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的自覺」入選文旅部 全國50場線上展覽

廣州日報 發佈 2020-03-31T06:35:22+00:00

這一展覽,還入選了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和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聯合全國眾多美術館、博物館推出的50場線上展覽。

據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介紹,春節前開幕的當代藝術大展「邊界的自覺」,將於近期重新向觀眾開放,並將延展3周。這一展覽,還入選了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和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聯合全國眾多美術館、博物館推出的50場線上展覽。在這50個高品位的雲展覽中,「邊界的自覺」顯得很新鮮、很特別,充分體現了廣東美術館關注前沿的姿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

從觀念和媒介兩方面去讀懂作品

王紹強表示,在全國的美術館體系中,廣東美術館一直很關注當代藝術,關注新的藝術語言探索,「邊界的自覺」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展。本次展覽共邀請了21位跨界藝術家參展,他們大多在國內設計領域很有名氣,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那麼,對於這樣的展覽,觀眾如何更好地體會呢?王紹強談到,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主要是從觀念和媒介兩方面進行思考,觀眾從這兩方面去領會,也更能有所得。

「從觀念入手,是當代藝術非常重要的特質,突破了傳統藝術那種自我表達的語言模式。譬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的《甲骨文·宇宙》,就從古文字和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入手,創作了一件跨時空的作品,內涵非常豐富。」

另一方面,藝術家們使用了多種媒介,也能給很多初學者、愛好者帶來啟發。「像知名設計師韓家英的裝置作品《詩歌》。從材料角度講,就是金屬和木材的結合,將詩歌的意象進行可視化轉換。」

此外,王紹強還提到,在平面設計領域被尊稱為「靳叔」的靳埭強,本次展覽也帶來了四屏影像裝置作品《意在山林》,將山水畫、漢字和新媒體動畫結合在了一起,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靳叔今年77歲了,但他還在不斷地自我突破,追求新的語境和表達,這對青年藝術家無疑是一種激勵。」 王紹強表示。

《甲骨文·宇宙》 陳楠

《甲骨文·宇宙》誕生於2017年。當時陳楠在北京798發布史上首套甲骨文設計字型檔「漢儀陳體甲骨文」,創作了一件靜止的《甲骨文·宇宙》;去年在「國博」展出時,陳楠採用了全息影像來呈現;這次到廣東美術館,又換了投影方式。可以說,作品本身就是一個變化發展過程。其靈感則來自於古代的羅盤。陳楠將甲骨文融入中國傳統的羅盤,在星斗運行的動態呈現中,構建出一個具有強烈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宇宙,體現出漢字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念。

《詩歌》 韓家英

這件作品創作於2012年,當時韓家英正在為即將在深圳華美術館舉辦的第一次個展做準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一家金屬加工廠參觀,看到一堆被切割下來的廢銅塊,頓時覺得那種美是刻意雕琢所無法企及的,因此,他將幾噸廢銅料都買回去,並最終成就了這樣一件作品。每一個銅塊都是立方體,大小都不一樣,排列組合起來,節奏既隨機又完美,像一首自然生長而成的現代詩歌,讓人賞心悅目。同時,作品又給人一種當代城市天際線的起伏美感,別具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