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電影節爆款電影《熱帶雨》,你能看出電影中這些隱喻的深意嗎

江南影視圈 發佈 2020-03-31T16:59:20+00:00

陳哲藝的電影《爸媽不在家》獲得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這算得上金馬電影史上十分爆冷的獲獎作品了,要知道當時的陳哲藝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入圍的導演里有王家衛、賈樟柯、蔡明亮這樣的世界級導演,所以在當時《爸媽不在家》一舉奪得金馬獎的時候,這算得上震驚了整個電影圈。

2019年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上,這部由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所拍攝的《熱帶雨》無疑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早在2006年,年僅23歲的陳哲藝便帶著他的處女作短片《G-23》參加了坎城電影節"世界電影展映",充分顯示了新人導演的無限潛力。果不其然三年後他的電影《阿嬤》在第60屆坎城影展的短片競賽單元獲得特別表演獎。

陳哲藝的電影《爸媽不在家》獲得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這算得上金馬電影史上十分爆冷的獲獎作品了,要知道當時的陳哲藝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入圍的導演里有王家衛、賈樟柯、蔡明亮這樣的世界級導演,所以在當時《爸媽不在家》一舉奪得金馬獎的時候,這算得上震驚了整個電影圈。

在這裡我們先不深入探討《爸媽不在》這部電影,但只要知道一點,這部電影的劇本也是陳哲藝自己寫的,耗費了兩年時間,從中便能看出陳哲藝優秀的編劇能力。而在這部電影之後大家都將目光放向了這位影壇優秀的新星,而陳哲藝卻並沒有借力而上,第二部長片《熱帶雨》時隔六年才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之中,這次的電影劇本他寫了整整三年。



關於《熱帶雨》中的親情內涵

《熱帶雨》呈現了一個非常浪漫主義外殼的故事,這種婚外不倫之戀總讓我麼想起一些類似的愛情電影——《廊橋遺夢》《美國麗人》。這些電影都呈現了一種禁忌曖昧的氛圍。而《熱帶雨》顯然其內核重心不在於探討愛情的道德與否,它所展現的是一個女性的生存,以及展現了一個大的社會下個人的人生。這得益於其優秀劇本的豐富內涵。剝離開電影的視聽,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影的劇本是非常好的文學文本,如同小說一般邏輯嚴密縫合,且伏筆得當,敘事節奏十分抓人。

《熱帶雨》的故事主線是中文老師阿玲和丈夫結婚多年卻始終無法懷上一個孩子,日漸冷淡的夫妻關係使丈夫有了外遇,而與此同時阿玲課後補習語文的學生中,有一位練武術的男學生偉倫對她暗生情愫。在兩人的相處中,阿玲最終與他發生了關係。電影故事以阿玲為中心展開,集中展示了一個女性所面臨的中年危機。



陳哲藝坦言自己喜歡小津安二郎以及是枝裕和,這兩位日本導演以其出色的家庭片為大家熟知,他們的電影總是聚焦於家庭內部關係,故事並沒有什麼好萊塢式的經典故事情節架構,卻因蘊含著無限的人性情懷十分打動人心。

在《熱帶雨》這部電影的劇本里我們感受到其親情與血緣的衝突也是古往今來家庭中的一大矛盾,這不是陳哲藝第一次探討這個話題,早在《爸媽不在家》里,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照顧,其幫傭承擔了母親的角色便能感受到陳哲藝對這個話題的深刻理解。這不禁讓我們想到許鞍華的電影《桃姐》,大家庭出身的少爺羅傑自幼在桃姐的照顧下長大,兩人之間的羈絆早已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



而在《熱帶雨》里,一直是阿玲照顧著自己丈夫癱瘓了的父親,直到他死去,這種情節的設置也讓人想到小津導演最著名的電影《東京物語》。小津導演曾表示家庭關係只是人為了擺脫孤獨共同組建的一種"經濟型"理性模式。《熱帶雨》的這一設定符合在消費時代里,個體的冷漠與封閉使得家庭關係內部由血緣維繫的親情顯得十分脆弱的特點。

原本應由身為兒子的丈夫照顧的父親,卻被丈夫多次推卸責任到阿玲身上,而在父親死後,他的子女討論著要將父親的房子賣掉,顯然沒有絲毫的真情流露,反倒是阿玲一直在為父親燒紙錢。這樣的悲劇性早已不僅僅局限於家庭內部,而是一個時代特徵的反映,也正是在對家庭內部關係多次的失望之下,使得阿玲也看透了與丈夫關係的維持。陳哲藝通過這樣側面強調著家庭是重要的,但家庭所最根本的是要有愛,這才是維繫家庭關係最重要的部分。



