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閉症的那些謠言

中國cdc精神衛生中心 發佈 2020-04-01T11:38:22+00:00

√√√自閉症起病於發育早期,有的孩子表現為說話晚,如兩歲仍無有意義的語言,有的孩子表現出社交缺陷,如與人眼神交流少,對於大人的引逗不感興趣、缺乏反應,不聽指令,長大一些後不會與同齡兒童交往,不會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不會向小夥伴表示友好。

2007年,聯合國將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目前,世界範圍內自閉症的患病率仍在不斷上升。在我國,自閉症是導致兒童精神殘疾的最主要病種。但對於自閉症,大眾仍有很多誤解,本文為您一一解析。

1.自閉症只是一種暫時的心理狀態。錯!

開玩笑說的「自閉」和「自閉症」是兩碼事!√√√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不是暫時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社會交流障礙、局限的興趣或重複刻板的行為模式,症狀持續影響患者不同的人生階段,嚴重損害患者的學習、工作、生活等社會功能。

2.寶寶有自閉症傾向,長大就好了,不用治療。錯!

自閉症不會自愈,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越晚效果越差。√√√

自閉症起病於發育早期,有的孩子表現為說話晚,如兩歲仍無有意義的語言,有的孩子表現出社交缺陷,如與人眼神交流少,對於大人的引逗不感興趣、缺乏反應,不聽指令,長大一些後不會與同齡兒童交往,不會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不會向小夥伴表示友好(例如:通過打人或咬人表示友好)。

有的家庭覺得「貴人語遲」,或把孩子的社交問題當做是性格內向,從而延誤了診治。

然而,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講,年齡越小,神經發育的可塑性越強。因此,早期識別和干預是療效的關鍵。

所以,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語言和社交表現,發現相關症狀時儘快至正規醫院就診。

3.自閉症有特效藥。錯!

自閉症沒有特效藥。√√√

自閉症的病因和病理機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物可以治療它的核心症狀,家長們切勿因求治心切而盲目聽信虛誇廣告,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目前康復訓練是唯一的有效方法,需要針對孩子的個體情況進行長期的系統干預。

除了專業機構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外,家長也要接受相關的知識培訓,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訓練。

4.自閉症的診斷對孩子會造成傷害,所以不要去診斷。錯!

切莫因為對疾病的片面認識而迴避診斷評估,耽誤孩子的早期干預時機。√√√

診斷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孩子「貼標籤」,而是為了更客觀地評估孩子在自閉症症狀影響下的成長困境,從而制定個體化康復計劃。

科學的診斷評估才能制定科學的干預方案,診斷是為了更好地治療和幫助。

5.從小好好的,長大後也會得自閉症。錯!

自閉症不是長大後才得的疾病。但確實有很多自閉症孩子是長大後才來就診。√√√

約三分之一的自閉症孩子智力是正常的。這些孩子從小學習成績正常甚至優異,有些孩子對科學、數字的過度痴迷反而會讓家長覺得「驕傲」,儘管獨來獨往,但學業的良好表現讓家長忽略了孩子的社交問題,到了青春期後,有些孩子經常被同學評價「固執、幼稚、沒眼色、情商低」等,他們的同伴關係越來越差,很多孩子會因此出現情緒問題來就診。

還有個別人是到成人階段後自己發現自身的社交困難、社會適應困難來就診,回顧他們的幼年生長發育,發現其幼年期就有相關症狀,這些孩子多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徵。

6.自閉症都是天才。錯!

部分媒體報導一些阿斯伯格綜合徵或高功能自閉症孩子可能存在某些天賦,如超強的空間記憶力、算術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但這是極少數個體,而現實情況是,他們很多時候會因為社交困難和重複刻板行為無法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才能。

7.孩子患上自閉症,這輩子都無法正常生活了。錯!

自閉症孩子並不是需要症狀消失後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社交困難、重複刻板等症狀會持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影響個體,但是早期干預加上長期個體化的康復訓練會讓孩子發展出適應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

一半左右的孩子會獲得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當然,每個孩子的症狀嚴重程度不同,社會功能狀態不同,但擁有良好預後的關鍵一定是儘早干預和長期個體化干預。

很多時候,除了症狀本身,很多孩子的痛苦源於大眾因為不理解自閉症而產生的偏見甚至排斥。如果家庭、學校、社會對自閉症有更多的認識和接納,就能給孩子們的康復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自閉症的詳細臨床表現是什麼?如何早期識別?自閉症、孤獨症、阿斯伯格綜合徵是一回事兒嗎?

詳見如下連結:

一文讀懂孤獨症、高功能孤獨症、阿斯伯格綜合徵

作者:王慧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