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工廠式智能珍珠養殖基地開蚌 經驗可複製推廣

浙報融媒體 發佈 2020-03-28T13:14:09+00:00

「17.1毫米,從色澤、圓潤度、成珠率等標準看,這顆珍珠屬於上好的珠寶級,市場價大約是4萬元。」「從現場開蚌情況來看,珠寶級珍珠達到40%左右,這說明工廠式智能養殖技術已經成熟。」

「17.1毫米,從色澤、圓潤度、成珠率等標準看,這顆珍珠屬於上好的珠寶級,市場價大約是4萬元。」3月27日,浙江百瑞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諸暨的淡水珍珠養殖基地正式開蚌,董事長傅百成拿著一顆剛從河蚌里取出的珍珠告訴記者。

該基地是國內首個工廠式智能珍珠養殖基地。「從現場開蚌情況來看,珠寶級珍珠達到40%左右,這說明工廠式智能養殖技術已經成熟。」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教授王愛民興奮地說,這項技術將引領全國珍珠行業轉型發展。

在1200平方米的養殖池裡,約10萬隻珍珠蚌生活在一排排養殖架上,自上而下共有4層。「工廠式智能養殖最大的特點是自動化,管理人員只要坐在控制室里,就能監控生產流程。」傅百成介紹,這是一套集插核、投餌、水環境管控等多項技術於一體的智能化養殖方式。據悉,首批開出的兩萬隻珍珠蚌,預估銷售產值超2000萬元。

一直以來,淡水珍珠養殖對水體的污染飽受詬病。「工廠式智能養殖解決了水體污染問題。」諸暨市姚江鎮副鎮長徐天培說,養殖池裡的水是循環水,珍珠蚌的排泄物會隨著池水被定期打入沉澱池,過濾後的廢水經過消毒、殺菌、增氧後,重新送入養殖池內。此外,其單位面積養殖數量是傳統養殖的50倍,養殖周期能從過去的3年至5年縮短到1年半左右。

據了解,早在2005年,傅百成便啟動了淡水珍珠生態循環工廠化養殖項目。但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貝殼類工廠式養殖非常難,高密度的養殖極易讓它們發病。傅百成經歷了一系列失敗,2018年由於水體營養不均衡,珍珠蚌餓死了一半,損失300多萬元。

然而,傅百成沒有放棄,還投資1.8億元,與國內相關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最終在珍珠養殖上實現了轉型。本次順利開蚌,也意味著工廠式智能養殖珍珠終於有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