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為什麼要東征?東征對於歐洲社會文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小染學歷史 發佈 2020-03-31T18:20:00+00:00

十字軍東征是由歐洲基督教徒發起,旨在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巴勒斯坦並維繫東部拉丁王國,而持續了兩個世紀的間歇性軍事遠征。

十字軍東征是由歐洲基督教徒發起,旨在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巴勒斯坦並維繫東部拉丁王國,而持續了兩個世紀的間歇性軍事遠征。歷史學家通常認為其中有8次東征尤為值得講述。在這8次中,前4次通常被命名為大規模十字軍東征,剩下的四次被稱為小規模十字軍東征。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兒童十字軍東征和幾次其他征討,因其在數量和成果上微乎其微,通常忽略不計;還有幾次歐洲自身具有東征性質的戰事。

十字軍東征的誘因

在早期的基督教徒中,人們便認為去神聖的地方參訪是一種虔誠且值得稱頌的行為。據信,在這樣的聖地祈禱會更加靈驗。人們尤其認為,到救世主曾經駐足的土地上以及見證其殉教的聖城朝覲極為虔誠,並能由此獲得天國的特別垂青與恩惠。

在4個多世紀裡,薩拉森人的哈里發掌控著巴勒斯坦,通常對朝聖者持開明政策,甚至鼓勵朝聖將其作為一種收入來源。但11世紀時,作為一支卓越的韃靼部落,塞爾柱突厥人熱誠地皈依了伊斯蘭教,從寬容的薩拉森哈里發手中奪得了敘利亞。基督教徒很快便認識到權力已經易手,朝聖者開始受到各種各樣的侮辱與迫害。耶路撒冷的教堂在某些情況下被損毀或變為馬廄。

如果去聖墓堂朝聖是值得稱頌的事情,那將聖地從異教徒的褻瀆中拯救出來豈不是功德無量。正是此種信念將朝聖者變為武士;正是這種情感,在兩個多世紀裡,激盪在西部基督教世界的內心最深處,使得歐洲人如潮水般一波一波地湧向亞洲。

儘管宗教熱情是十字軍東征的主要誘因,然而還有一些其他共生的因素不能被忽視。其中有歐洲日耳曼民族不安的、冒險的精神,這是蠻族本性未及褪去的產物。此時正被高漲的騎士精神激勵的封建騎士和封建主們時刻準備著參加維繫其尚武情懷與騎士誓言的事業。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的建立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直接誘因是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歐洲人民內心激起的將聖墓堂從異教徒手中解救出來的強烈召喚。教皇以教令的形式給予那些擁有正確動機的人「免除所有教規處罰」,並許諾真誠的懺悔者,萬一他們死於征途,將得「永生之樂」。在這樣的誘因下,王爵與貴族、主教與司鐸、修士與隱士、聖徒與罪人、富人與窮人都迫不及待地應徵加入十字軍團。據說有300萬人參加了遠征。

十字軍戰士通過不同的路徑穿越歐洲並會師於君士坦丁堡。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他們首先占領了位於比西尼亞的土耳其人都城尼西亞,然後穿越了小亞細亞,進軍敘利亞。可怕的行軍使得他們人員折損近半,行軍路線兩邊是累累白骨。剩餘的軍隊最後抵達安條克,並將其占領。在此拖延了好長時間之後,大軍直壓耶路撒冷,並將其一舉攻克。

十字軍團為這個他們征服的城市和國家建立的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稱為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王國的領導權被賦予最忠誠的十字軍騎士布永的戈弗雷。但這位君主拒絕接受國王頭銜及王袍,宣稱在主頭戴荊冠之城他絕不頭戴金冠。他只接受了「聖墓保衛者」這一稱號。

考慮到解救聖城的誓言已經兌現,許多十字軍戰士便通過水路或陸路返回了家園。

軍事宗教騎士團的起源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之間,建立了兩個著名的軍事宗教騎士團:善堂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 之後不久,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成立了條頓騎士團。這些宗教組織的目的都是救助傷殘的十字軍戰士、款待基督教朝聖者、保衛聖地、為基督教不懈戰鬥。這些宗教組織的軍事聲望很快在基督教世界傳播開來。他們中加入了很多來自西部的最著名的騎士,並通過虔誠信徒的贈予獲得了大筆財富,在歐洲和亞洲擁有數量眾多的莊園與城堡。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腓特烈·巴巴羅薩、薩拉丁和獅心王理查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是因耶路撒冷於1187年被埃及著名的蘇丹薩拉丁占領。這一災難性的消息給整個基督教世界帶來了極大驚恐和悲痛。

德意志的腓特烈·巴巴羅薩、法蘭西的腓力·奧古斯都、英格蘭的理查一世三位歐洲的最高統治者,擎起十字架,各自率大批人馬前去收復聖城。為了紀念英格蘭國王理查在巴勒斯坦的英雄事跡,後來其被授予「獅心王」的稱號;他是此次東征中基督教騎士的焦點人物。

腓特烈皇帝與他的軍隊嘗試從陸路行進,他在小亞細亞橫跨一條漲水的小溪時溺亡,失去領袖而心灰意冷的倖存者們很快撤回了德意志。英格蘭和法蘭西的國王取道海路,最後在敘利亞會師。腓力與理查起了爭執,之後退出戰爭。為了奪取聖母堂,理查同薩拉丁,一位在編年史家筆下具有俠義、慷慨品格的對手,徒勞地苦戰兩年。最終理查與薩拉丁簽署了相對滿意的休戰協議後打道回府。但他在偽裝穿越德意志的時候被發現,並被他的政敵亨利六世下令逮捕關押。亨利把他關進了地牢,不付大筆贖金亨利就不放人,最終英國人民只能支付贖金了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1204);拉丁人占領君士坦丁堡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集結地是威尼斯城,參與其中的大多是毫無原則的冒險家和威尼斯的海軍力量。遠征最初的目的地是埃及,後為骯髒的利益所驅動轉而攻擊君士坦丁堡。

