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回到古代,想結婚難不難?

小染學歷史 發佈 2020-04-03T14:33:46+00:00

因此,「結婚」讓很多年輕人望而生畏,甚至有不少人會想,一輩子就這樣一個人算了。在上古時期,婚姻制度和今天不一樣,結婚是不難的。

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結婚」是個老大難的事。很難遇到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你,這是主觀上的「結婚難」。婚禮的繁瑣程序和諸多準備是客觀上的「結婚難」。因此,「結婚」讓很多年輕人望而生畏,甚至有不少人會想,一輩子就這樣一個人算了。那古人結婚難嗎?

在上古時期,婚姻制度和今天不一樣,結婚是不難的。無論是群婚制,還是搶婚制,婚姻都是相當隨意的。確切地說,那時候並沒有嚴格的婚姻,大家開心就好。進入文明社會後,一夫一妻制形成,婚姻就變得重要而繁瑣了。

古代儒家社會,很少有自由戀愛,因為在保守的主流價值觀下,未婚男女很少有接觸的機會。古代大部分婚姻都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白了就是在長輩安排、媒婆介紹後結婚。這種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在婚禮前都不一定見過彼此,也就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了。所以,古代的包辦結婚不會存在「主觀上的結婚難」。近年來,大齡男女們知音難覓,很多人又開始懷念起「父母之命」式的包辦婚姻了,管他喜歡不喜歡,至少省事。

如果我們回到古代,想找個心儀的人結婚,到底難不難?

那麼我們就來重點說說古代「客觀上的結婚難」——繁瑣的程序。早在先秦時期的《禮記》中,就規定了婚禮程序的六個步驟,稱為婚姻六禮,這六禮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我們具體說說這六個步驟。

第一道程序:納彩

首先是納彩,其實質類似今天的求婚。分為兩步,先提親,後納彩。古人的求婚不需要情侶雙方出面,有媒婆和家人就夠了。納彩前,媒人要去女方家提親。提親的時候,媒人要介紹一下男方的個人概況和家裡的情況。這時候,媒婆的三寸不爛之舌就派上用場了,必須把男方神吹一頓。《笑林廣記》里有這樣一個段子:

古時候有個窮小子,天天為生計發愁。鄰居就逗他:你只要找媒婆說道說道就好了。窮小子不解地問:難道媒婆有什麼發財良方能讓我飛黃騰達?鄰居笑著說:無論多窮的人,經媒婆的嘴一夸就發跡了!

媒人提親成功後,男方的家人就要準備去女方家正式納彩了。納彩的「彩」,跟今天的彩禮是一個意思,但還不是正式的彩禮,只能算見面禮。

古代納彩一般送大雁。為何用大雁呢?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雁這種候鳥「木落南翔,冰伴北祖」,是一種順乎陰陽往來的動物,用雁納彩,象徵順乎陰陽之意;

另一種說法認為雁代表忠貞,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用雁納彩象徵對忠貞的追求。如果條件不允許,納彩時找不到雁,也可以用鵝來代替,古人把鵝看作家雁。

第二道程序:問名

所謂問名,是托媒人去問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有的朋友會疑惑:問個名字還用特意搞一道程序?找人一打聽不就完了嘛!不要小看古代女子的名字,未婚女子的名字只有家人知道,對外是保密的。即使在家,家人也只是呼喚其小名,估計就是為了保密大名。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去的話,不要輕易問女孩的名字,否則會被認為你想娶人家!

古代問名的時候,除了問女孩的名字,還要問生辰八字。古人很迷信,問來女孩的生日時辰後,還要找人占卜一下,看看和自家孩子的生日時辰是否匹配,是吉是凶,然後決定成婚與否。今天這個傳統在年紀大的長輩那裡還有遺風,聽說晚輩有對象了,有的長輩就會說「找個人好好算算」吧,看看是否合適。古人有時也將「問名」程序簡化,甚至與納彩合二為一。

第三道程序:納吉

問名後男方家要找人占卜,一般都會得出吉利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吉利,那一定是給占卜者的賞錢少了,否則就是男方想以此為藉口取消這門婚事。如果占卜順利,男方就要把吉利結果告知女方,實際上就是對這門婚事再次表示確認。這一程序稱為「納吉」,意為把好消息告訴你,後世又稱此為「訂盟」,其實質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訂婚」。

第四道程序:納徵

「納徵」就是男方家給女方家送聘禮,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給彩禮。那古人的彩禮都送啥呢?按照古禮,彩禮主要有三類:一是「玄縹」,就是用深紅和淺紅兩種顏色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當時五匹為一束,也就是送去五匹長的帛;三是「儷皮」,就是成雙的鹿皮。看來古人最初還是比較淳樸的,送的彩禮基本上都是結婚過日子的居家用品。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那時物資匱乏的表現。改革開放前大家送的彩禮基本上也都是水盆、暖瓶、被罩之類的居家用品。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基本不送東西了,都改送錢了。因為生活富裕了,大家啥也不缺了,就缺錢。古代也是這種情形,最初送皮帛等禦寒之料,後來就主要送真金白銀了。所以,古人也稱其為「聘金」或「納幣」。

古人送的彩禮數額的確很高,但並不是「來而不往」的單向送禮。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禮,女方家同樣也要置辦豐厚的嫁妝。特別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風。很多時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蘇軾的弟弟蘇轍,為了給女兒置辦嫁妝,特意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好地,湊了「九千四百緡」錢嫁女,他在日記里說這叫「破家嫁女」。九千四百緡就是9400貫,咱們前面算過,宋朝一貫錢的購買力摺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說蘇轍給女兒置辦的嫁妝摺合今天700萬元左右。厚嫁之風在江南地區尤甚。南宋有個叫鄭慶一的女子出嫁,嫁妝包括500畝土地、30間商鋪,還有10萬貫銅錢——這些東西拿到今天得上億了!

古人嫁女為何要給這麼多嫁妝呢?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是貼補家用,讓女兒的婚後生活更舒適些。在宋代,女性擁有一定的財產權,女方的嫁妝婚後歸自己支配,夫家不能隨意取用,否則會被人瞧不起。

此外,厚嫁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嫁妝越多,女兒婚後在夫家就越有地位。《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了一個有關嫁妝的故事。說宋朝秦檜投降金軍後被外派任務,其妻王氏擔心自己被丟下,就故意吵鬧說:「我嫁到你們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妝就有20萬貫,我父親給這麼貴的嫁妝就是想讓我和你共度餘生,你現在想把我丟在這裡嗎?」這段對罵是故意演給金人看的,金人最終同意了王氏隨秦檜同行,看來金人也知道這麼貴的嫁妝是不能「辜負」的。

第五道程序:請期

納徵之後是不是就要結婚了?別著急,還有第五道程序叫作「請期」。就是男方家擇定婚禮的日期,備禮告知女方家,並徵得其同意,民間俗稱「提日子」。這道程序也比較簡單,但也要占卜,也要送禮。送的禮比較簡單,一般還用大雁。哈哈,大雁招誰惹誰了?

最後一道程序:迎親

婚姻六禮的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迎親,即我們今天常說的婚禮儀式。迎親禮是古今婚姻中最為繁縟的儀式,還總在變化。但無論怎麼變,無非兩類環節,第一類是家庭關係的確認,比如新婦在男家的「認大小」「斟酒」「獻茶」等;另一類是對新人們的祝願,如「獻四喜湯」「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晉禮」等。

通過以上對古代婚姻六禮的敘述,你是否感覺到有點腦袋疼?是不是感覺結個婚有點難?可是無論古今,結婚都是頭等難的事!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婚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