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護士(中國戰「疫」·報告文學)

人民網 發佈 2020-03-28T09:59:55+00:00

據2019年9月8日《楚天都市報》報導: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已有20多年辦學史,入讀者清一色女生,只是最近一兩年才有男生報考:2018年23人,2019年46人,占比約13.7%…

張明軒在工作中 圖片由作者提供

●「90後」的男護士張明軒,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病房工作48天,共護理危重患者80餘人次,0差錯、0搶救、0死亡!他的青春,在武漢燃燒。

在人們印象中,護士向來是溫柔細膩的女生們的專利。「粗枝大葉」的男子漢們,似乎不太適宜,就好比張飛繡花、李逵煲湯。

的確,這個潔白的世界裡,多有紅顏,極少鬚眉。

由於我現在武漢寫這篇文章,那就以當地數據舉證吧。

據2019年9月8日《楚天都市報》報導:武昌理工學院護理學院已有20多年辦學史,入讀者清一色女生,只是最近一兩年才有男生報考:2018年23人,2019年46人,占比約13.7%……

男護士體質好、力氣大、動作快,心理抗壓能力強,較適合現場搶救、重症護理等方面工作。另外,男護士使用醫療器械和電子設備也相對嫻熟。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男護士會越來越多。

張明軒,就是一位男護士。

我本浪漫

1991年6月,張明軒出生於石家莊市行唐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12年從唐山市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畢業後,考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先後在心臟外科、院前急救中心、重症醫學科擔任護士。

和許許多多的男孩子一樣,張明軒從來都是浪漫為懷,有著多種多樣的愛好和想像。青春期的張明軒,曾經有過許多夢想,有的小成功,有的花落去。對於從事護士工作,他有一種職業的熱愛,卻又缺少一種事業的熾愛。他想和這個像美女一樣的職業談一次轟轟烈烈的戀愛,結一生恩恩愛愛的婚姻,生一個漂漂亮亮的孩子,卻又總感覺缺少一種激情。於是,便總有一種不甘,總有一種渴望。

渴望什麼,卻又說不清楚。

萬萬沒有想到,鼠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他的青春,有了一次熾烈的燃燒……

請戰書

歲月如水,波瀾不驚。

張明軒命運的小船順水漂流,浪漫而恬淡。而這一切,很快被打破。

2019年9月,兒子出生了。從此,時光像被按下了快進鍵,陡然提速。

又是一年將盡,不覺已是春節。4個月的兒子虎頭虎腦,煞是可愛。這位新上任的爸爸,總是情不自禁地摸出手機,拍照,轉發朋友圈。

妻子見他「得意忘形」的模樣,高興地「嗔怪」:已經當爹的人了,還像個孩子。

靜下心來想一想,是啊,自己已經不是孩子了,是應該有所出息了。可是,平靜的工作,平靜的生活,無從下手啊。

唔,就要過年了,還是從長計議吧。

年關已至,新冠肺炎來犯。舉世震驚,聚焦武漢!

確診患者與日俱增,全國民眾心急如焚。出於職業本能,張明軒敏銳地意識到,那裡肯定需要大量醫務人員。

此時,他心中怦然震顫,自己已近而立之年。古人說,三十而立。立是什麼?立就是獨立,就是擔當,就是不能再讓父母擔心,就是要讓領導同事放心,就是要為社會有所貢獻。對照這些,自己還不夠成熟啊。

想到這裡,他突然深深地自責起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衝動:我要上前線!

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就在自己家鄉一帶的戰地醫院工作,去世後也埋葬在那裡。兒時,自己就崇敬白求恩,學醫之後,更是景仰有加。也曾有過衝動,學習白求恩。現在,不就是最好的機會嗎?

於是,那幾天,他同妻子和岳父母談起疫情時,或是給老家父母打電話時,總是有意談論這方面的話題,國家有難,正是有志男兒大顯身手的時候,同事們都在秘密商議著,報名去武漢……

他不動聲色的滲透工作剛剛開始,「集結號」驟然吹響。

大年初一值夜班的時候,醫院通知說,省里將組織醫療隊支援武漢,自願報名。

雖然已有打算,還是心底猶豫。妻子是石家莊市兒童醫院的一名護士,即將休完產假返崗,此時如果自己離家遠行,又情況未明,想想襁褓中的兒子,實在於心不忍。

旋即,他又罵自己懦弱。於是,連夜寫下了「請戰書」。

早晨下班回家,妻子得知此事,沉默不語,眼中淚花晶瑩。

中午,醫院通知:下午兩點半,集結出發!

