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

知道份子 發佈 2020-04-02T23:30:30+00:00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廣泛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及社會思想家之一。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又譯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廣泛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及社會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的學術生涯主要任教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以及德國弗賴堡大學,他被廣泛視為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但與芝加哥經濟學派關係密切。 他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負》、《自由秩序原理》等。經濟計算問題

哈耶克是20世紀學術界對於集體主義的主要批評者之一。哈耶克相信所有形式的集體主義(即使是那些在理論上根基於自願合作的集體主義形式亦然)最終都只有可能以中央集權的機構加以維持。


根基於早期米塞斯和其他人的著作,哈耶克主張道:在中央計劃經濟里,某個特定的個人或團體必須決定資源的分配,但這些計劃者永遠都不會獲取足夠的資訊以正確的分配資源,這種問題又被稱為經濟計算問題(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哈耶克認為有效的資源交換和使用只有可能經由自由市場上的價格機制加以維持。而在1945年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書中哈耶克主張價格機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協調個人的知識,使社會的成員能夠達成多樣化,藉由自發性的自我組織原則來解決複雜的難題。他創造了交易經濟學一詞來稱呼「自我組織的自願合作制度」。

在哈耶克的觀點來看,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儘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他主張極權主義獨裁者的崛起是由於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太多干預和管制,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喪失而導致的。哈耶克也對英國和美國因為受到凱恩斯學派影響而建立的經濟控制制度提出警告,認為那將會導致相同的極權主義政府產生—而這正是凱恩斯學派所極力避免的。

哈耶克主張經濟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哈耶克認為,只要政府試著以政策來控制個人的自由(如凱恩斯和羅斯福主張的新政),相同的極權主義後果也可能發生在英國(或任何其他地方)。哈耶克的幾個理論:

自願秩序

哈耶克認為自由價格機制並不是經過刻意介入產生的(亦即事先由人們刻意加以設計),而是由「自發社會秩序」—或者稱之為「由人類行為而非人類設計」產生的秩序所領導。也因此,哈耶克將價格機制的重要性提升至和語言同等重要。這樣的思考使他開始推測人類的腦袋如何容納這些行為。在1952年的《感覺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中,他主張是聯結主義的假設形成了神經網絡和許多現代神經生理學的基礎。

哈耶克在1988年的《致命的自負》(The Fatal Conceit)一書中主張人類文明的誕生是起源於私人財產的制度。依據他的說法,價格是唯一一種能使經濟決策者們透過隱性知識和分散知識互相溝通的方式,如此一來才能解決經濟計算問題。

商業周期

哈耶克對於資本、貨幣、和商業周期的著作被廣泛視為是他對經濟學最重要的貢獻。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更早時的《貨幣與信用理論》(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一書里已解釋了貨幣和銀行業務的理論,將邊際效益的貨幣價值原則套用至新的產業波動理論上。哈耶克以這本書為基礎進一步的解釋商業周期,這個理論在後來被稱為「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在他的《價格與生產》(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和《資本的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中,他解釋商業周期的起源是政府中央銀行在信用擴張的過程中刻意壓低利率導致資本被錯誤分配而造成的。

「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被許多理性預期理論的支持者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所批評。哈耶克在1939年的《利潤、利息和投資》(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一書中將他的理論與其他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家如米塞斯和羅斯巴德等人作出區隔,首先他避免以貨幣理論作為商業周期的全盤解釋,並提出一個根基於利潤而非利息上的特殊解釋方式。哈耶克明確指出大多數正確的商業周期解釋方式都是注重於現實上,而非數據上的波動。他也注意到這種特殊的商業周期解釋方式無法和其他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完全吻合。

 哈耶克名言

  1、經濟活動的完全集中管理這一觀念,仍然使大多數人感到膽寒,這不僅是由於這項任務存在著極大的困難,而更多地是由於每一件事都要由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心來加以指導的觀念所引起的恐懼。

  2、在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殘酷剝削中,從來沒有哪種剝削比一個較不幸的生產者集團中的成員從一個基礎穩固的集團那裡受到的剝削更惡劣、更殘酷的了,而這是對競爭進行"調節"所造成的。很少有什麼口號比"穩定"特定價格(或工資)的理想為害更大了,因它在穩定一部分人的收入的同時,卻使其餘的人的地位越來越不穩定。

  3、在一個政府是唯一的僱主的國家裡,反抗就等於慢慢地餓死。 "不勞動者不得食"這箇舊的原則,已由"不服從者不得食"這個新的原則所代替。

  4、經濟價值對於我們之所以沒有許多東西那麼重要,正是由於在經濟事務上,我們能夠自由決定什麼對我們比較重要,什麼對我們比較次要的緣故。或者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是由於在現在的社會中,必須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乃是我們自已。

  5、在競爭的社會裡,窮人的機會比富人的機會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這一事實絲毫也不影響另一事實的存在,那就是在這種社會裡的窮人比在另一不同類型的社會裡擁有很大的物質享受的人要自由得多。

  6、在一個有計劃的社會中,當局所掌握的對所有消費的控制權的根源,就是它對於生產的控制。

  7、私有財產制度是給人以有限的自由與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馬克思則希望通過消除這個制度來給與人們以無限的自由與平等。奇怪得很,馬克思是第一個看到這一點的。是他告訴我們:回顧以往,私人資本主義連同其自由市場的發展成了我們一切民主自由的發展的先決條件。他從未想到,向前瞻望,如果是他所說的那樣,那些其它的自由,恐怕就會隨著自由市場的取消而消逝。

