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紫檀成就了清式,還是清式成就了紫檀?

雅昌論壇 發佈 2020-03-28T14:29:50+00:00

但正如王世襄先生言:「各書所記座地不一」,較為相近的看法:「來自番舶,以輕重高為價」。高清館藏 | 讓日本人痴迷的建盞!

紫檀為世人公認的珍稀木材,唐宋明清多代均有古籍文獻留記。但正如王世襄先生言:「各書所記座地不一」,較為相近的看法:「來自番舶,以輕重高為價 」。

紫檀以其如緞似玉的質地、細膩緻密的紋理、沉穆怡靜的色澤深博人們,尤其是中國人的珍愛。紫檀木製作的家具,不變形、不易朽,可世代相傳。

尤為可貴的是,經長期使用後,家具表面會自然產生「包漿亮」,簡稱「包漿」,即原經打蠟磨光處理過的表面,由於自然磨損和氧化逐漸形成了酷似角質的、非人工所能打磨出的潤澤外層,漂亮動人。

明凊兩代用紫檀製造了不少聞名遐邇的家具重器,從傳世的實物看,清代的紫檀家具遠遠多於明代,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朝宮廷家具中,紫檀製品占有極大比重。

因紫檀有極好的加工性能,很小的斷面就有很高的強度,可任良工巧匠刻意雕琢、隨心設計,這對創立清代皇家家具瑰麗多姿的藝術風格,客觀上起了重要作用。

真正意義的清式家具只製作於清鼎盛之年,甚至可以理解為乾隆年間前後百年。[入清以後康熙、雍正時期家具偏向漆作,乾隆以後的家具獨好華麗的紫檀」。

曾有人撰文認為凊皇室選用紫檀來精心製作宮廷家具不僅是對美材良器的追求,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是為了體現清王朝的正統意識和地位。

現實中,財力雄厚的人物多頗自信,然其中文化素養欠缺者,內心總怕被別人小覷,每每爭取著可能的炫富機會。

個人如此,民族亦然,晚明入清,雖歷經封建社會「迴光返照」的康雍乾盛世,但文化卻由強轉弱,故體現在使用器具上亦由素美轉彎為穠華,及至晚清,隨著國運艱難,更由花團錦簇的穠華淪為平庸磕俗的浮華了。

見過較多的紫檀家具後,自然會發現,紫檀家具都有一些共性和典型特徵,換句話說,紫檀家具大多是按某種特定的加工手法製作而成,這種工藝手法就是俗稱的「紫檀做工」。

「紫檀做工」實際是明清時的工匠順應紫檀的木性,逐漸摸索而形成的一種專門適用於製造紫檀家具的工藝和手法。是一種完美利用紫檀的工藝方法。

以「紫檀做工」製作家具,往往以兩種形式出現:

一種是不施雕飾,使家具光素,以充分展示紫檀木特有的天然質感,與無瑕之玉不琢同理,這多見於明式家具,常以圓、圓弧為主體造型,即使是方截面,也經「削圓」做,以添古樸、渾厚。

另一種則恰恰相反,利用紫檀細密的質地和極高的可塑性,進行精雕細刻製成有雕飾的家具。雕刻形式以起地浮雕最為多見,常用圖案有:古玉紋、古青銅器紋、幾何紋等。

在清代宮廷家具中,由於法國洛可可式圖案的西方貴族情調與清皇室趣味相投,所以當時的紫檀家具也常採用舒捲糾纏的草葉、蚌殼、薔薇、蓮花等西洋圖案的雕飾。

紫檀做工是最講究的木器家具加工手法,雖然兩種加工手法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無論木活、雕工、打磨還是其他工藝都以最終顯示岀質感為標準。

美材施精工,使得紫檀家具與一般硬木家具相比,在感觀上有著明顯的不同。

由於紫檀的木材性能,為皇家視為製作家具的美材,因而大規模採伐,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國內這一珍貴樹種的滅絕。

據明清的海關資料記載,當時中國從南洋一帶的群島進口過不少紫檀,尤其是入清後,清廷將紫檀作為宮廷家具的首選用材,更是派官員到當地督辦,在不希望他人也用上紫檀的心理驅使下,進行了掠奪性砍伐。

這也是為什麼當今紫檀家具特別珍貴的原因之一。由於清廷深知此材難以再獲得而對其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政策。

