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直言賺錢難,新生代偶像一心拍戲,華語樂壇盛況不再?

劇毒影響 發佈 2020-03-26T14:25:55+00:00

百花齊放的年代早已過去2000年,周杰倫發行首張個人專輯《Jay》,孫燕姿發布了《天黑黑》,梁靜茹因為《勇氣》一夜成名;2003年,林俊傑唱了《江南》;2004年,張韶涵因為專輯《歐若拉》瞬間登頂。

文/阿紫

你能想像,即使是國內知名的頂級歌手,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嗎?

魯豫採訪張韶涵時曾經問到:「你們歌手現在靠發唱片能賺錢嗎?」

張韶涵斬釘截鐵地回覆:「不能!現在歌手只有通過商演、綜藝或者演唱會賺錢。而演唱會還要分人,像周杰倫那樣的肯定賺錢,但名氣稍小一點的,開個四五場根本不賺錢。到了二三線城市,別人都不認識你,怎麼賺錢?」

難道歌手行業真的早已陷入瓶頸,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困局?

百花齊放的年代早已過去

2000年,周杰倫發行首張個人專輯《Jay》,孫燕姿發布了《天黑黑》,梁靜茹因為《勇氣》一夜成名;2003年,林俊傑唱了《江南》;2004年,張韶涵因為專輯《歐若拉》瞬間登頂。

這些在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成名之路,在千禧年前後確確實實發生著。

那是一個不需要通過大型選秀就能被聽眾記住的年代,而只有真正有實力的歌手,才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那時,不少東南亞藝人前往港台求發展,似乎只有在這裡,才是他們能夠圓夢的地方。

而對於90後來說,幾乎是聽著這一批80後歌手的作品不斷成長起來。然而直到現在,90後最為熟悉的歌手依舊是他們,就仿佛時代沒有進步一樣。國內能稱得上頂級的歌手,似乎還是同一批人。

在網際網路時代還沒真正到來之前,電視依舊是生活中最為普遍的娛樂方式。

我們能夠在各種榜單類節目中聽到最新最流行的歌。那種在電視上看到自己偶像的歌上榜的時候,內心的喜悅之情無以言表。

那是一個對待音樂很純粹的年代,不會因為誰紅而聽誰,而是因為誰的歌真的好聽而聽誰。不僅僅是音樂榜,還有大型的歌唱類節目,人們每周都鎖定在《同一首歌》,一個家庭圍坐在電視機前享受音樂,就是一周之中最為放鬆的時刻。

拼專輯銷量,接商演、代言,開演唱會,專業歌手們和演員的曝光度不差上下。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歌手。

但放到現在來看,當人們再提起新一代歌手的歌,你聽過幾首呢?

恐怕有很多人,並不能回答的上來 。

那些年年數字專輯銷量驚人的歌手,大部分是國內頂流,單靠粉絲效應就能把專輯銷量提到極致。但最後的結果則是,成績好歌卻不出圈。你還知道他們是誰,亦或者,能說出他們代表作的名字嗎?

現如今的「音樂缺失」

歌手們所面臨的尷尬困境,其實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也有一定關係。

從2G到4G,再到如今的5G,人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放在手機上,在線視頻的普及越來越深入,和形式相對單一的音樂相比,刷視頻顯然占用了人們更多的時間。

再加上音樂類節目的缺失,以及參差不齊的音樂質量,人們對於音樂的關注度在逐漸下降。或許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晚會上,才會去認真聽那些歌手的新作品。

更加「可怕」的是,在短視頻中被廣泛應用的「口水歌」成了爛大街的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著這些看似沒什麼音樂內涵的曲目,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已經很少能觸達到聽眾。甚至讓人們一度懷疑,中國的音樂水平是不是在倒退?

大家花了大量時間去刷劇刷視頻,誰還會去欣賞好音樂?再加上目前國內真正能稱之為好作品的音樂少之又少,歌手在經歷更新換代,按道理說歌曲也是一樣。但如今這些新生代歌手的歌,誰又在真正關注呢?

歌手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就連周杰倫這個級別的大咖,如今再發新歌也沒有當年那種全民追捧的狂熱氛圍。

資深的實力派們,有名氣的就選擇去當導師,而那些名氣一般或者較弱的,還要重回競技舞台當「回鍋肉」求翻紅。

一年之中圍繞音樂展開的節目屈指可數,從播出到結束或許都沒有幾個熱搜。外加上選秀節目盛行,人們寧願看到充滿新鮮感的新面孔,也很難整日面對這些「老人家」。歌手當下的困局,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

新生代歌手集體轉型

資深歌手們還在圈裡「苟延殘喘」,而那些資歷稍顯遜色,尤其是偶像歌手們,都在轉型的路上繼續前進著。畢竟,誰能占用更多人們有限的流量,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有不少偶像型歌手感受到了作品不出圈、沒有代表作的劣勢,這樣是無法在娛樂圈中立足和長遠發展下去的。於是,拍戲成了他們的共同選擇。畢竟,與其占用人們三四分鐘時間聽完一首歌,不如占用他們好幾個月。一部四五十集的電視劇播下來,即使演技不好作品關注度不高,至少能夠滿足藝人的持續曝光需求。

如此一來,圈中真正能夠產出優質音樂的人,就更顯得鳳毛麟角。那種出道至今極少接觸戲劇的歌手,通常是真正有實力,並且無所畏懼的類型。

​期待有一天,那個樂壇百花齊放的景象能重新回歸。

樂壇不缺乏新人,而是缺乏能夠產出好音樂的人。國產音樂絕不可能停留在口水歌的階段,那些沒有技術內涵的音樂,是時候該讓位給實力派了。如果能多幾個像當年《我是歌手》那樣具有時代意義的音樂節目,想必人們對於音樂的關注程度會更高。國產音樂不會消失,希望歌手們也不要放棄音樂夢想,早日脫離如今的困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