  8、那些最早把兒童納入政治組織中去,以保證他們長大成為優秀的無產者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首先想到在黨的俱樂部里把運動和競技、足球和徒步旅行組織起來,以便其成員不妥其它觀點傳染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首先主張應以敬禮的方法和稱呼的形式來使黨員區別於其他人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通過人們的"小組"的組織和手段來經常地監督私人生活,創造了極權主義政黨原型的人們,也就是他們。"法西斯少年組織"和"希特勒青年團""義大利職工業餘活動組織"和"德國群眾業餘活動組織"、政治的制服和黨的軍事化編制,都不過是社會主義者原已有過的制度和模仿而已。

  9、從純粹的並且真心真意的理想家到狂熱者往往只不過一步之遙。雖然失望的專家的激憤強有力地推動了對計劃的要求,但如果讓世界上每一方面最著名的專家毫無阻礙地去實現他們的理想的話,那將再沒有比這個更難忍受和更不合理的世界了。

  10、我們認為我們個人排列各種價值的順序不僅是個人的排列順序,而是在有理性的人們的自由討論中,我們會使別人相信我們的順序是正確的。

  11、我們已經見到了,各種經濟現象之間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們不容易使計劃恰好停止在我們所希望的限度內,並且市場的自由活動所受的阻礙一旦超過了一定的程度,計劃者就被迫將管制範圍加以擴展,直到它變得無所不包為止。

  12、知識不能夠創造新的倫理價值標準,無論多大的學問,也不會使人們對有意識地調整一切社會關係所引起的道德問題,持相同意見。

  13、某些產業或活動基本上是由少數民族來從事的,因此,許多表面上針對一個產業或一個職業階層的措施實際上是指向一個少數民族的。這一切極其充分地向所有那些希望了解計劃怎樣在實際中造成政治後果的人證實了,像"由政府控制產業發展"這種表面上無關痛癢的原則,會為那種歧視和壓迫政策提供幾乎無限的可能性。

  14、經濟變化往往只能影響我們的需求的邊緣或"邊際"。有許多事情遠比經濟上的得失可能影響到的事情來得重要,對於我們來說,它們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受經濟波動影響的生活上的舒適品,甚至超過許多生活必需品。和它們相比,"骯髒的金錢",也就是我們在經濟上是否拮据一些或是否寬裕一些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大重要性。

  15、過去50年中壟斷組織不斷發展,競爭法則的領域愈來愈受限制,這個歷史事實當然是無可爭辯的——雖然這種現象的程度常常被大大地誇張了。重要的問題是,這一發展是技術進步的必然後果,還是大多數國家所遵循的政策的後果。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這種發展的實際歷史強有力地使人想到後者。但我們必須首先考慮一下,現代技術的這種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使廣泛領域中壟斷的發展不可避免。

  16、大企業的高效率並未得到證明。被認為是破壞競爭的那種有利條件,在許多領域內並未顯示出來,大規模的經濟,在它們存在的地方也並不一定產生壟斷……對效率來說最合適的一種或幾種規模,可能在大部分供給量受這種控制的支配以前很久就達到了。大規模生產的有利條件必定不可避免地導致競爭的消滅這個結論是不能接受的。並且,應當注意,壟斷的形成常常是規模大成本低以外種種因素的結果。它通過互相串通的協定而形成並為公開的政策所促進。當這些協定失效和當這些政策扭轉過來時,競爭的條件是能夠恢復的。

  17、在社會演進中,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18、人們往往說,沒有經濟自由的政治自由是沒有意義的。這當然很對,但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和我們的計劃者使用這句話的意思幾乎相反。作為任何其它自由前提的經濟自由,不能是那種社會主義者允諾給我們的、免於經濟勞心的自由,也不可能是只能通過同時解決個人選擇的必要性和權力才能獲得的自由;經濟自由必須是我們經濟活動的自由,這種自由,因其具有選擇的權利,不可避免地也帶來那種權利的風險和責任。

  19、對財富生產的控制,就是對人類生活本身的控制。

  20、競爭經濟的最後手段是訴諸法警,而計劃經濟的最後制裁則訴諸絞刑官,這句話說得很好。

  21、在競爭中,在決定不同的人的命運方面,機會與幸運常常是和技能與先見同樣重要的。

  22、社會主義所允諾的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一種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人們認真想要達到的唯一目標,並不是絕對意義的平等,而只是"較大的平等"而已。

  23、競爭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將成為拙劣的和無效率的工具,它們是用來解決同一問題的只能任擇其一的原則,把兩者混合起來就意味著哪一個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結果反而比始終只憑藉二者之一的情況還要糟些。或者換一種說法:計劃與競爭只有在為競爭而計劃而不是運用計劃反對競爭的時候,才能夠結合起來。

  24、可以默認一種像平等規律那樣的固定規律,並且,也可以默認偶然性或客觀必然性;但由一小撮的人來衡量每一個人,給與這個人的多些,那個人的少些,都全憑他們自已的愛憎與判斷,這種事是不能容忍的,除非它是來自被認為是超人一等,並以超自然的恐怖為後盾的人們。

  25、只有競爭普遍發生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個別生產者必得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價格的變化但不能控制價格的變化時,價格體系才能完成這種職能。

  26、經濟保障這一概念與在這個領域內的許多其它用語一樣,是不明確的,是含糊其詞的,因此,對要求保障的普遍贊同可能是對自由的一種危險。其實,如果人們在過於絕對的意義上理解保障的話,普遍追求保障,不但不能增加自由的機會,反而構成了對自由的最嚴重的威脅。

  27、錢是人們所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現存社會中,只有錢才向窮人開放一個驚人的選擇範圍——這個範圍比在以前向富人開放的範圍還要大。(部分資料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必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