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衝刺高端機,高配低價策略還奏效嗎?

財報看公司 發佈 2020-04-01T13:13:45+00:00

3月31日,小米公布了2019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財務報告:2019年全年總收入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凈利潤達到115億元,同比增長34.8%;2019年第四季度總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27.1%,經調整凈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26.5%。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2020年2月13日,在一個空曠的會場中,雷軍對著看不見的觀眾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演講,這場特殊的線上發布會對小米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推出正式衝擊高端市場的第一款手機,售價3999元起的小米10。

在4月6日十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雷軍說:「放下過去的包袱,重新創業」。

小米的第一款手機小米1發布於2011年8月16日,彼時的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當雷軍在大螢幕上打出1999元的價格時,台下觀眾鼓掌尖叫了半分鐘。

身著黑色T恤藍色牛仔褲的雷軍被成為「雷布斯」,小米也長期被拿來與蘋果比較,但是兩家公司從產品定位到市場策略都存在巨大差別——簡單來講,就是側重中低端或高端的差別。

策略並無高低,然而,在如今全球智慧型手機幾近飽和,且出貨量下滑的形勢下,小米和蘋果正在嘗試進入對方的市場。

小米10 Pro高配價格達到5999元,而另一方面,被稱為蘋果廉價手機的iPhone SE2已進入產品驗證的最後階段,目前基本確定會399美元起售,國內的售價可能為3299元甚至更低。

3月31日,小米公布了2019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財務報告:2019年全年總收入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凈利潤達到115億元,同比增長34.8%;2019年第四季度總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27.1%,經調整凈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26.5%。

我們不妨從財務數據角度,將小米和蘋果做個對比。對於即將十歲的小米來說,為什麼必須走向高端市場?在高端市場中比配置、拼價格的策略能奏效嗎?

市場幾近飽和,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

單從智慧型手機業務來看,小米2019年第四季度的成績不錯,銷量達到3260萬部,同比增長30.5%,銷售額達到人民幣308億元,同比增長22.8%。

要知道,上個季度小米手機的銷量已經呈現負增長,而2019年前兩個季度的銷量增長率不足1%。因此,受前幾度季度業績拖累,2019年小米智慧型手機銷量僅增長了4.97%。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正在縮減。IDC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近年的峰值,為14.71億部,同比增長2.65%。此後,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開始下滑,2019年全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部,同比下滑2.3%。

進入2020年,形勢更加嚴峻。IDC預計,2020 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0.6%,2020年全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將萎縮2.3%,出貨量僅略高於 13 億部。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年下滑的情況下,小米維持了增長,2017年依靠海外市場,出貨量增長率達到74.34%,但是毫無疑問,高速增長期結束了。

從絕對數量看,小米與領先的三星、蘋果差距明顯,而華為崛起的速度已經是大大超過小米。

在中低端市場、海外市場開疆闢土之後,小米需要新的增長點。

小米PK蘋果,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仍待提升

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表現亮眼,同比增長41.1%達到57億元,在總體營收中的占比首次超過10%。

網際網路服務包括廣告、遊戲、有品電商平台、金融、科技業務、電視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海外網際網路服務,其中,除廣告、遊戲外的其他業務占比達到43%。

儘管從創立之初,雷軍就對外強調,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實際上手機銷售為其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不過,這個比例是在逐年下降的,2019年,智慧型手機收入所占收入比例已經降至59.3%。

與此同時,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際網路服務的收入占比逐年增加,2015年,二者所占收入比例分別為13%、4.9%,2019年,二者所占收入比例分別為30.2%、9.6%。

相對而言,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的提升是略慢的,2019年第四季度剛剛達到占比10%以上。

事實上,小米的收入結構及其變化路徑與蘋果非常類似,從2010年iPhone發布之後,iPhone一直是蘋果賺錢的絕對主力,營收占比一度達到70%。但是隨著蘋果其他產品線和服務業務收入的提升,iPhone營收占比在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降至一半以下。

如果以蘋果作為參照,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仍然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而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的提升對利潤的貢獻非常重要——2019年第四季度網際網路服務毛利率超過63.9%,手機毛利率7.8%。

利潤率不及蘋果一半

雖然小米和蘋果有相似的收入結構,但是二者的盈利能力相差甚遠。

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曾發布過一項數據,主流手機廠商每銷售一部智慧型手機賺取的利潤:小米每部手機賺取的利潤僅為2美元,Vivo、Oppo、華為三家國內手機廠商為十多美元,而蘋果每部手機能賺取151美元。

這種比較對小米來說可能不太公平,相同的配置、更低的價格,是小米手機長期以來的標籤和賣點。即使是剛剛發布的小米10,做為第一款衝擊高端市場的手機,雷軍仍然強調「同等配置產品下,小米的價格是最優的」,對比的對象是華為Mate 30 Pro 5G,價格6899元,以及iPhone 11 Pro Max,價格10899元。

當然,小米不憚於強調自己的低利潤率經營方式,2018年8月的一場發布會上,雷軍高調宣稱,小米硬體(包括手機和各種生態鏈產品)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他的解釋是:「小米不單是硬體利潤,還有其它收入。有了這個限制可以讓小米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在目前以硬體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階段,利潤率的提升會非常有限,不妨比較一下小米和蘋果的各業務整體毛利率,蘋果接近40%,小米為13%左右。

高端手機,十年之夢

「高端手機,是小米過去十年一直渴望衝擊的夢想。」雷軍說。

按照手機銷售額與銷售量相除計算,小米手機每台的平均售價,從2015年時的759元,已經提升至千元以上,但是與蘋果等高端機型差距過大。

雖然小米在2016年已經開始在產品線上覆蓋799以下到3000元以上多個價格區間,但是實際上為小米銷量貢獻最大的是價格在1299以下的紅米系列。

小米招股書以及財報顯示,2016年和2017年,銷售2000元以上手機收入占智慧型手機收入比例為22.5%和20.2%,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第二季度,該比例為31.8%、32.3%。(其餘季度未公布)

承諾硬體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並不意味著小米願意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場。2019年1月,Redmi獨立拆分,專注性價比,主攻電商市場,而小米專注中高端和新零售,也就是說,將「性價比」標籤讓渡給紅米之後,小米目標是新的客群、新的戰場。

那麼,小米通過第一款高端手機小米10所強調的——高級的配置,相對的低價,是不是能夠打動新的消費者?面對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小米能否爭得一席之地?面對資本市場的考驗,小米能否交出一份更亮眼的答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