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丨別輕易給孩子扣上自閉症帽子

光明網 發佈 2020-04-02T20:03:47+00:00

近些年,隨著對孩子發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就診,并力求提早干預,給予特殊教育。

◎陳曦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患有孤獨症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感知這個世界,因此他們又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天津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趙澎表示,自閉症醫學上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下文簡稱「孤獨症」),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和興趣狹窄、刻板行為兩大特徵的綜合徵。

近些年,隨著對孩子發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就診,并力求提早干預,給予特殊教育。趙澎表示,早診早治的做法是正確的,但需要提醒家長們注意的是,孤獨症絕非單一疾病,其表現多樣、病因複雜,需要具體分析,對孩子進行個體化管理。

孩子語言、社交能力發育的背後,是非常複雜的生理過程,暫時性發育落後、「社會腦」的受損、遺傳性因素等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語言、社交發育的落後,應該注意區別對待。

過早地籠統地給孩子扣上孤獨症的帽子,盲目進行所謂的特殊教育,不一定就會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正確的做法是,一定要去專業醫院,找專業醫生進行科學診斷和評估,再進行有針對的治療。

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家長們也要提高認識,在診斷孤獨症的基礎上,還要明確共患障礙並儘可能尋找病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管理方案,進行科學的診療。

案例一

「小浩的案例是一種類型,有不少被診斷為孤獨症的孩子其實是屬於這種情況。」趙澎介紹,小浩兩歲多的時候,家長反映小浩還不會說話,覺得小浩目光交流也比較少,自己上網查詢和孤獨症的症狀比對,越看越像,因此非常擔心,帶著孩子在一些機構進行了一段時間康復。

因效果不明顯,後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評估,醫生髮現小浩手功能還不錯,會指認,沒有刻板行為。仔細詢問,孩子在嬰兒期有營養不良的情況,並且由於父母工作忙,長期由老人照看,老人忙於家務,缺少跟孩子的交流和教育,而且通過康復訓練,孩子的能力明顯進步。

趙澎主任表示,這是比較好的情況,孩子因為某些自身的原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語言和社交能力稍落後於同齡兒,一旦限制發育的影響因素得以去除或改善,孩子的精神發育水平顯著提高,到了三、四歲後,隨著各項發育正常,這些狀況都會改善。小浩就是這樣,到了四歲後,已經和正常孩子沒有啥區別了。

趙澎主任表示,孩子在5歲之前,專科醫生是不會輕易給孩子確診孤獨症的。目前醫院專科醫生都是通過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也就是DSM-5,對兒童進行早期科學評估,並且還會進行一系列檢查和一段時間的觀察。

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進程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孩子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或因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限制、影響了發育,或者出生時神經系統輕微受損,孩子在一定時期內不能達到發育標準,可暫時出現孤獨症的一些症狀。這種情況的孩子,一般發育到5歲左右,隨著腦的突觸精剪、腦回分化、髓鞘發育基本成熟後,其症狀也就逐漸消失了。

發現可疑症狀及時就診和干預是正確的,但不要輕易就給孩子扣上孤獨症診斷的帽子。需專科醫生科學評估後,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系統的行為矯正、語言訓練,社交及注意力訓練等。

案例二

6歲的男孩軒軒,目光注視交流很少,不愛說話,不愛打招呼,在幼兒園上課時很難集中精力,語言能力也有些落後。一直被診斷為孤獨症,家長堅持給予孩子一定的特殊教育,但是收效甚微,於是家長帶孩子到天津兒童醫院就診。

詳細詢問孩子的情況後發現,孩子日常睡眠質量差,睡眠中有流口水、口唇活動。通過給孩子進行腦電圖檢查,發現孩子有癲癇。通過抗癲癇治療,孩子的發育水平,社交、語言能力都獲得了顯著提高。

趙澎表示,孤獨症合併癲癇的發病率在5%以上,有智力障礙的孤獨症患者合併癲癇的幾率可達30-40%。很多孩子通過抗癲癇治療,孤獨症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也就相應減輕了。

因此,對孤獨症患者進行腦電圖的評估非常重要。對於這類有孤獨症同時合併癲癇等共患障礙的患者,還需要整體管理,注意共患障礙的治療。如果盲目進行特殊教育,不僅效果不好,反而會耽誤孩子的正規診治。

案例三

梓豪今年3歲了,家長發現孩子社交存在障礙,與家長目光交流少,語言發育落後,發音不清,既往診斷為孤獨症,前來天津兒童醫院就診。通過檢查,孩子對語言的聽理解能力還可以,但發音吐字不清,存在構音障礙,精細動作笨拙,查體發現孩子下肢腱反射活躍,病理反射陽性,有前沖步態。

細問之下,醫生了解到孩子是32周早產,結合頭顱核磁顯示雙側腦室略增寬,考慮早產兒腦損傷的後遺症,輕微的腦癱合併社交及語言發育遲緩。

通過對孩子制定針整體性康復計劃,包括肢體的運動訓練、構音訓練等,孩子的語言、社交、運動能力都顯著提高,到5歲左右就基本接近正常了。

趙澎表示,這種情況實際上是腦損傷之後的後遺症,不要簡單地診斷為孤獨症,應通過包括特殊教育、運動療法、構音訓練等在內的整體康復管理,孩子的各項能力水平會逐漸進步的。

另外,隨著分子遺傳學診斷的進展,已經明確了一部分孤獨症與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等遺傳因素的相關性,這些疾病非常複雜,有的有特殊治療手段,需要專病專管理。

例如:快樂天使綜合徵患者需要控制癲癇發作、平衡功能訓練;小胖威利患者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營養管理等;費蘭-麥克德米德綜合徵可以通過IGF-1治療明顯改善精神發育;威廉士綜合徵需要控制鈣的攝入,治療心血管病等等。對於這類孩子,單純的特殊教育肯定是不夠的,一定要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就診,有必要的話儘可能明確遺傳性因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