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不一定是心梗,還有更致命的,快進來看看

內科王醫生 發佈 2020-03-22T23:08:25+00:00

當出現突發性胸背撕裂、刀割般的劇痛,並伴隨大汗淋漓、胸悶氣促、血壓升高、暈厥、焦慮不安等症狀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等急症,一旦「先入為主」當成心梗治療,患者很可能疼痛加劇甚至夾層血管破裂呼吸心跳驟停。


當出現突發性胸背撕裂、刀割般的劇痛,並伴隨大汗淋漓、胸悶氣促、血壓升高、暈厥、焦慮不安等症狀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等急症,一旦「先入為主」當成心梗治療,患者很可能疼痛加劇甚至夾層血管破裂呼吸心跳驟停。主動脈夾層是醫學界公認的起病急驟、病情兇險的大血管疾病,但對不少患者而言,主動脈夾層遠不如心梗知曉率高,其實它比心梗更致命。

主動脈從心臟發出,承擔體內大部分組織器官血供,是「生命主幹道」。主動脈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正常情況下,這三層膜像「三合板」一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在某些意外刺激下(如血壓過高、血管壁受外傷或自身病變),內膜會破裂,血流由破損處沖入主動脈壁中層。高速、高壓的血流像刀刃般將「三夾板」從中間劈開,造成主動脈中層分離。分離過程中,患者會感到劇烈的撕裂樣疼痛,甚至產生瀕死感。夾層可沿主動脈方向一直向下延續,疼痛會從胸部開始,一直延續到背部、腰部和腹部。分離中層內很快形成一個新管腔,醫生稱之為「假腔」,原來血液流動的主動脈血管就稱為「真腔」。

主動脈中膜被撕開後,假腔外壁只剩下薄薄一層外膜,如果外膜頂不住洶湧的血流,就會血管破裂,就像江河決堤一樣,動脈內的血液肆意噴涌,患者幾分鐘內就會死亡。即使外膜沒有破裂,當假腔內的壓力超過真腔以後,真腔被逐步壓扁,直至完全堵塞,主動脈是供應全身血液的主要通道,無論堵塞在哪裡,都極其兇險,輕則致殘,重則致命。因此主動脈夾層被稱為「一顆隨時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很要命,但很少人知道主動脈夾層比這些病更兇險,分分鐘要人命。作為一種嚴重威脅健康的疾病,主動脈夾層發病率為每年50~100人/10萬人,因漏診、誤診率較高,至今無確切的發病率統計。主動脈夾層在起病48小時內最危險,藥物治療搶救成功率極低,最兇險的情況是患者在30秒內猝死。因為人體循環血液量有限,這些血液從破處射出,數十次後心臟就無血可泵。如果短時間內得不到及時、恰當的干預搶救,24小時內死亡率將超50%,且每過1小時死亡率增加1%,48小時內死亡率超70%,一月後死亡率高達90%,毫不誇張地說「時間就是生命」。一旦該病來襲,患者必須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醫生迅速正確判斷病情施救,搶在患者主動脈破裂之前手術,方有希望挽救生命。

主動脈夾層主要症狀是突發劇烈胸痛或腰背部疼,伴有血壓升高,疼痛性質為撕裂樣或刀割樣,有的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腹部疼痛等。如果主動脈夾層累及頭、臂干血管還會出現頭暈、神志模糊、暈厥甚至昏迷。人們對急性心梗較熟悉,一旦出現胸部劇痛,通常首先想到心梗,甚至接診的醫生也往往會「先入為主」,按心梗救治。然而,主動脈夾層與心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判斷錯誤就延誤病情。分辨主動脈夾層和心梗要注意六點。

病史: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前很少有胸痛症狀,而心梗患者多半有過心絞痛發作經歷;血壓:除非血管徹底破裂出血,一般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時血壓會升高,而心梗患者發病前若有高血壓,發病時血壓降低;疼痛過程:主動脈夾層患者一出現胸痛即達到頂峰,不加干預不會加重或減輕,心梗患者胸痛劇烈而持久,隨時間流逝疼痛漸重;疼痛部位:主動脈夾層患者胸痛主要在胸背部,心梗胸痛主要在前胸,但也可能在背部,甚至表現為牙痛;痛感:主動脈夾層患者胸痛為撕裂樣疼痛,心梗胸痛一般為悶痛。心電圖診斷:主動脈夾層患者心電圖沒有心梗的典型表現。如需確診,則通過心臟超聲、核磁共振、CT血管成像等檢查。

手術分秒必爭「深低溫、停循環」是關鍵。據主動脈撕裂方向不同,形成不同夾層範圍,主動脈夾層分為兩種,一種是夾層朝心臟方向撕裂,出現升主動脈夾層,臨床稱A型夾層。由於升主動脈與心臟相續相連,能引起災難性的心包填塞、冠狀動脈堵塞等,患者很可能失去搶救機會,短時間內至亡,因此一經確診如無特殊情況,需急診手術。另外一種是夾層向下累及降主動脈,臨床稱B型夾層。相對於A型夾層,B型患者獲救機大一些。如無合併症且症狀穩定,大部分患者可採用介入法治療。介入法是從股動脈將大血管支架輸送到內膜破口處,將主動脈內膜破口封閉,阻止血流從破口進入「假腔」,閉合或修復「假腔」。

心 髒外科急診手術是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的金標準,也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需心外科醫生與體外循環師、麻醉師、手術護士、術後監護師嚴密配合。主動脈夾層手術說起來簡單,就是切掉出現夾層的主動脈,置換上高分子材料人工血管,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和技術就是「深低溫、停循環」。如果主動脈內有血液流動,醫生是無法完成血管置換術的,必須將患者體溫從37℃降至25℃,除腦部保留一半血供外,患者全身各臟器處於無血供狀態,主刀醫生須利用這段時間,爭分奪秒地完成一系列與主動脈有關的複雜手術。因各臟器耐受缺血時間非常有限,「深低溫、停循環」時間不能太長,長時間「深低溫、停循環」會損害血液及臟器。臨床數據顯示,「深低溫、停循環」時間超過40分鐘,腦部併發症發生率增至13.1%,患者很可能出現高位截癱。

預防主動脈夾層從防高血壓開始。主動脈夾層在國外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近年來,主動脈夾層在我國青壯年中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究其根本原因是高血壓病和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此外還包括一些遺傳因素比如馬凡氏綜合徵、特納氏綜合徵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先天性血管病變等。目前,最常見主動脈夾層原因是高血壓,約70%~90%主動脈夾層患者並存高血壓。高血壓控制對主動脈夾層防治、預後有著全面影響,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視的治療和預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個高發因素,這與妊娠期間血流動力學改變相關。40歲前發病女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中,50%發生於孕期,多數患者同時伴難控制的高血壓。作為先天因素,由於染色體異常的馬凡綜合徵會導致血管壁發育異常而破損、撕裂,最終發展成主動脈夾層。此外,主動脈夾層發病有時間性與季節性,冬春交替乍暖還寒時市民尤應提高警惕。

主動脈夾層的預防應從高血壓預防入手,高血壓患者要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勤測血壓,生活習慣上要戒菸限酒,尤其不要在飲酒後進行高負荷運動,切莫暴飲暴食或玩樂到三更半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飲食習慣,將血壓控制於正常範圍內。主動脈夾層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時治療,不要等到發病再去看,抱著僥倖心理拖延,後果不堪設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