首先體現在價格計算上,當時紫檀的官定價格是楠木的二十倍以上。楠木已是眾所周知的珍貴木材,可見當時紫檀身價之高。

其次,對紫檀木料的使用有著相當嚴格的控制,非內廷批准不得擅自動用。這在凊代《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作活計清檔》中有不少的記載。尤其到乾隆時期,從《造辦處活計檔》、《奉宸苑》等不少的清內務府檔案中可以査到更多的關於慎重和節省使用紫檀的條文,顯然此時對紫檀的管理已更為嚴格。

即使如此,因只岀不進,加上皇家所辦工程較多,規模較大,紫禁城內一些建築的室內裝修為了氣派、豪華,也動用了紫檀,結果時至乾隆中期,尤其到了後期,庫存趨於枯竭,紫檀顯得越發珍貴。

清宮《活計檔》中還記錄有乾隆晚年皇帝因工匠誤解旨意使用了紫檀而大動肝火的軼事:

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閏月四月二十一日,如意館為西洋傳教士給乾隆帝製作的會寫字的機器人配做木亭。如意館為其專門設計了三種亭子,其式樣為:紫檀嵌柏木方亭、彩亭座和台撒亭座,分別製成紙樣後呈送皇帝。


乾隆帝看過後,諭曰:「照紫檀嵌柏木方亭樣式做,其香幾(亭內)上巴達馬花紋不必做,要素的。」


造辦處用紫檀木製成後,乾隆帝看了甚為惱火,說他原旨意只是用糙木做紫檀亭座的式樣,而不是用紫檀木來做。


為此,當事官員均受申飭並且不准開銷。這件事反映了皇帝看中了「紫檀嵌柏木方亭」的式樣,想做出紫檀器物的效果,可又捨不得動用紫檀的心理。

査閱《造辦處活計檔》,早期的清宮廷家具未見紅木製品,直到乾隆晩期,才出現了用紅木代替紫檀製作家具,隨後比例越來越多,推測到此時,紫檀木的庫存基本用盡。

宮中庫存紫檀日漸空虛,就算計起社會上散存的少量紫檀木料。時至清中期,清廷中實際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無論哪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不論其歸屬絕不放過,悉數買下送交皇宮或各地皇家工場,這在《造辦處活計檔》和宮中進單中均有記載。

清中期後,存於各地私商皇親國戚手中的紫檀陳料終被「悉數賣盡」。傳世的實物中,清中晚期的民間家具,紫檀製品很少,一些小件製品也多是由大件舊紫檀器物損壞後的殘料製成,從側面說明,當時民間的紫檀木料也已枯竭。

從清宮檔案的資料來算,到乾隆去世時,紫禁城皇家造辦處大致上承做了不下兩千件紫檀家具,官中的紫檀已所剩無幾,自此之後基本未再動用,直到光緒帝親政和大婚時,才使用了一批來修繕和製作家具。

最後余料,有兩種傳說,一說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全數用盡,另一說是袁世凱稱帝時用盡。

紫檀雖是人們研究最多的一種木料,但仍存較多爭議。對於哪些木料,才稱謂紫檀,用什麼辦法來判別紫檀這類最基本問題,自古至今存在不同說法。

時至今日關於它的產地及種類,植物學家、木材學家、家具專家及收藏家之間,看法仍存不少差異。

舊時老魯班館的說法是紫檀有三種,可稱為:金星紫檀、雞血紫檀和花梨紋紫檀。其中——

金星紫檀顏色紫黑,猶如角質,質地細密無比,且比重較大,若仔細觀察,金星紫檀表面有極細小的隱隱浮動的絞絲紋,甚為動人。

雞血紫檀的色澤比金星紫檀稍淺,質地略為疏鬆,比重也稍小,表面往往有一縷縷或寬或窄淺橘紅色的條帶,似雞血石的雞血痕(顏色並不是紅的)故而被形象地稱為雞血紫檀。

花梨紋紫檀又有「牛毛紋」紫檀之俗稱,因其紋理長,呈一縷縷扭曲紋絲狀,稱之為「牛毛紋」,形容十分形象、貼切。

其實當年明清家具所使用的紫檀僅為一種,絕沒有大葉小葉、喬木灌木之分,而所謂花梨紫檀、金星紫檀、雞血紫檀、牛毛紫檀、豆瓣紫檀、緞面紫檀等流行分等,亦只應是同一種類的不同產地、同一產地的不同片區、同一原木的不同位置、同一位置而運用不同裁據方向而產生的不同紋理而已。

至於明清家具使用的那種紫檀木崖於何地,胡德生先生認為「只有產在印度麥索爾邦(Mysore State)的那一種木頭才叫紫檀,其他的再像也不是」!