放下電話,默默地看看妻子。這個瘦弱的女人,淚流滿面,卻已開始為他收拾行裝……

在「戰場」

大年初三凌晨4點,河北省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

碩大的武昌火車站廣場上,空無一人,只有迎接醫療隊的公交車孤寂地趴在一旁,上面貼著一張寫有「武漢加油」字樣的白紙。

醫療隊未及休整,由國家衛健委專家親自授課的培訓便開始了。

培訓內容除了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的兇險和防護要訣,專家還著重宣講了醫護人員的緊急自救措施。比如防護服意外破損怎麼辦?為患者穿刺時扎傷自己怎麼辦?等等。

張明軒邊聽邊記,卻又有些不以為然:身為醫護人員,如果為患者穿刺時出現扎傷自己的腦殘級失誤,豈不讓人笑噴?還是專業護士?

第二天早晨8點,張明軒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重症病房正式上崗。

病房裡原有6張床位,隨即增至12張,而後15張。其中14名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而且有10名需要俯臥位通氣,還有3台血濾機24小時緊張運行……

每位護士分管2到3名危重病人。工作強度讓人望而生畏,而困難,更是超乎想像!

進入病房不久,護目鏡鏡片悄然起霧,像冬天裡結霧的車玻璃,兩眼朦朧。

為患者輸液或採血穿刺,眼睛看不清楚,用手觸摸又沒有感覺,而患者重度昏迷,也不可能配合。

張明軒摸摸索索,試試探探。正要進針,不放心,再次用手探摸,進針位置竟然是自己的左手。

天啊,他不由地倒吸一口涼氣。

培訓課上專家所言,絕非玩笑!

萬般無奈之際,他發現護目鏡鏡片上的水珠,正亮晶晶地映射著燈光。

水珠不是會產生凸透鏡的效果嗎?把目光集中到一個較大的水珠上,說不定還能把聚焦點放大,看得更清楚呢。

他立即俯身。然而,水珠太小了,光線散射,眼前只是麻麻亂亂的一團。

身體前傾,護目鏡幾乎貼在了患者的手腕上。

奇蹟出現了,一個芝麻大小的暗青色斑點,映現在了水珠上。他屏氣凝神,小心試探,慢慢進針……

竟然一次穿刺成功!

分享新發明

夜晚下班後回到駐地,張明軒想想白天的操作,不禁後怕。

患者多多,每天輸液、抽血、抽血氣,一遍遍穿刺,不會總是這樣幸運吧?

他立即用手機上網,搜索護目鏡防霧辦法。佩戴護目鏡之前,在鏡片內側塗抹皂液,簡便可行。

第二天進行實驗,效果差強人意。後來他又試用沐浴液、洗髮水、洗手液,也不理想。這時,他忽然想到了剃鬚泡沫。隨後如法炮製,效果明顯。可是,兩三個小時之後,熱汗蒸騰,仍然失效。

年輕人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呢。護目鏡鏡片再次結霧後,他把腦袋伸到紫外線消毒機的風口下,模擬冬季汽車玻璃除霧法。

石破天驚,竟然奇效!

從此以後,病房裡經常會看到這樣怪異的場面:醫護人員把頭伸到消毒機前給護目鏡除霧。

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肺部插管後痰液和其他分泌物增多,會引發嗆咳,產生大量的氣溶膠和氣沫,從而導致病毒擴散。

必須定時為患者吸痰。吸痰後要對痰液進行採樣,留置標本。

呼吸機與吸痰器是通過軟管相連的密閉系統,所以痰液採樣時,必須將吸痰管斷開,不僅操作程序繁瑣,而且還會致使氣溶膠溢出,病毒擴散風險大大增加。

能不能使吸痰器與痰液標本留置裝置直接密閉連結呢?

這,無疑是亘立在醫護人員面前亟待解決卻又難以攻破的壁壘!

