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宅家 當心這些「壞習慣」偷襲你的健康

煙臺網警巡查執法 發佈 2020-03-26T13:49:35+00:00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物質成癮科主任杜江主任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有了上述行為,請注意自我調節與控制,做好心理調適。

疫情期間,宅家無事,上網追劇、玩遊戲總是停不下來?久不出門,悶在家裡煩躁不安,為緩解焦慮、失眠,忍不住悶頭抽菸、喝酒?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物質成癮科主任杜江主任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有了上述行為,請注意自我調節與控制,做好心理調適。


  「平日裡的消遣」成了離不開的牽絆

  疫情期間,居家時間變長,不少人從緊張而忙碌的工作學習中放鬆下來,把更多時間用在了玩遊戲、追劇、刷朋友圈上,不知不覺間,這些「平日裡的消遣」似乎成了放不下、離不開的牽絆,甚至因此而廢寢忘食,可一旦停下來,人就感覺萎靡不振。

  有些人則在各種疫情消息的負面影響下,感到害怕、焦慮,以致於晚上睡不著,心情煩悶暴躁,忍不住借酒消愁,或是通過抽菸來緩解焦慮、服用催眠藥幫自己入睡。漸漸地,似乎每天不抽菸喝酒就難受,不吃藥就睡不著。

  這是壞習慣「成癮」了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成癮是一種漸進、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而成癮大致可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物質成癮主要包括合法的酒精、菸草、咖啡、安眠藥等的無節制攝入,行為成癮主要包括賭博和遊戲成癮。

  杜江表示,疫情危機之下,應激、壓力和不良情緒,可能成為「成癮」的導火索。但醫學上,對於成癮的臨床診斷有一定標準,從時間上來說,一般使用成癮物質或者玩遊戲的時間持續12個月以上,才構成成癮。因此,有些人在疫情期間有過度使用網絡、過度飲酒或使用鎮靜催眠藥物等短期行為,尚不滿足成癮的醫學標準,不必過於緊張。「尤其對於既往從未有過酒精、藥物等物質成癮病史的人而言,僅在疫情宅家這段日子裡,是不會這麼快成癮的。」

  提防「習慣成自然」的成癮偷襲

  既然沒有成癮之虞,是否可以無限期地放任自己?杜江提醒,不可對此掉以輕心,當心這些宅家「壞習慣」偷襲你的健康。

  她解釋,疫情期間,由於缺乏更多調劑手段,很多人往往為解一時之困,而尋求菸酒、助眠藥物的幫助,一旦這些方法能有效解決問題,那麼今後再遇到類似情況,很容易採取同樣的方式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對酒精或者鎮靜藥物的依賴,從而構成真正意義的成癮行為。如果出現行為失控、生理依賴、心理依賴、耐受性和戒斷綜合徵等表現,那就意味著有成癮危險了。

  如何提防這種有害的「習慣成自然」,不讓成癮趁虛而入呢?杜江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成癮的最佳處方。保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即便宅在家中,也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果感覺壓力過大,可採用轉移注意力、適當傾訴等方法自我減壓。同時,可在白天增加一些室內運動,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使人感到愉悅與放鬆,有助於調節情緒。

  關注自己,更要關心孩子和老人心理

  對於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的問題,針對不同年齡段應該採取不同的疏導方式。杜江建議,對於學齡前兒童,儘量以家長陪伴、實地遊戲為主;對於中小學生則可採取約定每天使用時間的方式,並對遵守約定的行為給予獎勵。

  杜江特別提到,老年人也會刷手機刷到不能自已,相對年輕人,他們更易產生焦慮情緒。對此,子女和身邊人應鼓勵他們放下手機,儘量只關注權威信息,將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鍛鍊廚藝、養花種草等興趣愛好上。如果遇到煩躁、焦慮、恐慌等問題,可通過心理諮詢熱線或網上問診尋求專科醫生的指導幫助,切莫藉助物質和精神依賴逃避不良情緒。

  ■本報首席記者 許琦敏

  疫情期間,宅家無事,上網追劇、玩遊戲總是停不下來?久不出門,悶在家裡煩躁不安,為緩解焦慮、失眠,忍不住悶頭抽菸、喝酒?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物質成癮科主任杜江主任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有了上述行為,請注意自我調節與控制,做好心理調適。

  「平日裡的消遣」成了離不開的牽絆

  疫情期間,居家時間變長,不少人從緊張而忙碌的工作學習中放鬆下來,把更多時間用在了玩遊戲、追劇、刷朋友圈上,不知不覺間,這些「平日裡的消遣」似乎成了放不下、離不開的牽絆,甚至因此而廢寢忘食,可一旦停下來,人就感覺萎靡不振。

  有些人則在各種疫情消息的負面影響下,感到害怕、焦慮,以致於晚上睡不著,心情煩悶暴躁,忍不住借酒消愁,或是通過抽菸來緩解焦慮、服用催眠藥幫自己入睡。漸漸地,似乎每天不抽菸喝酒就難受,不吃藥就睡不著。

  這是壞習慣「成癮」了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成癮是一種漸進、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而成癮大致可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物質成癮主要包括合法的酒精、菸草、咖啡、安眠藥等的無節制攝入,行為成癮主要包括賭博和遊戲成癮。

  杜江表示,疫情危機之下,應激、壓力和不良情緒,可能成為「成癮」的導火索。但醫學上,對於成癮的臨床診斷有一定標準,從時間上來說,一般使用成癮物質或者玩遊戲的時間持續12個月以上,才構成成癮。因此,有些人在疫情期間有過度使用網絡、過度飲酒或使用鎮靜催眠藥物等短期行為,尚不滿足成癮的醫學標準,不必過於緊張。「尤其對於既往從未有過酒精、藥物等物質成癮病史的人而言,僅在疫情宅家這段日子裡,是不會這麼快成癮的。」

  提防「習慣成自然」的成癮偷襲

  既然沒有成癮之虞,是否可以無限期地放任自己?杜江提醒,不可對此掉以輕心,當心這些宅家「壞習慣」偷襲你的健康。

  她解釋,疫情期間,由於缺乏更多調劑手段,很多人往往為解一時之困,而尋求菸酒、助眠藥物的幫助,一旦這些方法能有效解決問題,那麼今後再遇到類似情況,很容易採取同樣的方式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對酒精或者鎮靜藥物的依賴,從而構成真正意義的成癮行為。如果出現行為失控、生理依賴、心理依賴、耐受性和戒斷綜合徵等表現,那就意味著有成癮危險了。

  如何提防這種有害的「習慣成自然」,不讓成癮趁虛而入呢?杜江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成癮的最佳處方。保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即便宅在家中,也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果感覺壓力過大,可採用轉移注意力、適當傾訴等方法自我減壓。同時,可在白天增加一些室內運動,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使人感到愉悅與放鬆,有助於調節情緒。

  關注自己,更要關心孩子和老人心理

  對於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的問題,針對不同年齡段應該採取不同的疏導方式。杜江建議,對於學齡前兒童,儘量以家長陪伴、實地遊戲為主;對於中小學生則可採取約定每天使用時間的方式,並對遵守約定的行為給予獎勵。

  杜江特別提到,老年人也會刷手機刷到不能自已,相對年輕人,他們更易產生焦慮情緒。對此,子女和身邊人應鼓勵他們放下手機,儘量只關注權威信息,將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鍛鍊廚藝、養花種草等興趣愛好上。如果遇到煩躁、焦慮、恐慌等問題,可通過心理諮詢熱線或網上問診尋求專科醫生的指導幫助,切莫藉助物質和精神依賴逃避不良情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