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封館」戰疫的50個日夜

光明網 發佈 2020-03-25T01:50:08+00:00

面對日益嚴峻的防疫形勢,為了更好與外界隔絕,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保證駐館人員的安全,1月27日,湖北省博物館開始實施24小時全封閉管理,這一狀態直到3月16日結束。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乃至整個湖北。1月23日,武漢封城,湖北省博物館閉館。面對日益嚴峻的防疫形勢,為了更好與外界隔絕,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保證駐館人員的安全,1月27日,湖北省博物館開始實施24小時全封閉管理,這一狀態直到3月16日結束。50天裡,75名人員吃住在館裡,對抗疫情,守衛國寶安全,不得外出。這75人被稱為「國寶衛士」。在50個日夜裡,他們24小時堅守崗位,看監控、巡邏、日常消毒、自我防護是他們每天必做的事。

湖北省博物館保安隊「國寶衛士」全家福

「看不見」的工作

已經閉館了,為什麼還需要75人吃住封閉在館裡?「閉館了,但文物仍在館裡,仍然需要人員24小時盯緊監控、每天定時巡邏,不管白天晚上,都要確保文物安好,這是最重要的。」與75名「國寶衛士」一起奮戰一線的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回應道,「那麼多國寶,像曾侯乙編鐘,每天不看一看,不放心啊,保證文物安全,是文物人工作的根本所在。」

湖北省博物館占地面積123畝,現有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藏品24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盤龍城和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館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方勤告訴記者,設備樓也要維護,確保正常運轉,消防設施、供暖、水電等也需要人員的協調配合,才能正常運轉。這些「看不見」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

從1月23日閉館起,湖北省博物館的「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建立起來了,「臨期戰時機制」微信群由館班子成員,以及保衛、後勤、辦公室和現場保安負責人組成,「有了這個群,就方便多了,工作開始有點緊張,但一切也開始有序地進行。」方勤在他的抗疫日記里這樣寫道。

從1月27日開始實行的24小時封閉管理,如何在保證駐館留守隊員安全的同時,做好特殊時期的安保工作,仍是一項不小的考驗。湖北省博物館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所有駐館人員必須戴口罩;每日早餐、中餐、晚餐三次體溫檢測、鹽水漱口及酒精消毒,並登記入冊;每天安排專人定時定點消毒處理,上午下午各一次的執勤區域酒精消毒,全區域的消毒液 消毒;午餐和晚餐時間段各宿舍打開門窗通風半小時,生活區域保持衛生乾淨,最大限度做好自我防護。

除此之外,駐館安保及防護人員落實早晨交接班講評制度,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安全意識培訓,加強自身防護。為確保館產及文物安全,除4個哨樓、巡邏治安室及門崗外,增加報告廳、一道門、監控室等執勤點,每小時一次巡邏。執勤人員分組報平安,班幹部每天下午4時對館區進行一次安全巡查,值班幹部不定時對各崗位巡查,確保安全。館區內每日例行巡查,發現問題當場解決。

方勤介紹,為進一步發揮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博物館成立了館區值守黨小組。

3月8日,是封館第42天,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湖北省博物館裡的櫻花徐徐綻放,美不勝收。方勤代表博物館為駐館的5名女性工作人員過了一個簡單的節日。「離開家,堅守在館裡,她們更不容易。」方勤說,「節日過得很簡單,但希望藉助這個節日表達對她們的感謝。」

50天內,所有值守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戰鬥在值守第一線。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既抗擊了疫情,又確保了文物的安全。湖北省博物館全封閉管理的50天裡,也是疫情保衛戰由形勢嚴峻到形勢好轉的關鍵時期。隨著疫情的緩解,湖北省博物館的全封閉管理也解除了,但「國寶衛士」仍在抗擊疫情、確保文物安全的一線毫不鬆勁。

三八節那天,館區櫻花盛開,五位留守的女同志和方勤(左一)與羅國萍(右一)的合影。

女同志手裡拿的是河北博物院捐贈的文創點心。

兄弟援手過難關

在封館之初,湖北省博物館防疫物資短缺,文博系統各單位得知後,紛紛伸出援手,口罩、消毒液、酒精、食物、藥品帶著各地的深情厚誼源源不斷地湧來,有效紓解了防疫物資短缺的困難。

