胞組成成分、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直接為肝臟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肝糖原

B.所有細胞都具有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的細胞膜

C.人體成熟紅細胞中富含O2,所以可進行有氧呼吸

D.只有蛋白質和RNA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

答案 B

解析 直接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ATP,A錯誤;所有細胞的細胞膜都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B正確;人體成熟紅細胞中雖然富含O2,但由於其失去了線粒體,所以不能進行有氧呼吸,C錯誤;除蛋白質和RNA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外,一些小分子物質也可以通過,D錯誤。

9.下列關於細胞增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小鼠經減數分裂產生卵細胞的過程中,一個細胞中X染色體數目最多為4條

B.蛙的紅細胞的無絲分裂過程中沒有紡錘絲和染色體的出現,但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變化

C.細胞周期中染色質與染色體形態的轉化有利於精準地分配複製後的核DNA

D.根尖分生區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數目較少,是由於大多數細胞沒有進入細胞周期

答案 C

解析 小鼠經減數分裂產生卵細胞的過程中,X染色體數目最多為2條,A錯誤;蛙的紅細胞的無絲分裂過程中沒有紡錘絲和染色體的出現,也沒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變化,B錯誤;根尖分生區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數目較少,是由於大多數細胞處於細胞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D錯誤。

10.三位美國遺傳學家發現了控制生物節律(即生物鐘)的分子機制,其核心組件的簡化示意圖如下(PER蛋白是與生物節律有關的關鍵蛋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PER基因的表達過程中,只有轉錄需要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B.PER/TIM蛋白複合物、mRNA可通過核孔自由進出細胞核

C.PER/TIM蛋白複合物對PER基因表達的調控屬於翻譯水平的調控

D.PER蛋白積累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屬於負反饋調節

答案 D

解析 圖示分析:早晨,PER/TIM蛋白複合物降解,對PER基因的抑制解除,PER基因轉錄得到相應mRNA,在細胞質中翻譯得到PER蛋白,不斷積累,在夜間達到最大濃度,PER蛋白和TIM蛋白形成複合物,進入細胞核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轉錄減弱。據此答題:PER基因的表達過程中,轉錄和翻譯過程均需要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錯誤; PER/TIM蛋白複合物能進入細胞核,而mRNA只能從細胞核出來,且核孔對物質的進出也有選擇性,B錯誤;PER/TIM蛋白複合物對PER基因表達的調控屬於轉錄水平的調控,C錯誤; PER蛋白積累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早晨,PER/TIM蛋白複合物降解,對PER基因的抑制解除,所以屬於負反饋調節,D正確。

11.(2019·四川瀘州第二次教學質量診斷)下列有關造血幹細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造血幹細胞基因表達的過程中有T與A、G與C的配對

B.造血幹細胞發生的基因突變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不會導致患者子代基因型改變

D.造血幹細胞遺傳物質的複製過程中既有氫鍵的斷裂又有氫鍵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造血幹細胞基因表達的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轉錄過程中A與U配對,T與A配對,G與C配對,A正確;造血幹細胞發生的基因突變是不能傳遞給後代的,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過程中,改變的是血型,而生殖細胞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因此不會導致患者子代基因型改變,C正確;造血幹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其複製過程中既有氫鍵的斷裂又有氫鍵的形成,D正確。

12.(2019·山東日照高三一模)下列有關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核膜上的核孔有利於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交流大分子物質

B.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有利於化學反應高效有序地進行

C.染色質到染色體的形態變化有利於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分配

D.線粒體的嵴有利於細胞呼吸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大量附著

答案 D

解析 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具有選擇透過性,蛋白質和酶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有利於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交流大分子物質,A正確;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B正確;染色質到染色體的形態變化有利於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分配,C正確;細胞呼吸過程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分布在細胞質基質中,線粒體的嵴有利於細胞呼吸中催化氧氣和[H]結合的酶大量附著,D錯誤。

13.將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和f組(每組的細條數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於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後測量各組花冠細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花冠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則(  )



