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各國貨幣政策一覽,魏國長時間無貨幣,劉備的政策飽受質疑

正聊三國 發佈 2020-03-24T07:43:11+00:00

早在初平元年,董卓就棄掉了五銖錢開始鑄造新的小錢,這種小錢粗製濫造且缺斤短兩,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大幅上漲。

在之前的幾篇文章,我淺嘗輒止地分享了三國時期的戶口,勞動情況,土地和農業情況。今天我們往下分享另一個主題,那就是三國時期的貨幣。其實漢末三國時期的貨幣發展狀況非常複雜且混亂。



早在初平元年,董卓就棄掉了五銖錢開始鑄造新的小錢,這種小錢粗製濫造且缺斤短兩,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大幅上漲。因錢幣內外輪廓模糊,「五銖」二字更是難以辨認,後人們稱董卓時期的五銖錢為「無文」。董卓五銖也被認為是歷代鑄幣史上最劣質輕賤的小錢。董卓五銖發行之後,一斛谷漲到幾十萬錢,久而久之,人們就慢慢放棄了「錢貨交易」而改為「物物交易」。


一:魏國直到曹叡才正常恢復五銖錢


曹操迎接天子並被封為丞相後,廢除董卓時遺留的五銖製造方法儘量恢復漢朝時期正常的五銖錢。但因為原料匱乏且數量少無法影響到整個市場經濟狀態,因此谷價還是沒有因貨幣投入市場而回到正常的「錢貨」價格。五銖錢持續對市場沒有影響力,曹操只好暫時放棄。



曹丕稱帝後,再次恢復了五銖錢。時間只過了一七個月,曹丕因為谷貴而廢黜掉五銖錢。直到曹叡時期市場上出現一個巨大契機,導致五銖錢再次打入市場,成為魏國官方貨幣。



曹叡時期,錢貨交易廢除已久,市場長時間處於以谷易物的狀態。時間一長,商人的「智慧」逐漸顯現出來了。有的人用濕谷代替干谷來增加重量,有的人將絹布做成薄絹來湊成一匹布。朝廷看到這種市場亂象的時候曾經提出嚴刑以制止,但並沒有阻攔住商人們逐利的本能。至此,在司馬芝的建議下,恢復五銖錢,這版五銖錢的部分鑄造標準甚至沿用到了西晉。


二:蜀漢的「太平百錢」


要說曹操的經濟措施沒有達成目的,但劉備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話說劉備早些年間進攻劉璋前,與眾位將士約定如果攻下益州,則益州府庫將分給大家。劉備攻克成都後,將士們都將武器扔掉掠奪府庫,這讓劉備憂心忡忡。後來劉備在聽從大臣們建議後,將官方控制的天地和財物一定程度上還給了百姓,這讓劉備集團出現了財政危機,尤其是分掉的軍用物資不好收回來。



當時有一個叫劉巴的人找到劉備提出,要鑄造一種叫「太平百錢」的貨幣,根據考古挖掘,這種太平百錢的重量大約是東漢五銖錢重量的4倍多,而劉備硬性規定1枚太平百錢的價值相當於100枚五銖錢。


另外劉巴還建議劉備專門設置了一個官市來回購軍需物資,在這個官市里只能用「太平百錢」,而「太平百錢」也只能在這個官市里使用,這樣就能夠擔保物價。數月之後,益州地區府庫充實。



有學者指出,從出土的太平百錢來看,蜀漢的太平百錢也出現大小不一文字不一的情況,說明這些錢可能並不是同一個時間鑄造的,甚至可能是私人鑄造的假幣。學者還指出,蜀漢中後期出現貨幣鑄造「偷工減料」的情況。


另外,蜀國還鑄有「傳形五銖錢」,這種錢與太平百錢並行。這種錢的主要用途就是為了彌補太平百錢對百姓的負面影響,臨時救民而已。


三:「假幣」天堂——東吳


要說起東吳的貨幣政策可謂一團糟,而東吳的市場中也充斥著假幣。嘉禾五年,孫權設置「大泉五百」,規定一枚東吳貨幣頂五銖錢五百枚,同時孫權下詔設置防假幣部門。這一步簡直比劉備還狠,孫權的所作所為,直接就是掠奪民間財富。眾所周知東吳處於「豪族襯托君主」的形態,豪強藉此機會大量鑄造假幣。



孫權當嘗到大泉五百的甜頭後,為了進一步掠奪百姓財富,在赤烏元年發行「大泉當千」,規定一枚錢值一千枚東漢五銖錢。很遺憾,在我們後世出土的錢幣中,很多大泉當千的背面都沒有文字,很多錢幣大小都不相同。考古學家認為,出土的較小的「大泉當千」很可能是假幣。


赤烏九年,孫權的貨幣政策徹底宣布破產,於是下詔收回部分大泉系列貨幣並鑄為器物,做了一個賠本買賣。這場失敗的貨幣政策讓東吳經濟呈斷崖式下降,再加上「南魯黨爭」,東吳的黑暗時刻將要到來。



有意思的是,在晉元帝過江後,採用了市場上當年未被孫家收回的舊錢。當然,因為充斥著假幣,所以晉元帝時期有自己一套估值孫氏舊錢的標準。如果穿越回東晉初期,也許我們還會在大街小巷上看到孫權在赤烏年間和嘉禾年間鑄造的貨幣。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