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11本好書帶你認識戲劇

黔票風雲 發佈 2020-03-28T14:31:27+00:00

01推開劇場大門認識戲劇,從這裡開始認識戲劇作者:[美] 埃德溫·威爾森譯者: 朱拙爾 / 李偉峰 / 孫菲■ 山下薦語 《認識戲劇》的作者埃德溫·威爾森是美國著名戲劇學者,曾任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教授、普利茲戲劇獎評選委員會主席。

莎士比亞曾說,「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看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在戲劇這面鏡子中,我們發現自我,認識世界。

一份走進戲劇的書單,希望能幫助你在戲劇中得到更多啟發和思考。




01

推開劇場大門

認識戲劇,從這裡開始


認識戲劇

作者: [美] 埃德溫·威爾森(Edwin Wilson)

譯者: 朱拙爾 / 李偉峰 / 孫菲



■ 山下薦語

《認識戲劇》的作者埃德溫·威爾森是美國著名戲劇學者,曾任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教授、普利茲戲劇獎評選委員會主席。


這本書是戲劇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也是美國暢銷的大學教材,已出版三十餘年、修訂十餘次。埃德溫·威爾森從觀眾的視角切入,介紹了觀眾、演員、導演、劇作家、燈光、聲音、舞美和服裝設計師等構成戲劇的諸多元素,並在全球化的基礎上,介紹了世界戲劇的發展淵源與今日概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還放眼當今多樣化的戲劇樣式,如女性主義戲劇、政治戲劇、行為藝術等,讓讀者一覽當代戲劇的前沿概況。


論戲劇性

作者: 譚霈生


■ 山下薦語

《論戲劇性》的作者譚霈生先生,於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教,是我國最早一批的戲劇理論家和教育家。

本書圍繞「戲劇性」這一基本概念,從美學視角對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和規律進行了分析。《論戲劇性》以戲劇動作、戲劇衝突、戲劇情境、戲劇懸念、戲劇場面、結構的統一性六項戲劇藝術基本構成劃分為六章,每一部分都結合經典戲劇案例,力圖為初學者理清脈絡,探討究竟何為戲劇。


三角對話

作者: 陳世雄



■ 山下薦語


本書以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和中國戲劇為研究對象,回顧20世紀以來,中國吸收外國戲劇文化、進行文化對話的歷程。不同於傳統對東西方二元的研究角度,本書中考察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和以中國劇作家為代表的梅蘭芳、焦菊隱之間的互動關係,他們所代表的戲劇觀念和美學體系交匯震盪,影響深廣。本書以中俄兩種文字撰寫,分成上下兩部分。


西方名導演論導演與表演

作者: 杜定宇



■ 山下薦語

《西方名導演論導演與表演》選編了西方著名導演具有代表性的導表演論文。全書照作者年代順序編排,以反映其相互影響或承繼關係。

本書可分為三部分。上編是主體部分,選入20位著名導演的36篇文章,介紹這些名家的導演構思和方法;下編有14篇文章,其中特別將莎士比亞戲劇作為重點研究,選收英美8位具有實踐經驗的莎劇演出大師的短文,就莎劇發表他們的體會和心得;第三部分為美國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海倫‧契諾伊著的導演小史,扼要介紹了西方導演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02

與現代戲劇大師對話

思想在碰撞,戲劇進入新紀元


空的空間

作者: [英]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譯者: 邢歷


■ 山下薦語

「我可以把任何一個空的空間,當作空的舞台。一個人走過空的空間,另一個人看著,這就已經是戲了。」

英國著名導演彼得·布魯克曾被英語世界主流媒體稱為「在世最偉大的戲劇導演」,他曾任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導演,在巴黎創辦了國際戲劇研究中心,並在北方劇院擔任藝術總監30餘年。

《空的空間》由彼得·布魯克1968年的講座內容整理編輯而成,已被譯為20多種語言,是世界公認的戲劇理論經典。彼得·布魯克在僵死的戲劇、神聖的戲劇、粗俗的戲劇和當下的戲劇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開放性的舞台空間概念和戲劇觀。這些理論不但在他日後的戲劇作品中不斷實踐,也對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戲劇劇場

