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池: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問題對策

搜狐教育 發佈 2020-04-02T23:56:22+00:00

北師大教育集團京師雲校素養課程「心育名師講堂」第四講特邀請我國著名學者、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楊鳳池教授為廣大師生與家長們分享《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問題對策

孩子膽小、不自信、主動性差......

孩子學習困難、厭學、輟學......

孩子遊戲成癮、荒廢學業......

孩子與異性交往過密......

孩子與父母對立衝突......

以上的困擾令家長們煩惱,也是孩子教育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家長如何做才能陪伴孩子順利渡過成長的各個關鍵期呢?

北師大教育集團京師雲校素養課程「心育名師講堂」第四講特邀請我國著名學者、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楊鳳池教授為廣大師生與家長們分享《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問題對策》。

楊教授分享他凝練的「一個中心、兩個基點、三個誤區、四個重要問題、五個成長關鍵期」,幫助家長們一個想法、一種態度、一種方式!讓我們的孩子從此大不相同

本期嘉賓介紹

楊鳳池,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註冊心理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全國心理衛生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特邀專家主持。2014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5年榮獲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突出貢獻獎。

搜狐教育·名師課

為助力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 「停課不停學」,搜狐教育推出搜狐教育·名師課。特殊時期,每期邀請一位教育界校長、名師及跨界名人通過直播、視頻等方式為「在家上學」的學生及家長朋友們分享家庭教育、親子閱讀、課程學習、素質教育等方面的優質課程。

楊鳳池: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問題對策

楊教授指出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有幸福感,孩子心理健康的四大標準:

1.能夠理性認識現實

2.情緒愉快穩定

3.具備堅強的意志

4.性格發展健全

怎樣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01. 一個中心

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長為中心。現在的孩子們為什麼過著好日子還不覺得幸福呢?主要是心理上缺了營養,缺少了愛。從小培養孩子的幸福感需要爸爸媽媽共同的努力。

爸爸必知的三件事:

Ø 微笑:見著孩子多笑笑,自然而然的擁抱,給孩子表揚和鼓勵,表達做為爸爸對孩子的認可、支持與關愛。

Ø 慎用體罰:孩子犯錯誤爸爸要寬容大度,擺事實、講道理,但是不能輕易體罰。

Ø 注重情感交流:體現出父愛,將對孩子的愛傳遞出來,孩子就會有幸福感。

媽媽必知的三件事:

Ø 0-3歲: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這段時期如果母親的關愛不夠,指責過多,孩子的反抗就會比較強烈,幸福感會受到破壞。

Ø 4-6歲:需要將爸爸引入對孩子的照顧與影響中。父親缺位的情況下,孩子到了青春期在情感處理方面更容易產生較多的困惑。

Ø 不斷調整教育教養的方式: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要從全方位呵護慢慢「後撤」,讓孩子自主、獨立發展。

總之,教育孩子不能圖家長自己解氣,需要有一定的隱忍與寬容。教育孩子不能把滿足自己的願望、滿足自己的期待、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情結作為目的,一定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中心。換一種想法、換一種態度、換一種方式,孩子有可能發生積極的變化。

02. 兩個基本點

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長

家長需要明白要讓孩子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同時讓他失去「他應該失去的」。楊教授舉了一個他曾接診的案例:某中學生輟學,通過了解家長利用自己的權利可以隨意的為孩子安排擇校,孩子想什麼時候上學就什麼時候上學,想在哪上學就在哪上學,所以孩子對上學失去了主動性與責任感。案例中孩子父親用自己的能幹,剝奪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機會,扼殺了孩子學習與生存的動機。這樣的父母用自己認為的「愛」反而傷害了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成長。

讓孩子在肯定中成長

賞識教育就是要賞識「孩子應該被賞識的行為」。提倡表揚、肯定與鼓勵並不代表不能進行批評,小的錯誤可以被忽略,尤其是無心之過更應該被「視而不見」。對嚴重的錯誤一定要批評,但需要注意要做到溫和的批評,不能訓斥、責罵,要注意對事不對人。