A.實驗後,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高

B.浸泡導致e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於b組

C.a組細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的ATP大於b組

D.使細條在浸泡前後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於0.4~0.5 mol·L-1之間

答案 D

解析 通過圖示可以看出,a組和b組實驗前長度/實驗後長度的值都小於1,表明細胞吸水導致細條變長;由於a組實驗前長度/實驗後長度的值小於b組的,說明a組吸水較多,b組吸水較少,所以實驗後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低,A錯誤;分析柱狀圖可知,e組細胞失水,而b組細胞吸水,因此浸泡導致e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於b組,B錯誤;水分進出細胞的方式是滲透,不消耗ATP,C錯誤;根據柱狀圖可知,在濃度為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組細胞吸水,而在濃度為0.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組細胞失水,所以使細條在浸泡前後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於0.4~0.5 mol·L-1之間,D正確。

14.如圖所示為結腸癌發病過程中細胞形態與基因的變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抑癌基因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

B.與細胞增殖有關的某一基因發生突變,就會導致細胞癌變

C.癌細胞易於在體內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關

D.通過鏡檢觀察細胞形態可作為判斷細胞癌變的依據

答案 D

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A錯誤;由題圖可知,正常結腸上皮細胞中多個基因突變累加才引起了細胞癌變,所以不是某一基因發生突變細胞就發生癌變,B錯誤;癌細胞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的減少有關,C錯誤;癌變的細胞形態一般都會發生改變,所以通過鏡檢觀察細胞形態可作為判斷細胞癌變的依據,D正確。

15.(2019·河南洛陽模擬)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的細胞膜能維持細胞的形態並保持細胞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B.生物膜是生物體內所有膜結構的統稱

C.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等指令,主要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的

D.細胞凋亡是指在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或死亡

答案 C

解析 能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是細胞骨架,A錯誤;生物膜是細胞所有膜結構的統稱,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B錯誤;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等的指令主要是mRNA,mRNA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的,C正確;細胞壞死是指在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或死亡,D錯誤。

16.下圖甲是四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乙為真核細胞結構及細胞內物質轉運的示意圖,圖丙表示四種不同的物質在細胞內外的相對濃度差異。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四類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從結構上看,細胞________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圖甲中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是______________,其中以葉綠體為光合作用場所的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乙中由單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圖中標號),雙層膜的結構有________個。圖乙中的能量轉換器為______________(填圖中標號)。

(4)圖乙中新轉錄產生的mRNA經一系列加工後穿過細胞核上的______________轉運到細胞質中,該結構對轉運的物質具有______________。圖乙中若合成的蛋白質為C5羧化酶(固定CO2),推測該酶將被轉運到______________(填圖中標號)發揮作用。

(5)圖甲中的細胞______可表示胰島B細胞,細胞內外的物質濃度如丙圖所示,則K+、Na+進入細胞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胰島素、CO2出細胞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核糖體 Ⅲ (2)Ⅱ、Ⅲ、Ⅳ Ⅱ、Ⅳ (3)②③ 3 ④⑤ (4)核孔 選擇性 ⑤ (5)Ⅰ 主動運輸、協助擴散 胞吐、自由擴散

17.細胞周期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間期包括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後期)。在高等動物Z細胞的細胞周期中,各時期經歷時間依次為G1期8 h、S期6 h、G2期5 h、M期1 h。HU(羥基脲)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對S期以外細胞的分裂進程無影響,但可以阻止細胞進入S期而使其停留在G1/S期交界處(可看作G1期細胞)。科學家利用Z細胞和HU做了如下實驗。每組設置多個重複樣品。

①A組:培養液+Z細胞+HU(用生理鹽水配製)。

B組:培養液+Z細胞+生理鹽水。

②培養14 h後,統計A、B兩組中各時期細胞所占百分比(第一次統計)。

③將A組培養液中的HU全部洗脫,更換新鮮培養液,繼續培養10 h,再向A組培養液中加入HU。

④培養12 h後,統計A、B兩組中各時期細胞所占百分比(第二次統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向A組培養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劑,處於________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

