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上的老船長:「記不清救過多少人了」

山東商報 發佈 2020-03-28T14:40:27+00:00

「首先注意千萬不要讓落水者抓到你,否則很有可能把你一同帶到黃河裡。落水者一般抓到什麼就不會鬆手,如果救人者被對方死死抓住後,那不僅救不了人,連自己也會搭進去。救人的時候,一定要在落水者背後採取措施。」

3月26日下午3點左右,一名男子在黃河濼口浮橋附近落水,陳魯新在多人幫助下將這名男子救了上來。

陳魯新是黃河水利委員會濟南監測局一名水文監測員,自1983年開始,他在這裡工作了37年,有人稱他為「老船長」。工作之餘,他還充當了另一角色,「遇到有人落水時,我都會救人。」至今他已記不清自己救過多少人了。

有人落水

3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濼口浮橋,這個季節,黃河邊上的人很少。大風吹過,楊絮漫天飛舞。在濼口浮橋東邊,有一條碼頭船和一條勘測船,這就是陳魯新工作的地方——黃河水利委員會濟南勘測局勘測船,也正是在這裡,陳魯新救了許許多多鮮活的生命。

在碼頭船上,記者見到了陳魯新。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交談時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陳魯新的妻子在岸邊與人交談,她向記者微笑示意。在其妻子的提醒下,陳魯新戴上了口罩。他向記者講述了前一天驚險的救人經歷。

「那是下午3點多,我正在船上幹活,突然聽到有人叫喊的聲音。」陳魯新說,當時下著雨,風很大,聽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聲音。他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找過去,「走到船塢東邊的時候我聽到是有人在喊救命,我趕緊跑過去,看到衝鋒舟船頭下有個人頭,這個人在水裡,手緊緊地抓住一根纜繩。」

來不及多想,陳魯新趕緊跳到衝鋒舟,雙手拉住溺水者往上拉,「落水者渾身濕透,我使勁拉但是一個人根本就拉不動,我妻子剛好在做飯,我就把她叫了過來,幫我一起拉人,一邊我又給女兒打電話,讓她也過來幫忙。我們幾個人還是拖不動。」陳魯新一邊拉著落水者,一邊讓妻子上壩上去喊人,並讓女兒打了報警電話。

陳魯新繼續回憶,妻子到達壩上後,車輛很少,正著急時有一輛轎車停在不遠處。「當時司機胡師傅正在停車打電話,一聽有人落水都沒來得及戴口罩就往船上跑,最終兩人費好大的勁才把落水者拉上船。

1983年救起第一個人

「救上來之後,這個人的神志還算清醒,但是已經凍得說不出話了。」陳魯新說,看著他被送上救護車,心裡才算踏實。

陳魯新告訴記者,這名落水者是濟陽人,看起來四十多歲,姓崔。回想起救人時的情景,陳魯新說,「當時抓住他時感到非常吃力,由於風大天冷,手被凍麻木了,要不是胡師傅趕過來,可能他就堅持不下去了。」看著落水者求救的地方,陳魯新介紹,此處水深約5米。

採訪中,記者得知這並非陳魯新第一次救人。

1983年是陳魯新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在那一年的10月,他在黃河救了第一個落水者。陳魯新回憶,那是一名年輕男子,在濟南染織廠上班,「那是下午四五點,我聽到有人喊救命,小伙子一米七八的大個子,我們四個人才把他拉起來。」他說道,「後來得知這個年輕人落水是因為工作原因。」

雖然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但這第一次救人時的場景,陳魯新至今都記憶猶新。「那次事件讓我知道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脆弱,也讓我下定決心要盡全力挽救落水者的生命。」

自那之後,只要見到有人落水,陳魯新都會第一時間上前營救。

多年來,每年差不多都會救起兩名落水者,「不知道他們落水的原因,但是我想說,大家應該珍惜生命。」陳魯新感慨道。

行船37年

在勘測船上,陳魯新望著河面說道,「這裡距離濼口浮橋600米的距離,位於下游。」他介紹,這條勘測船的名字叫黃測A105船。記者看到,勘測船的兩旁系有兩條衝鋒舟,「以備不時之需,有人落水時就開著衝鋒舟去救人,除此之外,開著衝鋒舟也可以完成測量。」

「我在這裡已經37年了,原來是跑船,後來就在這裡做測量,一直到現在。」陳魯新說,一天24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船上。陳魯新今年54歲,他的女兒和他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就在五六百米處的辦公樓里。」陳魯新說,妻子沒有工作,大部分時間照顧家庭。

「我的主要工作是測量水位和含沙量。」陳魯新告訴記者,每年他和另一名同事要完成兩次大型的、定期的測量,「每年的4月10日和10月10日,測量區域比較廣,從菏澤東明縣的高村水文站到濱州黃河段。」

陳魯新說,原來測量一次要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吃住都在船上,「現在儀器先進了,開著衝鋒舟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測量,而且現在不用住到船上,每到一處就住進當地的賓館。」

因為工作需要,陳魯新常年守著這片水域,他熟知這片黃河灘的每一處危險地。「有的地方泥沙淤積,有的地方水下很陡,這些隱藏的危險都是肉眼看不到的。」每年,來黃河邊遊玩的人很多,但是這個地方也容易發生意外。他坦言,「我知道哪裡危險還不行,得讓更多的人知道。」

危險區域

根據他的經驗,他告訴記者,「一是浮橋上下游的南北兩岸,二是鐵路橋橋下,還有公園附近,這些地方遊人多,而且河底坡度較大,淤泥很多,光看水面上,這些都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人一旦陷進去就很難出來。」

陳魯新最初救人用的是救生圈,但是曾經有一次救人,陳魯新將救生圈扔過去了,「落水者在抓到救生圈之後,竟然是先上腿,結果落水者一頭又栽進水裡,後來花了好大力氣才把這個人救上來。」

「救人也需要冒險,有一我差點被落水者拉到了水裡。」陳魯新說,像這樣的危險稍不注意就會發生。曾經為了救一名落水者,陳魯新冒險鑽了浮橋,「開衝鋒舟鑽浮橋很危險,容易翻船,但是救人緊急,時間就是生命。」

為了救人更加方便,陳魯新自製了救人工具「救人鉤」和「救生棒」,「這個鉤子不鋒利,救人時可以勾著落水者的衣服,不會傷著人。」另外他還自費購買救生圈等簡單設備,這些設備在救人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只要漂過來被我看到了,不管是死是活,先救上來再說。」

陳魯新介紹,救人需要技巧,不能盲目施救。「首先注意千萬不要讓落水者抓到你,否則很有可能把你一同帶到黃河裡。落水者一般抓到什麼就不會鬆手,如果救人者被對方死死抓住後,那不僅救不了人,連自己也會搭進去。救人的時候,一定要在落水者背後採取措施。」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施娟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劉瑾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