03. 三個誤區

(一)重物質滿足、輕精神交流

楊教授舉了一個自己在教育女兒過程中的例子:女兒上小學時,一次媽媽出差,爸爸做好了飯,女兒卻想吃麥當勞。這種情況下,爸爸與女兒進行了溝通交流,最後讓孩子明白了想吃麥當勞沒有錯,但是爸爸做好了飯就不適合馬上去吃,如果能在媽媽不在家的時間裡好好的表現,等媽媽回來一家人一起去吃。這個例子告訴家長們,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直接進行滿足,應該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不僅表達了愛,也說明了道理並進行了教育。

(二)重智商、輕情商

很多孩子在家什麼家務都不做,不尊重家長,來客人也不懂禮貌,只會學習。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怪異的行為,不會與家長、同伴相處。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並不代表孩子的心理就一定健康,在鼓勵孩子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孩子情商、良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三)重學齡後、輕學齡前

有些家長由於一些原因在孩子學齡前的時候把孩子放到老人家裡進行「代養」,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再把孩子帶到身邊。孩子在人生初期監護人、生活地點都一直在變化,導致孩子沒有形成穩定的客體關係,因而安全感以及對人的信任感都受到了傷害。回到父母身邊慢慢長大,到了青春期親子衝突就會爆發。

當家長決定生孩子的時候,就要下定決心放下事業,自己把孩子帶大,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孩子3周歲之前家長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到了3周歲之後再慢慢「後撤」,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一定要完全「撤」出來。

楊教授分享很多孩子在初二、高二出現嚴重的厭學問題,追溯根源,孩子的早期生活監護人都不穩定。為人父母一定要掌握科學的育人理念和方式方法。

四個重要問題

(一)表揚與批評的技巧

要對孩子進行批評的時候,要先進行總體的表揚、肯定與鼓勵,讓孩子感覺到家長不滿意的就是某一件事,總體上家長對孩子是滿意的、肯定的。要肯定和突出孩子的好品質,強化和鞏固優點,然後再提出批評。批評的應該是具體的事,而不是孩子本人。

(二)對網絡成癮的孩子的幫助

孩子一天到晚上網、玩遊戲是很多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對網絡和遊戲成癮的孩子,關鍵要改造家庭環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一項關於網絡成癮的研究發現,網絡成癮的孩子與其家長的情感及其淡漠,家庭中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冷漠。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因為家庭氛圍不溫暖,在網絡中能夠得到好的感覺。當孩子網絡成癮的時候,家長要先反思自己的家庭氛圍如何。改變孩子網絡成癮的辦法是跟孩子一起玩,在與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指責、批評的方式來減少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的「好的感覺」。

(三)讓孩子考出好成績

怎樣能讓孩子自主的愛學習?家長要做對兩件事,一是培養對學習的好感覺,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有樂趣的事,學習特別容易獲得肯定。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兒,讓孩子覺得克服困難不可怕,成績好就是光榮,就會獲得表揚和鼓勵。二是家長需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家長也要愛學習。

(四)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厭學的孩子一般意志力薄弱、家裡嬌生慣養。可以通過適當培養孩子做家務來鍛鍊意志力,不做家務的孩子容易學習走神,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五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0-1歲:建立信任感,母嬰聯繫很重要。

1-3歲:這個時期,父母要用恰當的言語引導孩子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維,而不是自我中心。

3-6歲:孩子有性別的認同,趨向與異性父母更親近的情況,父母要注意保持等距與孩子交往。

6-12歲:遊戲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所有愛玩遊戲的孩子,都是有愛學習的素質的。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愛學習的,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12-17歲:青春期要注意理解孩子,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波動不是病,是正常的反映。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幾點:

Ø 寬容孩子,孩子犯錯不要大驚小怪。

Ø 不要一味地干預、控制孩子。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身後,跟著孩子前進,跟到適當的時候再引導。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不求助,家長則不要主動干預或幫助。

Ø 鼓勵異性交往。孩子可以在異性交往中認識自己,進入與自己匹配的性別角色,這比任何的理論教導都有效,這種交往是未來戀愛的「早期練習」。

· 結語 ·

楊鳳池教授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諮詢與輔導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兩期課程分享緊緊圍繞「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長為中心」展開,為家長們闡述了當前孩子心理問題的成因、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培養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性與方法等,希望能夠對家長們有所幫助。(來源: 北師大京師心育)

關注「搜狐教育」獲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若有意洽談搜狐教育採訪、合作等事宜,請發郵件至cpcedusohu@sohu-inc.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