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奧斯卡,它們璀璨在光芒之外

camelia札記 發佈 2020-03-24T03:39:44+00:00

影片取景地俄勒岡州布朗斯維爾市,從2007年開始的每年7月都會舉辦特別的紀念日「StandBy Me Day」。

你還記得嗎,那些年抱憾最佳影片的佳片

漫長的頒獎季,終於接近了它的終點,作為美國電影工業最高獎項的奧斯卡,原本就是一個名利場,超過9000名可投票成員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是獎項的主宰者。

在「最佳影片」的選取上,奧斯卡一直有自己的局限。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奧斯卡,是妥協的,也是保守的。

《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斷背山》和《三塊廣告牌》的遭遇大抵如此。而像科幻、恐怖等類型,也向來就不是奧斯卡的菜。

這裡的5部與奧斯卡有關的影片,它們不是當年的「最佳」,但是歷久彌新。愛電影的我們能看到,已足夠幸運。


01《少年時代》 2014

影片將鏡頭聚焦在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記錄了少年梅森(Ellar Coltrane)從6歲到18歲的成長軌跡。

題材並不新鮮,但特別之處在於,記錄男孩的長大成人,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整整花了12年,影片中的人物隨著時間的真實流動一同變化——長大,或是變老。

12年,時光流過。

Linklater 表示,這部電影有不少他自己的回憶,從頭到尾都非常私人化,片中父親的職業和婚姻狀況,來自真實經歷。儘管平淡瑣碎,但看著銀幕上所有人容顏和形體真實的改變與衰老,已足夠震撼。

這部低成本的獨立製作,在全球範圍內贏得的票房與口碑異乎尋常的成功。遺憾的是,第87屆奧斯卡,《少年時代》不敵《鳥人》。

Patricia Arquette 貢獻了生涯最佳演出。12年,她用自己的年華老去真實塑造了母親一角,實至名歸。

用影像默默留住時光是值得敬畏的,無論何時開啟,《少年時代》都將是「一期一會」的人生體驗,彌足珍貴。


02 《無愛可訴》2017

影一個即將分裂的現代俄羅斯三口之家,無盡爭吵的夫妻珍婭和鮑里斯,都尋找到了新伴侶,並渴望開啟新的感情生活,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放棄12歲的兒子阿廖沙。眼看二人無休止的謾罵與爭鬥,阿廖沙卻悄然失蹤。

第90屆奧斯卡,從頒獎季一開始就廝殺的《水形物語》和《三塊廣告牌》將懸念持續到最後一刻。最終,觸及種族歧視、少數族裔、性向、跨物種等多重議題的《水形物語》贏得最佳影片,也讓有關好萊塢「政治正確」是否矯枉過正的爭議,一直持續到頒獎之後。

當屆喧囂的奧斯卡上,入圍最佳外語片的俄羅斯電影《無愛可訴》顯得格外沉靜、低調。

這是一出俄羅斯中產階級的「婚姻故事」,片名「Нелюбовь」,意為不愛、不喜歡,英文片名譯為「Loveless」。愛的缺失造成家庭關係的疏離,體制的崩壞造就人心的冷漠,延續了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一貫的對於家庭與社會關係的思考。

親情缺失導致兒子出走,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冷漠與撕裂。片尾烏克蘭危機的電視新聞,稍顯直白地表達了導演的政治隱喻。

冷靜克制的導演薩金塞夫,總在用他詩意的鏡頭,撕開傷口給你看。如此冰冷,卻直抵人心。


03 《醉鄉民謠》2013

2013年第66屆坎城電影節,《醉鄉民謠》收穫評審團大獎。

次年奧斯卡,獲得7項大獎的《地心引力》成為最大贏家,《為奴十二年》摘得最佳影片。而《醉鄉民謠》幾乎被無視,提名的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兩項也最終也是無疾而終。

