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的商業智慧

喜歡歷史的點點 發佈 2020-04-02T22:06:37+00:00

呂不韋比如我隨便說一個,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的都是窮人,他們都是昔日受苦受罪的人,就像那首詩說的「紅旗捲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這是歷史的常態,但是為什麼他們窮人翻了身,做了主以後異化了?他們走向自己的反面,比前朝皇帝還壞。怎麼解釋?

比如我隨便說一個,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的都是窮人,他們都是昔日受苦受罪的人,就像那首詩說的「紅旗捲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這是歷史的常態,但是為什麼他們窮人翻了身,做了主以後異化了?他們走向自己的反面,比前朝皇帝還壞。怎麼解釋?用咱們過去的那種理論解釋不了,我們過去階級鬥爭觀念,簡單的糖衣炮彈觀念解釋不了,這是一種文化,中國特有的,所以我想結合這幾位,范蠡我們不講了,因為他無可挑剔,而這兩個人很典型,他們前半生輝煌,後半生悲哀,昨天的英雄,後天的小人,許多人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現在有些人的影子,所以我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我們不講太多的過程,這些內容網上都有,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為什麼,我覺得這個符合咱們現在的年齡和咱們的工作。我們先看呂不韋再看李斯。

我給大家講一個插曲,中國各地的文化,看歷史的時候有不同的角度。我四月份去福建的泉州,泉州華僑大學,中國有兩所華僑大學,一所廣州暨南大學,一所在泉州,都是國僑辦直屬的。本來就在學校里講,結果他一看這兩個題目能做大,就變成了全市性的講座,題目也不是我們今天的題目,又換了一個他們感覺很貼切的題目。本來就是講呂不韋和李斯兩個人,咱們會認為得出的結論是走好人生路,而他們的題目是《歷史是商學院》,他們覺得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經商、做人、致富的道理。

最早央視策劃講這些人的時候也沒有想到今天的效果,最早他們策劃的是中國富人系列,富人系列裡列了很多人,中國第一個富人——億萬富翁范蠡,《史記》說范蠡家族的財產是巨萬,中國最早的億萬富翁,最後的以胡雪岩結束的,學界有一句話,「古有陶朱公,近有胡雪岩」,兩個商聖。但是後來是我打退堂鼓了,為什麼?講著講著感覺沒意思了,因為前三個人很有意思,呂不韋、李斯、范蠡,但是再往下講,感覺沒勁了,我覺得不僅我沒勁,別人聽著也沒勁。為什麼?因為後來真正靠自己勞動起家致富的不多了。那時候再往下講就講到了官商結合,用政治權力尋租而致富,比如清朝的和珅,那就沒意思了,講不出味道,只有他們權錢交易,只有貪污腐敗,胡雪岩也有這個問題,紅頂商人。我也認識到自己有短處,近代清朝畢竟不是我的主攻方向,大面的事可以講,但是講得很細了我怕自己拿不住。

因為中國的富商確實極具中國特色,靠勞動、勤儉起家的不多。所以中國人最相信的是既富且貴,如果光富在中國不值錢,沒有地位,中國人最相信,富了還得貴,貴是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只富不貴不保險,既富且貴就保險了,有身份了,進入政界了,按現在的說法有一定的保護色了,這就造成了中國人的追求,一方面是經商賺錢,一方面是從政,所以呂不韋、李斯是典型的。

我們看一下呂不韋的商業智慧。所謂商業智慧未必說他是一個典型的商人,而是說他致富發財,能夠在政界爬上高位,有很強烈的商業意識。大家是不是注意到這一點,他成功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商業頭腦,這個人真是了不得,如果他不從政,光經商,中國商業史肯定有他一筆,因為這個人有真本事。他從頭到腳滲透了商人的意識,我們不是反對商人,我們更不是瞧不起商人,商人在中國歷史上很需要弘揚艱辛勞動的能耐。

但是呂不韋就是因為他的商業意識太強烈了,什麼事只要到他那兒,他觀察,分析,操作保險,他得給你用利來衡量。有利他要干,我們說商人不求利還求什麼?《史記·貨殖列傳》第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一點不容置疑,如果商人不求利,他幹什麼?但是問題是,如果一個人都是為了利而奮鬥,為了利而謀劃,這就容易出現問題。呂不韋就是這麼一個人,成功是他的商人的意識,失敗也是商人的意識,他自己可能渾然不知,因為他自己已經投入進去,只要考慮問題他肯定這樣。所以一個啟示便是不要太商業化,不要太功利,尤其你在政界。

呂不韋失敗就是這樣,當你把商人意識帶到政界,你保證不行。我們一塊兒分析分析,呂不韋的第一個特點是經商的能手,第二是一個從政極具冒險色彩的強人,就是經商能手、政治強人,但是他失敗得很慘,活了五十七歲,這個人有許多東西是他特有的,也就是後人學不來,只此一家就呂不韋,所以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很獨特,我們講戰國史後期,秦統一中國的時候離不開他,因為他跟中國最大的幾個謎團有關係,比如他和秦始皇什麼關係?他和秦始皇家族有什麼關係?撲朔迷離,讓我們感覺到欲罷不能,我們繞過他往下講繞不過去。

司馬遷很偉大,他在《史記》中不說套話,不說迂腐的說教道路的話。他開創了中國最優秀的一個史學傳統,那就是講故事,不夾雜個人的評議。但是司馬遷如果光講故事沒有關鍵點也不行,也不是高檔次的講故事,所以說《史記》裡面有一種特有的體例,我想諸位應該知道,就是「太史公曰」。司馬遷是愛說話的人,但是他的話是放在單獨的一個部分,故事講完以後,司馬遷這時候點評幾句,所以《史記》最精彩的部分在「太史公曰」。現在有研究,把「太史公曰」整個拿出來挨條分析,可以看出司馬遷的價值觀,他個人的感情,非常精彩。

