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高爾夫Mk 1 Group 2賽車,即將參加拍賣,拍到即賺到

主試角 發佈 2020-03-27T15:25:49+00:00

歡迎收看本期《老車不好找》本期的主角身份有些特殊,可以說是大眾產品中極具重要的角色之一,它就是1975年產高爾夫Mk1,重要的是它是一款賽車,是由Rolf Nothelle操刀基於Group 2組別改造的高爾夫賽車,誕生時期甚至比第一代高爾夫GTI還要早。

歡迎收看本期《老車不好找》

本期的主角身份有些特殊,可以說是大眾產品中極具重要的角色之一,它就是1975年產高爾夫Mk 1,重要的是它是一款賽車,是由Rolf Nothelle操刀基於Group 2組別改造的高爾夫賽車,誕生時期甚至比第一代高爾夫GTI還要早。

Rolf Nothelle雖然廠規模不大,但在當時名聲大噪。因為他們是汽車改裝界的先驅,誕生於1967年。

由於當時第一代高爾夫沒有出過高性能版本,Rolf Nothelle團隊就要從Group 2組別賽車中尋找可替換的零件進行改裝。

高爾夫的誕生主要的目的是充當了甲殼蟲繼任者的角色,因為當時甲殼蟲的銷量已經陷入困境,主要原因甲殼蟲的外形設計已經不能順應20世紀70年代的主流風,樣子太過時了。此外,歐洲汽車安全中心曾在1972年發表過一篇名為《小,即安全:大眾設計中的潛在危險性》的文章,指出了當時大眾甲殼蟲在碰撞試驗中的種種不安全表現,後來文章內容被指誇大,但卻影響了當時整體銷量。

隨後,大眾找來了義大利著名設計團隊喬治亞羅,幫助設計了第一代高爾夫。如果說甲殼蟲使用了更多曲線條的話,那麼喬治亞羅賦予第一代高爾夫更多的「摺紙線條」理念。兩款車在外觀上形成巨大反差,不僅如此,甲殼蟲當時是風冷式後置後驅,而高爾夫則是液冷式前置前驅。

由於甲殼蟲在歐洲碰撞試驗中成績不佳,導致大眾高層並不急於推出高爾夫的高性能版本,隨後1974年第一代高爾夫上市,而GTI版本是兩年後的1976年推出的。

我們再回到這款車身上,Nothelle開發的這款高爾夫Mk 1賽車是參加過比賽的,首場比賽是在比利時佐爾德爾賽道上完成的,明亮的紅色車身,讓它成為Group 2組別賽車中最亮眼的仔。第一場勝利是在同年晚些時候霍根海姆賽道中獲得的,駕駛者是Bernd Lilier。

第一代高爾夫搭載著一台1.6L OHC四缸發動機,8000轉迸發最大馬力162匹,改造後的小賽車搭載著1.8L發動機,配備雙Weber 45 DCOE化油器,無接觸式點火線圈以及定製排氣系統,最大馬力提升至175匹。

為了減重,車內不必要的部件被去掉。為了安全,車內裝了防滾架。車身外觀設計有空力套件,寬體設計,輪眉突出,採用BBS輪轂,Uniball懸架以及前4後2賽車級運動制動系統。

經過漫長的時間來到2011年,這款車由締造者的兒子Marcus Nothelle進行了二次改造,並在2012年德國埃森老爺車展中進行展示。

如今,RM蘇富比拍賣行將對其進行拍賣,有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登錄RM蘇富比官網了解詳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