國家文物局迅速發來了支援物資,包括有消毒液、口罩、清瘟膠囊等;上海博物館支援的4000隻口罩從上海啟程;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的5000隻口罩到了;台灣星雲大師並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寺佛陀紀念館、大覺寺捐贈的600隻口罩到了……

在方勤的抗疫日記里,清晰地記錄了點點滴滴。陝西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文化遺產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四川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天津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捐贈的一筆筆物資,一份份情誼也刻在了他的心裡。

在收到台灣佛光寺快遞的600隻口罩後,方勤發去感謝信:「在湖北省博物館封館第十一天,收到滿載星雲大師,以及如常館長、妙士法師深情厚誼的慰問品,我們十分感動,深受鼓舞,這充分表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人間有大愛,兩岸一家親!」

方勤向伸出援手的文博兄弟單位一一表達了謝意,他在日記里寫道:「感激感謝全國的支援,你們讓我們不孤單!」

感謝之餘,湖北省博物館也將這份愛心傳遞了下去。各地的支援,讓湖北省博物館的物資不再短缺,當得知武漢市一些文博單位物資奇缺時,湖北省博物館決定將消毒水10桶、消毒片5000片等捐贈給武漢市文物系統。此後,湖北省博物館分別向物資短缺的辛亥革命紀念館捐贈500隻口罩、3桶消毒液等,向疫情嚴重的黃岡捐贈消毒液2桶、口罩300隻……

網上展覽助力戰疫

在封閉管理的50天裡,為了發揮博物館服務大眾的作用,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戰疫,湖北省博物館創新傳播方式,積極拓展網上展覽,讓宅在家中的觀眾也能參觀。

湖北省博物館將5G智慧博物館APP包含的線上虛擬展示內容在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及「博物館網上展覽平台」進行推介;與人民日報客戶端聯動,上線「奇妙漫遊雲逛展」專題,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觀展服務,用戶足不出戶,便可在人民日報客戶端雲課堂頻道「雲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的精品館藏。

在採訪中,方勤特別推薦了湖北省博物館「禮樂學堂」。他介紹,「禮樂學堂」緊密依託館藏文物資源,結合疫情防控工作,深挖文物內涵,利用「網際網路+」方式,打造融文物知識、民俗文化、生肖文化、臨展知識及科學防控疫情等為一體的系列線上文化大餐,引導公眾居家體驗2020微課堂,目前共推出37期,總瀏覽量逾3.2萬人次。

在「雲觀賞」系列中,湖北省博物館閉館期間線上導賞不打烊,推出「100萬年前的鄖縣人」「7000多年前的太陽人石刻」「薄如蛋殼的屈家嶺彩陶」等雲觀賞系列,將講解音頻與高清文物圖片及精準的文字介紹相結合,單期最高瀏覽量逾萬人次。

在「荊楚國寶」助力戰疫中,湖北省博物館深挖館藏文物內涵,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適時推出系列微課堂助力戰疫。例如,在「秦代的疫情防控方法」微課堂中,介紹了法秦代防疫方法,三大步驟:首先發現,接著是確認,最後是隔離。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大家樹立信心,聽指揮、不出門、不聚餐、戴口罩。

疫情防控中,如何正確洗手至關重要。湖北省博物館圍繞古人「沃盥之禮」,藉助館藏文物曾侯乙的盤和匜講述古人衍生出的一套洗手禮:一人執匜澆水,另一人捧盤接棄水。洗手完畢,再遞上一條擦手巾,通過介紹先民用流水洗手的衛生觀念引導人們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湖北省博物館以「浴火重生的鳳凰」為例,結合「鳳舞九天」楚文化展廳中的虎座鳥架鼓、鳳鳥雙聯杯等精品文物,讓觀眾感知楚文化蘊含的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精神,堅定眾志成城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

除此之外,湖北省博物館還推出「節日課堂」系列活動,在新春佳節、元宵節、龍抬頭節、花朝節、三八婦女節、植樹節到來之時,講述傳統習俗、節日由來、節氣知識等,通過不打烊的線上教育活動,讓人們體驗不一樣的節日,豐富人們的居家生活。(李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