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生日時,李煜寫下畢生最驚艷詞作,卻因詞招禍慘死於當天

島主歷史觀 發佈 2020-03-22T20:24:16+00:00

李煜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作儘是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語言綺麗,風格柔靡,美則美矣,格調不高;後期詞作則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傾瀉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極富藝術感染力。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他是亡國之君,他亦是千古詞帝,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囚禁於汴京,從此淪為趙家兄弟的階下囚。


李煜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作儘是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語言綺麗,風格柔靡,美則美矣,格調不高;後期詞作則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傾瀉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極富藝術感染力。李煜的經典代表作,大多是他的後期作品。

(李煜劇照)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兩首《相見歡》,均為李煜被俘汴京期間所作。

(獨上西樓)


第一首,上闋寫夜晚獨上西樓所見之景,藉由景物之淒,渲染人物之哀;下闋以絲喻愁(「絲」諧音「思」 ),剪不斷,理還亂,用形象的比喻抒發出真摯的情感。句句是哀愁,句句是名言。


第二首,更是借景抒情的典範之作,上闋由林花謝了春紅,寫暮春殘景,下闋由胭脂淚,相留醉,寫無限悵恨,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則是立意高遠: 既寄寓了個人的人生痛苦,又涵蓋了對生命缺憾的深刻感悟。


兩首《相見歡》,一首寫離愁,一首寫別恨,已經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驚世佳作了。但是,李煜最驚艷世人的名篇卻是他的絕命詞《虞美人》。

(李煜畫像)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既是牛郎織女的相會日,也是李煜42歲的生日。曾經的九五之尊,此時已經在汴京度過了三年屈辱囚禁時光。39年紙醉金迷、光陰虛度,3年苟且偷生、度日如年,李煜回首往事再看今朝,不禁有感而發寫下千古絕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後主劇照)


上闋中,春花秋月,小樓東風,夏夜明月,這原本都是人間美景,詩意畫面,但李煜卻殷切期盼它早點「了」去。因為,多一個春秋,便多一年苟活,更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引起了他對故國的無限懷念、對亡國的無限哀痛,儘是對「不堪回首」的感慨。


下闋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哀嘆故都金陵的宮殿還在,他心心念念的宮人卻已是紅顏不再。隻言片語間,充滿了哀傷與無奈,未曾失去過天下,就不會有這份感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句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名句中的名句,詞人用設問的形式,先拋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再用一句比喻給出完美回答。


以水喻愁,這本非李煜的原創,上有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下有秦觀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但都不及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得含蓄而有感染力。

(李煜《虞美人》)


毫無疑問,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文學價值、史學價值、思想價值「三高」,堪稱婉約詞派的巔峰之作。但是,此詞驚艷了世人,卻埋葬了李煜,直接導致了他的慘死。


《虞美人》抒發的是亡國之恨、去國之思,宋太宗趙光義從中看出了李煜對故國的懷念以及對現狀的不滿。身為亡國之君,要麼做以身殉國的崇禎,要麼做樂不思蜀的劉禪,像李煜這樣,才華太盛、想法太多、思維太活躍,既不敢赴死,又不甘苟活,整日想著他的故國、他的宮殿、他的朱顏,無異於自掘墳墓,既保不住後世之名,也保不住當下小命。


就在42歲生日當天,就在寫完千古絕唱《虞美人》之時,趙光義賜了一味名叫「牽機」的可怕毒藥,毒死了亡國之君李煜,也毒死了千古詞帝李煜。他死之後,萬般皆成灰,唯有詞作永不朽。


(註:牽機是以馬錢子為原料製成的毒藥,因為其服用後腹中劇痛,致頭足相就如牽機狀而得名。李煜被賜牽機毒藥,死狀之慘可想而知。)


參考資料:《南唐二主詞》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