司馬遷講故事,他有一句多餘的話嗎?「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我們現在的人說話都沒有這麼幹凈。司馬遷幾句話,呂不韋的形象勾勒出來了,呂不韋什麼人?陽翟的大商人,陽翟在哪兒?在河南,現在叫禹州,出瓷器的鈞瓷,陽翟一直在爭說呂不韋是我們的,他老家應該在這兒。

其實這是呂不韋經商的一個地,因為他主要在山東、河南一帶經商,他去的地很多,像河北的邯鄲他經常去,他老家是河南的濮陽,濮陽在河南的東北角,在山東交界。陽翟就是現在的禹州,他也到那兒過,他的足跡在當時很有影響。「往來販賤賣貴,」這就涉及到戰國商人經商的一種方式,今天我們講戰國商業史,我們一定會這樣說,戰國商人能夠賺錢發財,有兩種方式。一種叫做販賤賣貴的方式,就是把便宜的東西在當地囤下來,販賣到另外一個地方加價出售,我們現在常說這不就是長途販運,再加上一個不好聽的詞投機倒把,這是咱們中國特有的。這種方式賺的是辛苦錢,這兒便宜我囤過來到那兒我加價,他賺的什麼錢?沿途的付出。

還有一種叫做坐地發財,在這兒收購別人便宜的商品,然後一倒手再賣出去,不管怎麼樣都是販賤賣貴。不過我最近感覺到,商人販賤賣貴是最常態的,但是有沒有販貴賣賤?我結合現在的材料,古代不知道,當下有,我覺得販貴賣賤是傻子,具體表現就是販賣國家資源,販貴賣賤,把國家資源瓜分了,然後再折騰。「家累千金」說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賺了比較多的錢,千金是一個虛數,因為在《史記》出現過萬金,就是他的父親老呂不韋是家富萬金,萬金就是達到很高水平,千金可能是中產階級,我是這樣理解的。這是《史記》第一句話告訴我們呂不韋是什麼人,一個很精明的商人。按呂不韋的年齡,能力,家庭傳統,如果他繼續經商,我估計他的買賣會越做越大,而且會越來越成功,可是呂不韋恰恰就是一個敢於有自己想法的人,這種想法是超前的。

當時人們都在忙著賺錢的時候,他卻想到了其他的問題,這裡面我們看到《戰國策》有一段材料,呂不韋想改變自己的職業,不想做商人了,想做什麼?想贏得更多的利。《戰國策》記載他回到他的老家,和他的父親老呂不韋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很精彩,可以看到呂氏家族是典型的商人之家,一張嘴就是利,這爺倆對話太精彩的。《戰國策》裡面,呂不韋回到老家見到父親,問了他父親三句話,第一句話,「耕田之利幾倍?」,就是種地有多少利?他父親很清楚,古往今來農業勞動最辛苦,投入多回報少,所以他父親說,種地也就是十倍的利,吐出兩個字「十倍」。然後呂不韋馬上問第二句話「珠玉之贏幾倍」,頭一句話是種地,第二句話問做買賣,我經商,販賣珠寶玉器,這不正是人家老呂不韋的本行?他太清楚了,很明顯比種地收入要多,「百倍」。但是第三句話,呂不韋跟著就問了,把他父親給問住了,第三句話問的是「立國家之主贏幾倍?」,這是典型的呂不韋語言,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這麼一句話,所以呂不韋是一個什麼人?我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金錢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空前絕後,厲害。這句話把立國君的事跟盈利放在一塊兒了,兩碼事,立國君是政治活動,你要立國君還要求利,他爸爸真不知道怎麼說了。不過我們結合戰國當時的流行語言,從《史記》的《貨殖列傳》可以看到,他的這種思想實際上是怎麼能夠賺錢,怎麼能夠賺更多的錢,這是社會環境決定的,都在考慮怎麼賺更多的錢。

比如《史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要想求富,農不如工」,就是做農業的,種地不如做手工業的。「工不如商」,就是從事手工業的製造,不如經商,這是戰國的話。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倚市門就是練攤,開門臉,看著門臉不大,賺得不少。那麼呂不韋的這句話又發表了求富的路徑,按照呂不韋的說法,倚市門不如走仕途,這是典型的呂不韋,這句話他爸爸從來沒想到,所以他爸爸說「無數」。大家仔細看這爺倆的對話,滿腦子利,連詞都用得少,少說話不也省勁麼,所以他爸爸一共說了六個字,「十倍、百倍、無數」,處處精打細算,說話都簡單。

接著呂不韋說了一段,呂不韋說我現在日夜奔波,不得休息,可是我還感覺不富裕,如果從政成功,我立一個國君,不僅自己富貴,還可以澤被後世,這就是呂不韋原話,說我現在就幹這件事。這番話我覺得他爸爸聽完以後是瞠目結舌,不知道該怎麼說,你小子真是敢想,還沒想到呂不韋就要去。大家想呂不韋是不是有神經病?他怎麼可以想出這麼一個致富之道,要是真正從政從低級的公務員干,從小利干,一步一步往上爬,他又不是,他要干一個驚天動地的大事,要立一個國君,這不是屬於正常的思維。比如我們之間有個好朋友,吃完飯拍拍肚子,下屆人大我立國家主席,這肯定是神經病,剛才是吃得多了撐著了,但是呂不韋他覺得有這個把握,我說這就是呂不韋,我們看呂不韋不能用常態來看,這個人的想法很獨特。那他怎麼能夠完成他自己的理想?他這個立國君之夢怎麼能夠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