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流行的這場怪病 元兇到底是誰?

光明網 發佈 2020-04-03T14:34:44+00:00

60多年前,當地漁民相繼出現如手足麻痹、面部痴呆、視力下降、神經異常等症狀,經診斷這些人都患上了一種神經類疾病。

如果不是水俁病,日本水俁灣未必為世界所知。60多年前,當地漁民相繼出現如手足麻痹、面部痴呆、視力下降、神經異常等症狀,經診斷這些人都患上了一種神經類疾病。經過調查發現,水俁病其實就是汞中毒,是當地居民長期食用含有甲基汞的海產品所致,水俁病如今已成為一類疾病的專有名詞,是有機汞所致的一種慢性汞中毒疾病。

不久前,好萊塢巨星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電影《水俁病》亮相柏林國際電影節,讓60多年前這個因環境污染而造成的悲劇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與此同時,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近日公布了最新發現,他們表示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的甲基汞,並非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元兇。

對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獻剛表示,多年前,人們普遍認為甲基汞是水俁病元兇的結論,此次公布的新發現重啟了人們對於汞中毒的爭論,也讓水俁病的元兇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六十多年前怪病席捲水俁灣

如果不是60多年前流行的一場怪病,被譽為「九州地中海」的水俁灣也不會為世人所知。這個日本小城市海產豐富,漁民們靠海謀生。1955年開始,當地漁民相繼出現如手足麻痹、面部痴呆、視力下降、神經異常等症狀,經診斷這些人都患上了一種神經類疾病。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這種怪病,並越來越多的人因此死亡,連嬰幼兒都不能幸免於難。

「這種怪病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經過調查發現,『水俁病』其實就是汞中毒,是當地居民長期食用含有甲基汞的海產品所致,而甲基汞則來自當地企業智索公司向附近海域排放的廢水。」胡獻剛介紹。

智索公司生產的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製造過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劑,這使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汞。而後汞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汞在水中被魚蝦食用後,轉化成甲基汞。甲基汞通過魚蝦進入人體,侵害全身。進入腦部的甲基汞會使腦萎縮,損壞神經細胞,破壞掌握身體平衡的小腦和知覺系統。

「水俁病如今已成為一類疾病的專有名詞,是有機汞所致的一種慢性汞中毒疾病。」胡獻剛介紹。

甲基汞是最有可能的污染物

「其實最初水俁病發生過程的證據也不是非常充分。」胡獻剛解釋說,由於當時檢測手段、科學認識的局限性,人體、動物甚至水體中汞形態的分析都不是很充分,直至今日生物及環境中汞形態及轉化的研究仍然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內容。當時主要是通過患者發病的症狀、甲基汞中毒發生的症狀、化工廠廢水的排放,初步判斷由化工廠排出的含汞污水導致。通過檢測受污染水體中的魚類,科學家們發現魚類體內含有大量的汞,而後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導致發病。

隨著人們的推測,在1959年,水俁病肆虐之時,一位在智索工廠工作的醫生找了十隻貓進行實驗,將工業廢水與貓食混合。吃過該污染貓食的貓開始抽搐,在死前癱瘓。這位醫生解剖了其中兩隻貓,分別編號為400和717。它們的行為和大腦損傷表明了所患疾病與當時肆虐的水俁病相同。

「在水俁病或類似的汞中毒案例中,在被污染的魚和患病的人體內,通常能檢測出甲基汞等有機汞的存在。」胡獻剛介紹,汞可以分為有機汞和無機汞兩種存在形式,無機汞比如氯化汞很難通過人的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影響到人的腦部神經系統。甲基汞等有機汞,能通過血腦屏障,使人發生神經性疾病。甲基汞毒性很強,只要有挖耳勺半勺的量就可能會毒死人。

工廠所選的催化劑氯化汞和硫酸汞本身雖然也有毒,但都屬於無機汞。然而它們在海底泥里能夠通過一種叫甲基鈷氨素的細菌作用變成毒性十分強烈的甲基汞。甲基汞每年能以1%速率釋放出來,對上層海水形成二次污染,長期生活在這裡的魚蝦貝類最易被甲基汞所污染。據測定水俁灣里的海產品汞含量已超過可食用量的50倍。

胡獻剛解釋,患者體內肯定含有多種有機汞,這個是可以檢測到的,但是當年對於人體檢測的數據是否嚴謹已無從考究,到底有多少統計學意義價值也不好確定。不過甲基汞是最有可能導致神經疾病的污染物,也是目前為止公認的水俁病元兇。

最新光譜結果沒在樣本中找到甲基汞

近期,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x射線光譜學家和同事在美國斯坦福同步輻射光源下重新分析了編號717的貓的小腦樣本。也就是用x射線對其進行爆破,並分析特定分子指紋的光譜結果。通過檢測,科學家們發現,最符合光譜的分子根本不含甲基汞,取而代之的是,樣本中3/4似乎是另一種汞有機化合物(α—乙醛汞),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化合物可能直接來源於工業廢水。

研究團隊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一發現表明,此前人們認為的甲基汞是水俁病中汞普遍存在形式的結論應該被重新審視,甲基汞在汞中毒中沒有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他們認為,由於之前的研究使用了不靈敏的檢測技術,因此錯過了水俁樣本中汞的主要形式。

「目前檢測甲基汞主要通過原子螢光、色譜質譜等技術,加拿大科學家此次採用的是X射線技術,主要用於檢測汞的各種存在形式。汞的分子指紋通常指的就是汞的各種存在形式,比如各種形態的有機汞、無機汞甚至顆粒態的汞,這種方法的檢測結果準確度還是很高的。」胡獻剛介紹,雖然通過X射線技術測定汞的形態有好的一面,但是也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由於生物體太複雜了,X射線的能量比較高,檢測時可能破壞貓小腦組織的原有成分,有可能會改變原有物質的性質。

「加拿大科學團隊通過重新檢測當年貓小腦的樣本也證實含汞,但是甲基汞的含量比較少,以硫化汞為主。而後他們通過計算機進行計算,推測硫化汞可能是從另一種有機汞轉化而來的。」胡獻剛表示,目前他們的結果部分來源於計算機推測,還有待進一步檢測這種新的含汞有機物的比例。

「除此之外,在加拿大科學團隊的重新檢測試驗中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胡獻剛分析,比如編號717的貓的小腦樣本當年就是用於實驗推測的,能否準確反映人體的暴露情況首先就打了一個問號。而且經過60多年的漫長保存,樣本的組織有可能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降解、轉化成其他存在形式。

世界上不少科學家也針對此項最新發現提出了質疑。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環境科學家表示,這種新的汞化合物可能是貓新陳代謝的產物,也可能是樣本長期保存的產物。即使水俁病源於直接從工廠噴出的廢水,但患者直接接觸到的是食用海鮮中的汞。

「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加拿大科學團隊的確是通過現代檢測手段,明確檢測出樣本內含有較多硫化汞,繼而推算出α—乙醛汞的暴露方式。因此此次新發現的科學性不能完全否定,科學鼓勵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胡獻剛表示,目前加拿大這個科研團隊決定擴展研究樣本,計劃對保存在日本國立水俁病研究所的水俁病受害者樣本進行檢測,希望為α—乙醛汞為水俁病元兇找到新的證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