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懷才不遇,無奈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酸楚,卻成千古名作

慶余 發佈 2020-03-28T05:10:04+00:00

尤其在晚唐,有一大批出身寒門的詩人,他們生逢末世,卻又無人舉薦,以至於不為世用,一生潦倒。然而他們卻同貧女一樣,不為世用,就算有幸踏入仕途,進言獻策,最後也只是成全了某些高官罷了。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你會發現詠懷詩是一大主流。而其中詠嘆更多的便是懷才不遇的酸楚。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不合理的制度環境所致。尤其在晚唐,有一大批出身寒門的詩人,他們生逢末世,卻又無人舉薦,以至於不為世用,一生潦倒。因此他們寫詩作文,或訴說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或揭露社會的矛盾和弊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貧女》,便是反映封建社會貧寒士人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的一首經典。可能單純從它的詩題來看,大家對這首詩並不熟悉。但詩中的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我想大家肯定耳熟能詳。畢竟成語「為人作嫁」就是出自於這句詩,而它用來比喻空為別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點好處的意思,我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貧女》是晚唐詩人秦韜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此詩的內容主要是訴說貧女悲慘的處境和難言的苦衷,但是它的主旨卻是寄託了詩人秦韜玉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由於這種憤懣和不平能夠代表封建社會貧寒士人的共同心聲,所以這首詩還含有重大的社會意義。概括來說,秦韜玉懷才不遇,無奈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酸楚,卻成千古名作。

《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首聯「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即貧窮人家的女子從沒見過華麗的衣裳,到了待嫁的年齡想要托個良媒說親卻感到悲傷。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便是說,貧女自幼就只能粗衣布裳,從來沒有穿過富貴人家的綾羅綢緞。雖然早已經到了待嫁的年齡,卻始終沒有媒人來幫忙說親,於是只好主動找媒人說親,但每次卻又因為貧窮而悲傷。

然後,詩的頷聯「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即又有誰喜歡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呢?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妝扮。也就是說當時的男子娶妻都注重外貌,而不注重內在。緊接著的頸聯「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則是詩人對貧女高尚品格和情調的具體描寫。它的意思是說,我自信自己的十指靈巧,針線活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

很顯然,這位貧女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不會因為一些外貌上的小事就與他人比較、爭論不休。其實,從詩人對貧女的描寫來說,這樣的一位女子,本該是被世人所珍惜才對。但是現實卻很酸楚,不說在古代,就是在今天,這樣的女子或男子,往往也很難被珍惜。因此詩人在尾聯中便發出無奈的感嘆:「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即我恨自己年年用金線繡花,結果都是替富人家女子做嫁衣裳。結合整首詩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對於貧女來說,是良媒能托,佳偶難覓,一針一線成全了別人。由此可見,「苦恨年年壓金線」不僅是貧女的心中酸楚,其實也是貧女日積月累的苦淚啊。另外,對於詩人來說,貧女其實就等同於寒士。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就等同於貧女無人說媒,它們有著共同的苦悶哀怨。

而貧女的「風流高格調」,其實正是寒士所推崇的。然而他們卻同貧女一樣,不為世用,就算有幸踏入仕途,進言獻策,最後也只是成全了某些高官罷了。它所反映出的就是封建社會的不合理的制度環境,也是當時社會的矛盾和弊病。所以秦韜玉在這首詩中表現出來的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平,在當時乃至後世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