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一顆氫彈才40萬噸當量,為何中國直接達到330萬噸?

利刃號 發佈 2020-03-23T15:38:26+00:00

但是,原子彈畢竟只是第一代核武器,當年的美蘇雙方都在追求提升核武器威力,在這種情況下,氫彈就誕生了。

眾所周知,自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開始,核武器這一全新的武器就逐漸走入進了各國的視野。但是,原子彈畢竟只是第一代核武器,當年的美蘇雙方都在追求提升核武器威力,在這種情況下,氫彈就誕生了。和第一代的原子彈相比,氫彈的當量更大,威力也更大。當時,美蘇先後成功試驗了氫彈,而中國在經過努力後,也於1964年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因此氫彈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中國的氫彈創造了三個世界紀錄,分別為首次試驗起爆當量是擁有氫彈的國家中最大的、從研發到首次試驗最快的、採用和西方完全不同構型。從1951年開始,美蘇就先後開始了氫彈試驗,其中美國於1951年引爆了第一顆氫彈,但是技術相對原始,起爆當量也並不大。而蘇聯雖然將氫彈實戰化,但是首次起爆當量也僅有40萬噸,雖然比小男孩大了不少,但還是有些小。

反倒是中國在1967年首次試爆的氫彈,就達到了驚人的330萬噸當量。而這就與氫彈的不同構型有關係了。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主要採用的是T-U構型氫彈,而中國採用的是于敏研發的新的構型,以他的名字命名為于敏構型。這兩個構型在目標的實現上沒有區別,都是讓氫彈爆炸,但是二者的差異在於T-U構型採用反射層來引導初級裂變產生的X射線進入次級,而于敏構型則不然。

于敏構型的採用,也讓中國的氫彈研發速度變得更快。事實上,通過新的思路來進行研發,遠比墨守成規地去研究前人的經驗要好得多。在氫彈的研發速度上,美國用了7年又3個月的時間,蘇聯用了不到4年,而獲得美國全力幫助的英國也用了4年又7個月,但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堪稱奇蹟。

而在成功試爆第一枚氫彈後,中國開始進步研發威力更大、更加實戰化的氫彈。繼1967年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後,中國進行了多次氫彈試驗,其中當量最大的是1976年的那次。該次試驗中國採用空投的方式,投下了一枚當量為500萬噸的氫彈,爆炸溫度達到一千多萬攝氏度,太陽在它的面前都顯得黯淡無光,爆炸直徑達到了數公里,數十公里的波及範圍內寸草不生。

相對於蘇聯研發的5000萬噸當量的大傢伙,500萬噸當量似乎並不大,但對於蘇聯而言,如此大的當量並沒有實戰意義,而且中國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去引爆這樣的大當量核彈。有消息稱,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仍有一定數量的氫彈服役,也正是一代代中國科學家的努力,讓中國擁有了核武器,也挺直了自己的腰杆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