作者: [德] 漢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

譯者: 李亦男


■ 山下薦語

《後戲劇劇場》是德國著名劇場學家漢斯·蒂斯·雷曼1999年的經典理論著作。雷曼用「後戲劇劇場」這一術語,涵蓋了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歐美劇場藝術中的一種徹底的變革趨勢。這種趨勢反對以摹仿、情節為基礎的戲劇與戲劇性,反對文本至上的劇場創作結構方式,強調劇場藝術各種手段的獨立性及其平等關係。在本書中,雷曼列舉了大量案例,使人們看到,在現代之後,戲劇的發展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文化就是身體

作者: [日] 鈴木忠志

譯者: 李集慶


■ 山下薦語


鈴木忠志是日本當代壇最具影響力的導演、評論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以日本富山縣利賀村為根據地創建了鈴木利賀劇團(SCOT),一直擔任劇團導演,是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國際戲劇節」發起人,並以獨創的鈴木演員訓練法聞名於世。本書為鈴木忠志1984至2014三十年文集,收錄文章十篇、訪談一篇,全面呈現鈴木戲劇理念,解答藝術、人生與時代困惑。


罵觀眾

作者: [奧地利]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譯者: 梁錫江 / 付天海 / 顧牧


■ 山下薦語


彼得·漢德克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去年十月,他剛剛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也是一部影史經典,他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還曾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本書由彼得·漢德克的三部劇作組成,包括《自我控訴》《罵觀眾》和《卡斯帕》。其中最著名的《罵觀眾》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德國正值戰後二十多年,歷史和文化的斷代造成了新一代德國青年的迷茫。漢德克決定不再為觀眾造夢,而要將他們「罵醒」。於是,《罵觀眾》沒有角色,沒有故事情節,沒有虛構的時空,只有四個說話者在沒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謾罵」觀眾,從頭到尾演示著對傳統戲劇的否定。


03

回到表演

走進表演,走進熱愛表演的表演者


尊重表演藝術

作者: [美] 烏塔·哈根(Uta Hagen) / 哈斯克爾·弗蘭克爾(Haskel Frankel)

譯者: 胡因夢


■ 山下薦語


人類對娛樂充滿強烈的欲求,從以百老匯為代表的美國商業劇場到如今的全球娛樂時代,人們似乎越來越忽視,演員不僅僅是演員,他們也應該是表演藝術家。作者烏塔·哈根女士撰寫本書正是有感於「人們對於演戲比其他表演藝術更缺乏尊重」。演員的工作原本就是十分嚴肅的,是在觀眾面前展露人類的失敗與抱負、夢想與渴望、正面與反面的現實。

哈根女士有60多年的表演與教學經驗,她在這本書中,從演員、目標訓練、劇本和角色三大部分闡述表演藝術,將這個職業和應該具備的技能、如何訓練,進行詳細剖析。有表演經驗的演員們將收穫豐富的經驗和見解,而表演愛好者也將通過本書感受表演藝術的認真與專注。


詩意的身體

作者: [法] 雅克·勒考克(Jacques Lecoq)著 / [法] 讓-加布里埃爾·卡拉索(Jean-Gabriel Carasso) / [法]讓-克勞德·拉利亞(Jean-Claude Lallias)編著

譯者: 馬照琪


■ 山下薦語


本書作者雅克·勒考克是20世紀影響深遠的戲劇教育家,也是形體戲劇重要奠基人。勒考克的訓練旨在幫助演員喚醒身體的想像力、豐富肢體的表達,拒絕模式化的表演方法,從而激發演員的創造力。

本書是雅克·勒考克40年戲劇生涯中生命哲學與教學方法的集結。勒考克在書中回憶了如何走上戲劇之路,講述了教學時的觀察和思考,從而提煉出了他的核心觀點:「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


等到天黑

作者: 熊源偉

■ 山下薦語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看83場戲似乎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就發生在作者熊源偉90天的美國之行中。

作者將他觀看的每台演出獨立成篇,搭配劇照、文字評論、創作團體訪問等內容,帶讀者一窺美國戲劇的縮影。除了戲劇,書中還展現了芭蕾、教堂演出、現代舞、脫口秀、室內音樂會等各類藝術形式。熊源偉以獨特的視角審視那些「面對寥寥觀眾,還聲嘶力竭地沉浸於戲劇表演里的演員們」,那些調度幕前幕後的導演們,那些默默無聞的劇場經營者,為讀者展現了一群沉醉於戲劇藝術的執著靈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