(2)G1、S、G2三個時期細胞中發生的主要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期的啟動需要一種蛋白質作為啟動信號,這種蛋白質在S期之前合成並存在於S期全過程中。若將S期和G1期細胞融合,則融合細胞進入S期的時間將比G1期細胞進入S期的時間________(填「不變」「提前」或「延後」)。

(3)①設計一張表格,預測A、B兩組第一次統計的結果,並將其填入表中。

②預測A組的第二次統計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2)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提前 (3)①表格如下



②所有細胞都處於G1期(或所有細胞都處於G1/S期交界處)

解析 (1)DNA複製的時期是分裂間期的S期,所以向A組培養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劑,處於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2)G1、S、G2三個時期即細胞分裂間期,細胞中發生的主要變化是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由於題中所述蛋白質(啟動信號)在S期之前合成並存在於S期全過程中,故將S期和G1期細胞融合後,融合細胞比G1期細胞更快地進入S期。(3)①A組培養液中加入了HU,而HU能抑制DNA合成,使處於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同時阻止其他細胞進入S期而使其停留在G1/S期交界處(可看作G1期細胞),因此培養14(=5+1+8)h後,處於S期細胞占的比例為30%(=6÷20×100%),其餘細胞均處於G1期(G1/S期交界處),所占比例為70%。B組培養液中沒有加入HU,細胞正常分裂,因此培養14 h後,各時期的細胞所占比例仍然與原來的比例相同,即G1期細胞占40%(=8÷20×100%)、S期細胞占30%(=6÷20×100%)、G2期細胞占25%(=5÷20×100%)、M期細胞占5%(=1÷20×100%),據此可繪製出表格。

②第一次統計結束後,將A組培養液中的HU全部洗脫,更換新鮮培養液,繼續培養10 h,則A組中處於G1期和S期的細胞均經過S期,處於G2期或M期或G1期,然後再向A組培養液中加入HU,培養12 h,則所有細胞都處於G1期(或G1/S期交界處)。

18.(2019·河南洛陽模擬)酶的化學成分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也有極少數是由蛋白質和RNA共同構成的,存在於染色體端粒上的端粒酶在癌細胞中很活躍,從而賦予癌細胞複製的永生性,研究端粒酶的性質和成分顯得很重要。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以體外培養的癌細胞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端粒酶的化學成分。

(1)實驗思路:

甲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養一段時間後,在癌細胞的染色體端粒上獲取端粒酶,並檢測其放射性。

乙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養相同的一段時間後,在癌細胞的染色體端粒上獲取端粒酶,並檢測其放射性。

(2)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端粒酶由蛋白質組成。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端粒酶由RNA組成。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端粒酶由蛋白質和RNA組成。

答案 (1)將癌細胞培養在含有35S的培養基中 將癌細胞培養在含有32P的培養基中 

(2)①甲組有放射性,乙組無放射性 ②甲組無放射性,乙組有放射性 ③甲組和乙組都有放射性

解析 由題意可知,酶的化學成分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也有極少數是由蛋白質和RNA共同構成的,本實驗的目的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確定端粒酶的化學成分。

(1)實驗的目的是確定端粒酶的本質是RNA、蛋白質還是兩者的化合物,可以利用35S標記蛋白質,32P標記RNA進行對照實驗。

甲組:將癌細胞培養在含有35S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後,在癌細胞的染色體端粒上獲取端粒酶,並檢測其放射性。

乙組:將癌細胞培養在含有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相同的一段時間後,在癌細胞的染色體端粒上獲取端粒酶,並檢測其放射性。

(2)①若甲組有放射性,乙組無放射性,說明端粒酶由蛋白質組成。

②若甲組無放射性,乙組有放射性,說明端粒酶由RNA組成。

③若甲組和乙組都有放射性,說明端粒酶由蛋白質和RNA組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