其實相比於紫檀產地與分類的爭論,人們更像學會的是一種一眼看出紫檀與非紫檀的絕招。固然,可以通過對比木紋來判斷,但這需要經驗。

從一些明清家具的書中見到了木樣照片,記住其特徵,但實踐中卻未必能解決實際問題,其感受是有的木料特徵明顯可開門見山「一眼明」,有些則不然,與木樣照片相對照往往似是而非,如墜雲霧。

其實原因很簡單,鑑別木料並非就是「看木頭」,同一根木料,不同位置,其紋理、色澤均稍有不同,尤其紋理更與開料時下鋸角度直接有關,平行軸線剖切,花紋長而直;斜切,紋理短,如遇疤結、分枝、杈子處花紋更是變幻莫測。

尤其對古舊器物,表面受損狀況不同,所以僅憑紋理辨認木料不是一日之功。其實,要判定紫檀家具時有更好的一條路,就是實踐引證。

真正紫檀制出的家具不僅比重特大、紋理美,且做工特殊,其質感與一般硬木家具更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可以從形式、做工人手,而把握住整體氣質更是判定紫檀家具的關鍵。

有些硬木家具,紋理色澤與紫檀相似,但缺乏紫檀所具有的內在氣質,它們本不是紫檀,但有時會被充作紫檀家具出售,古玩行中還流行一些「判定」方法來「仲裁」。

例如,用刨子刨看是否黏著刨底;刮下點木屑泡於酒精中看是否掉色;撕一木條用火燃之看其燃燒及彎曲程度。其實這些方法並不可靠。

以用酒精泡這一歷來為古玩行所喜愛的「招數」為例,不僅染過色的硬木充紫檀家具會掉色,實驗亦證明,凡有顏色的木材,泡於酒精中都會掉色,尤其紅木木屑泡出的顏色與紫檀泡出的顏色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用刨子試刨、撕下木條燃燒等方法不僅不可靠還帶有破壞性。顯然,這些「招數」具有欺騙性,只能把水攪渾,得益於誰,不言而喻。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紫檀固然珍貴無比,但並非所有紫檀家具都具有藝術價值。相對而言,明式的紫檀家具,大多格調較高,清乾隆時的宮廷紫檀家具華貴無比,多數是較好的。但有些過於繁複,當今固然有相當高的身價,但藝術上並非一定成功。

還有些由舊紫檀家具殘料改制的各種小件器物,製作年代大都較晩,雖然也很被人喜愛,但畢竟是製作於中國歷史衰敗時期,就整體而言,很少有精妙完美之作。

總之,一件真正上好的眀清紫檀家具,應是造型、結構、做工、年代等方面的完美結合。

明式與清式家具最大的差異,在於基因之迥異。於家具造型上,相對於明式家具恰到好處的「少」,出色的清式家具作品則是自然而然的「多」,是枝繁葉茂的貴麗,而非清晚期毫無章法的喧鬧。

從這個意義上說,狹義的清式家具應該定位在宮廷家具,且是製作於康雍乾清國力最鼎盛時期的優質家具。如此,紫檀與清式的相遇或許只是一個偶然,因為任何時期都可以用紫檀,清式只不過是其中一段。

但如果這一段歷史時期不用紫檀,是否還有更好的木材代替紫檀來表現滿清文化的弱勢與炫耀的內心?這樣的假設又似乎毫無意義,因為紫檀在這事被選中作為家具用材,更是一個必然。

不管是誰成就了誰,以紫檀木為代表的清式家具永遠留在了歷史的上空,向我們訴說著往日的風流。

本文轉自:明清家具研習社

近期熱文推薦

中國佛教藝術品怎麼去了美國?

大英博物館的絕世中國文物!

高清館藏 | 讓日本人痴迷的建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