大量的隱喻

電影中有許多鏡頭作為一種符號化的象徵,給予了電影更多的闡釋空間與十分有思想的內涵,下面著重討論幾點。

1 多次出現的空間符號:車內

從電影一開始便是阿玲在車內注射催卵針,私家車車廂內無疑是一個十分封閉的空間,阿玲的許多次出現都在這樣的空間之內,這顯然暗喻著阿玲所面臨的困境,她被困在了這樣的空間之中。而在和學生偉倫發生了關係後,阿玲困於車廂內的局面被打破——一次是和偉倫爭執導致了車禍,這迫使她從車廂內走出來,還有一次是兩人分手的時候;偉倫下車走進雨里,阿玲走出車內擁抱了偉倫。車廂無疑成為阿玲內心情感的一個外化,從車廂走入開闊的空間也預示著阿玲封閉的內心漸漸打開。



2 阿玲做的超現實的夢。

在一次夢裡,阿玲夢見原本躺在床上的癱瘓的父親變成了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而醒來後阿玲去到父親的房間,發現父親去世了。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里,也是母親的去世與電視中剛出生的嬰兒形成參照。去世與出生相對,似乎是一組人生的二元對立,也象徵著輪迴,使電影更富有人生的神秘性。

3 掛在牆上的"笑"。

在阿玲有次為父親清理身體時,想到出軌的丈夫不由地掩面哭泣。而這時父親拍了拍她的肩,指向牆上掛的一幅只有一個"笑"字的書法。在父親死後,這個"笑"字的玻璃相框反射出夜晚雨水的流動,像是把這幅字畫洇開。這象徵著阿玲必將在痛苦裡微笑著繼續向前。



4 父親看的武俠電影與幫助偉倫寫字。

癱瘓的父親總是在看香港武俠,而在偉倫不會寫字寫拼音時,父親顫顫巍巍地在偉倫的手上寫出正確的字。漢字與武俠片都是華語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個能指,它代表著一種華人身份。上一輩的父親對華語的執念與電影里阿玲所教的班級對中文的滿不在乎(多次說道語文不重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當下華人身份的認同以及對華語的不重視也成為電影所反映的一個現實。


以阿玲為代表的中年女性

在他的一部長片里,他探索著女性身為母親這個身份,而在這部電影里,他依舊將目光投射在女性身上,只不過這次探討的是一個渴望成為母親卻無法成為母親的角色。這便勾勒出了一個處境尷尬而人生方向迷茫的女性形象。

阿玲顯然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儒家女性,她身上無疑是個具有波伏娃所說的那類有女性氣質的女人,她沒有怨言地照顧自己的公公,對老公講話輕聲細語,她整個外部形象都顯得溫良嬌弱。然而卻是這樣一個力量嬌小的女性卻在電影里煥發出比男性更有力量的氣質。



從傳統家庭觀念來看,始終應當是男性走在家庭的前面,阻擋風雨。懷孕生孩子本應當是兩個人的事,丈夫的冷漠卻一次次把阿玲推到前面,照顧老人也本應當是家庭所共同承擔的責任,電影里卻幾乎每次都是阿玲來做的。在這些行為上我們都能看到阿玲身為一個女性所承擔的並不比一個男性所肩負的少,而責任與所得的不成正比(公公的房子沒有她的份、丈夫出軌)更是發出一種並非嘶聲力竭的吶喊,它像一個既定的、殘忍的事實——女性囿於家庭內部關係失去一部分自我的同時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所以陳藝哲才說:"我覺得華人社會裡面,男生都很喜歡做一家之主,但是婚姻或者家庭碰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個躲起來的往往都是男生,真正有力量去勇往直前或者面對問題的永遠都是女人。"

像阿玲這類的中年女性,始終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度過自己的人生,導演設置了她想要孩子卻無法成功的橋段,顯然也是為了打破她按女性被安排的固定命運。這是一種自我的撕裂,它迫使阿玲尋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尊崇什麼年齡應當做什麼的刻板觀念。


陳哲藝曾在英國學習電影相關的理論,這使他的電影充滿著歐洲作者電影的風格,具有十分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熱帶雨》電影節奏張弛有度,畫面風格十分唯美,其中的大量隱喻與象徵都顯示出陳哲藝在電影方面純熟的掌握。無論是對女性個人命運的探討、家庭內部關係話題抑或是當下新加坡華人身份的象徵,都使得這部電影充滿著人文情懷,在豆瓣7.7的高分顯然也被大多影迷認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