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四大因素

98跑 發佈 2020-04-02T15:02:27+00:00

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因素有很多。空氣中的氧通過呼吸器官活動吸進肺,與肺循環毛細血管之間進行交換,心臟的泵血功能保持有效的「通氣/血流比值」,肺通氣量越大,吸人體內的氧就越多,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可影響肺通氣量的變化。


​有氧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功能)的能力。通常,有氧耐力是建立在運動所需要的氧、機體攝取氧的能力以及機體運動後的恢復能力。


因此,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維持最大和次最大攝氧量的能力以及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和有氧耐力密切相關。


有氧耐力訓練是我在山東省隊、國家隊訓練期間以及自從我擔任山東中長跑總教練以來最看重的訓練內容。畢竟對於超長距離的馬拉松運動,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馬拉松運動員運動水平的高低。


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單從運動生理講: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取決於機體氧的運輸系統功能、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神經調節能力和能量供應特點等四個主要因素。


1

氧運輸系統功能



肺的通氣與換氣機能影響人體的吸氧能力。 空氣中的氧通過呼吸器官活動吸進肺,與肺循環毛細血管之間進行交換,心臟的泵血功能保持有效的「通氣/血流比值」,肺通氣量越大,吸人體內的氧就越多,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可影響肺通氣量的變化。


另外,人體心臟的泵血功能與有氧耐力密切相關。心輸出量受每搏輸出量和心率的制約,在一定範圍內,心輸出量隨每搏輸出量和心率的增加而增大。


運動訓練使心臟的形態與機能出現適應性變化,主要表現為左心室內腔擴張,心容積增大,安靜時心率減慢,每搏輸出量增加等。而每搏輸出量決定於心肌收縮力量和心室腔容積的大小。


紅細胞的數量也是影響有氧耐力的因素之一。 血液中紅細胞所含的血紅蛋白具有攜帶氧進行運輸的機能。若運動員血紅蛋白含量下降10%,身體會出現疲勞狀況,從而引起運動成績下降。


因此,建議大眾馬拉松跑友要定期去醫院測「血常規」。通過紅細胞、血紅蛋白指標(與自己不同時期數據比較)評估自己的身體疲勞情況,便於及時調整訓練負荷。


2

骨骼肌特徵



骨骼肌是橫紋肌的一種,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肌組織的有氧代謝機能影響有氧耐力水平。肌肉內毛細血管網開放數量的增加,可使單位時間內肌肉血流量增加,血液可攜帶更多的氧供給肌肉。


肌組織利用氧的能力主要與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有關。根據收縮速度的快慢肌纖維分為:快肌和慢肌。快肌纖維的直徑要比慢肌纖維的大,而慢肌纖維周圍則比快肌纖維有著更多的毛細血管網分布。慢肌纖維含有更多的肌紅蛋白,因此色澤上會呈紅色。


根據運動學特徵,快肌的收縮速度更快,而慢肌則更能夠抵抗疲勞(能夠保持更長時間、不覺得疲勞)。如果馬拉松運動員慢肌纖維百分比高,肌紅蛋白、線粒體和氧化酶活性高、毛細血管數量增加,則有氧耐力較強。


山東隊大師哥1988年倫敦馬拉松男子第八名(中國第一位進入世界六大滿貫馬拉松賽前八名的男子馬拉松運動員)蔡尚岩(全馬2小時11分58秒),就屬於慢肌纖維百分比高的類型。


蔡尚岩師哥原地半蹲起可以一次做4000次。因此,大眾馬拉松跑友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應儘可能傾向於慢肌纖維(輕負荷、多次數)培養。


3

神經調節能力



神經調節是指在神經系統的直接參與下所實現的生理功能調節過程,是人體最重要的調節方式。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穩定性,以及中樞之間的協調性影響有氧耐力。


長期科學進行有氧耐力訓練可以改善神經的調節能力,節省能量消耗,以保持較長時間的肌肉活動。


當然,一旦訓練不科學,運動負荷過量也會影響體內植物神經調節。大負荷、大強度都會造成人體神經系統緊張,跑完後心跳許久慢不下來。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所以,建議大眾馬拉松跑友夜間訓練儘可能保持輕負荷運動,或者在19:00之前完成訓練計劃。


4

能量供應特點



糖和脂肪在有氧條件下能保持長時間供能的能力是影響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當馬拉松運動員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比例逐漸增大,糖原的利用減少。供能物質的儲存肌肉有氧氧化過程的效率、各種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動用脂肪供能的能力等,均可通過有氧耐力訓練得到提高。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隨著馬拉松運動員運動負荷增加,機體需氧量也增加。運動持續時間長,強度較小,每分鐘需氧量少,但是總需氧量大,這時候運動強度主要以有氧供能。


運動持續時間短,運動強度較大,總需氧量較少,但是每分鐘需氧量較大,這時候的運動強度已遠遠大於有氧供能。


最後,阻礙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無論是運動訓練方面,還是生理學方面的,只要我們能夠控制「適量負荷」原則,以及科學、合理把握提升或降低「運動負荷」的最佳時機。


保證運動訓練、運動恢復、運動營養一體化訓練原則,讓日常訓練始終處於系統訓練過程,我們的競技運動水平將不斷趨於上升過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