張明軒細細觀察,暗自琢磨。

注射器、輸液器、留置針、醫用膠帶、一次性醫用導管等等常用器材,他逐一研究,但無一可用。

最終,他驚喜地發現了醫用玻璃接頭和負壓吸引軟管。

對吸痰器和標本留置裝置進行簡單改裝,然後用玻璃接頭和負壓吸引軟管進行密閉連結。經過反覆試驗、改進,竟然有效攻克了這一難題。

同事和科室領導見狀,倍加讚賞,笑稱這項技術完全可以申請實用新型技術專利。

張明軒淡淡一笑,隨即將成果在微信群里公開。

而後,這項技術從第七醫院出發,飛遍了武漢市全部的重症治療室。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它的「發明人」是誰。

秘密公開了,「專利」失效了,但整個前線重症醫療的質量明顯提高了。

與死神拔河

對於醫學護理的重要性,我們多數人或許只是一知半解。

1854年初,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參戰官兵死亡率一度高達42%。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經過分析發現,英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官兵受傷後沒有得到適當護理,因感染導致傷情加重,而陣地死亡,反而不多。

同年10月,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抵達前線。經過認真的戰地護理,傷病員死亡率竟然降至2.2%。

南丁格爾,由此成為人類護士的形象代表!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護理更科學、更專業、更精準,能夠極大地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

我們只需看一看張明軒所在重症病房的護理場景,便可管窺全豹。

重症患者,也是病危患者,多數處於重度昏迷狀態,長時間同一姿勢臥床,極易引發血流不暢和壓瘡,因此必須定時為其翻身。

由於患者身上裝有氧氣管、吸痰管、鼻飼管、輸液管、導尿管、生命體徵監測儀線路等等管線,為其翻身前後必須妥善整理,仔細檢查,確保正常。接著要為患者拍背,以防引發墜積性肺炎而導致病情惡化,同時還要進行吸痰……

所以,為患者翻身護理,必須多人通力協作。

張明軒與同事為15名患者翻一次身,需要一個多小時。而每隔兩個小時,就要重複一遍。間隔期間,不僅要為患者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而且還要清理排便、擦洗身體等等。

他們時時刻刻的努力,都是在與死神拔河!

患者病情陸陸續續好轉,從而轉入輕症病房,從而走向新生。

2020年3月14日14時46分,張明軒送走了最後一名患者。

截止此時,他已在重症病房工作48天,共護理危重患者80餘人次,時間長達200多個小時。

最讓人驚奇的是結果:0差錯、0搶救、0死亡!

年輕的護士長

在河北醫科大學援鄂醫療分隊中,張明軒年齡最小。

赴鄂之初,大家相約:共同照顧這位小弟弟。

但誰也沒有想到,僅僅一天之後,這種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竟然顛倒過來,大家反而成了他的照顧對象。

抵達武漢的第一天,經過長途跋涉和緊張培訓,大家都已疲憊不堪。可是,剛剛就寢,卻突然接到去火車站領取醫療物資的通知。

張明軒翻身起床,衝到樓下。隊長愛惜地說,你明天一早上崗,就別去搬運物資了。

「放心吧,我能行!」

連日來,張明軒似乎不知疲倦,不僅病房裡的工作井井有條,時有創新,而且業餘時間還主動擔任起了醫療隊的後勤保障員。交班之後,接連到機場、車站搬運醫療物資。

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張明軒也喜歡電子產品和網絡,能夠熟練使用多款軟體和系統。拍視頻、拍照片、視頻剪輯、製作音樂相冊等等,樣樣在行。業餘時間裡,他為同事製作小視頻和留念影集,活躍枯燥的生活氣氛,緩解緊張的工作壓力。

他還主動承擔起了對「後方」的請示、匯報,以及與兄弟醫療隊的協作溝通等任務,而且還是醫療隊的「新聞發言人」和戰地宣傳員呢。這期間,他先後寫作20餘篇稿件,在中央廣播電台、湖北衛視、河北衛視、河北新聞廣播電台等媒體播出。

2020年3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張明軒「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3月10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黨委宣布任命:張明軒擬任院前急救中心護士長。

同事們紛紛翹起大拇指,小伙子,長大了!

(作者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