這部由科恩兄弟編劇並執導的影片,背景設置在1961年的紐約格林尼治村,講述一位失意的民謠歌手困頓、沮喪、掙扎與奮鬥的生活。但故事靈感來自民謠歌手戴夫·范·容克。鮑勃·迪倫曾經說過:「其實我只想成為戴夫·范·容克那樣的大明星。」

鮑勃·迪倫、蘇西·羅托洛、戴夫·范·容克。那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年代啊。

賈斯汀·汀布萊克亦有參演。

影片中的勒維恩比起真實的容克要窘迫、潦倒得多。紐約的大雪天,連一件大衣都沒有的他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只能輾轉寄居朋友家的沙發。酒吧賣唱收入可憐,新專輯又遭遇冷落,連一同流浪的橘貓都離他而去……

即便如此,懷揣才華與夢想的勒維恩依然固執,為迎合大眾口味做出妥協,不是他的選擇。

《醉鄉民謠》聚焦的只是勒維恩短短的一周,折射的卻是一個時代。

「Hang me, oh hand me, I'll be dead and gone. 」勒維恩在煤氣燈酒吧里的淺吟低唱,像是那個逝去時代最好的註腳。「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04 《穆赫蘭道》2001

深夜的洛杉磯,一輛汽車緩緩行駛在蜿蜒曲折的穆赫蘭大道上,昏暗的汽車後排,端坐一位冷艷的神秘女子(蘿拉·哈靈飾)。夜色深沉,燈火鬼魅。行至一處寂靜之地車慢慢停下,女子正在疑惑,司機掏出手槍脅迫她下車,剎那間,飛馳而來的飆車黨和他們迎面相撞。幸運的是,女子竟然奇蹟生還...

粗淺蒼白的文字,根本不足以描述這部「史上最燒腦的」懸疑神作。國外影迷還自建了專門的解謎網站(www.mulholland-drive.net)。而對於本片情節或寓意的解釋,導演大衛·林奇都一一回絕。「像一個偵探一樣把謎題解開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而告訴他們卻會剝奪他們深思熟慮、切身感受並得出自己結論的樂趣。」

第74屆奧斯卡,講述傳奇數學天才約翰·納什的《美麗心靈》榮獲最佳影片,《穆赫蘭道》僅提名一項最佳導演,最終無果。相比離奇詭異的《穆赫蘭道》,天才數學家的勵志故事,顯然更能打動評審。《穆赫蘭道》被冷落毫不意外。

奧斯卡第11屆理事會獎頒獎典禮上,大衛·林奇得到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曾經三次入圍、四獲提名的大衛·林奇,始終無緣奧斯卡。如今這座小金人,也算是聊以安慰了。


05 《伴我同行》1986

四個年少男孩,一段冒險旅程。他們結伴,行經鐵路沿線、穿越森林泥沼,只為找尋傳聞中一具失蹤男孩的屍體。

影片改編自著名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短篇小說《屍體》,原著小說集中另一部被搬上大銀幕的,就是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

事實上《伴我同行》不血腥、不恐怖、也不獵奇。它很真實,細心描摹了青春年少的脆弱、恐懼,以及執念和勇氣。

這是一部充滿懷舊氣息的青少年題材影片,關於成長,關於友情。有趣的是,同樣充滿懷舊感、由Netflix出品的《怪奇物語》也向《伴我同行》致敬了一把,四人設定如出一轍,鐵軌一幕更是似曾相識。

片中四位小演員的表演相當出彩,年齡最大的瑞凡·菲尼克斯當年也只有15歲,而他正是出演《小丑》的華金·菲尼克斯的親哥哥。

第59屆奧斯卡,越戰題材電影《野戰排》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個獎項,《伴我同行》僅獲得最佳改編劇本提名,但這並沒有影響它日後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影片取景地俄勒岡州布朗斯維爾市,從2007年開始的每年7月都會舉辦特別的紀念日「Stand By Me Day」

回不去的,那年夏天。感謝有你,伴我同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