此次東征的結果是占領了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並將拉丁君主佛蘭德斯的鮑德溫立為東部皇帝。拜占庭帝國被改造成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騎士們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一樣的封建國家。大多數的希臘島嶼和舊帝國某些的海岸土地都被作為戰利品的一部分給予威尼斯。

一個可悲的後果就是,十字軍團的野蠻行為削弱了都城的軍事實力。1000年來,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文明阻擊亞洲野蠻力量的偉大堡壘。此時它的阻擊能力被摧毀,給西部基督教世界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只維持了半個多世紀(1204—1261)。最後,希臘人成功地奪回了皇位,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占領。

兒童十字軍東征(1212)

在第四和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長期以來鼓動歐洲人民的宗教熱情開始令孩子們躁動不安,導致了所謂的兒童十字軍東征。

這次東征的鼓吹者是一位大約12歲的法蘭西農民的孩子,名叫史蒂芬,他確信耶穌基督命令他率領兒童十字軍去解救聖墓堂。孩子們興奮得發狂,成群結隊地湧向集結地,什麼都無法阻止或妨礙他們達到目的。一位古代的編年史家寫道:「甚至門栓和窗閂也不能阻止他們。」到達集結地的絕大多數是不滿12歲的男孩,但也有一些女孩。

根據編年史家的記載,法蘭西的兒童十字軍有3萬之眾,從集結地出發前往馬賽港。抵達馬賽港,孩子們對大海沒有分開兩邊而形成一條通往巴勒斯坦的大路而感到極為失望。大多數人心灰意冷,在此時返回家鄉;然而,仍有五六千人欣然接受了兩名商人提供的「慷慨」幫助,免費送他們去聖地。於是,他們擠滿7艘小船,駛出了馬賽港。但是他們遭到背信,在亞歷山大和其他伊斯蘭奴隸市場被賣為奴隸。

小規模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王國的終結

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這最後四次東征是歐洲基督教徒對東部異教徒發起的征討,可以便捷地歸類為小規模十字軍東征。此時的東征熱情沒有最初特別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的那般真誠,而且參加其中的人們也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與野心。十字軍東征的火焰已經燃燒殆盡,而亞洲的小基督教王國孤立於歐洲之外,外部強敵環伺,內部鬥爭不斷、自相削弱,它們的命運也逐漸變得明朗。最後,1291年,基督教徒手中的最後一片土地阿卡,在埃及馬穆魯克的攻擊下淪陷,至此,耶路撒冷王國終結。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第二次大戰結束,如吉本之言:「寂靜再次回到了這片喧囂已久的海岸。」

歐洲內部的十字軍東征

儘管歐洲的基督教徒團結一致,奮力抗擊伊斯蘭教徒,但卻未能在東方成功建立起西部文明持久的前沿陣地。但在歐洲的西南部與東北部卻有所不同,這裡的十字軍從穆斯林和異教徒的手中奪取了大片土地,並在這些收復的或新奪取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些基督教小國,後來逐漸形成了新的國家或成為國家的一部分,並將在未來幾個世紀的歷史中發揮重要作用。起源與十字軍時代有關的國家是葡萄牙、西班牙和普魯士。

十字軍東征對文明的影響

十字軍東征有著許多意義重大且深遠的間接影響城鎮以東征的王公貴族為代價,收穫頗豐。在12和13世紀,現金主要掌握在市民階級手中,並反過來作為特別稅和借款回報給最高統治者或封建主,他們則被授予格外有用的特權。通過大力推動商業及擴大貿易往來,聖戰進一步促進了城鎮的繁榮。義大利的城鎮尤其如此。它們的商船不斷往返於歐洲和敘利亞沿海的港口城鎮,地中海里舉目可見貨船的白帆。

國王也在十字軍東征中受益頗多。貴族中的許多人踏上東征之路便再也沒有回到家鄉,而他們的土地因無人繼承便充公轉歸國王所有;更多的人為了東征而散盡錢財。因此,貴族在數量和影響力上都大打折扣,而國王的權力和地位有了相應的提升。

另外,十字軍東征對西部國家社會及產業生活有著顯著而重要的影響。東征給傳奇冒險提供了機會,極大地促進了騎士制度的發展。通過讓西部未開化的民族將自己的文化與東部進行對比,對其產生了更為廣泛而進步的影響。同時,歐洲從亞洲引進了各種聞所未聞的藝術、製造和發明,其中就包括風車,這都有助於豐富和改善歐洲人民的產業生活。而且,十字軍戰士通過東征獲得的東部或希臘-阿拉伯科學與學問,極大地激發了拉丁才智,並喚醒了西歐的智力活動,最終導致了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智識大爆發。

最後,對地理探索的極大興趣,引領包括著名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在內的諸多旅行家,週遊到了最遙遠的亞洲國家。 不僅如此,甚至在中世紀末期,激勵了哥倫布、瓦斯科·達·伽馬和麥哲倫的遠洋冒險精神,均可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所喚醒的對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

歐洲社會的宗教、商業、社會、思想、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發展與進步,雖然不是起源於十字軍東征,但被其賦予了新的活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