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 | 慈悲者常安樂

中華網佛教頻道 發佈 2020-04-03T15:38:31+00:00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三》省思:《四十二章經》云:「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佛陀凈住王舍城時,提婆達多常以諸多詭計殺害佛陀,但始終不能成功。

有一次,南天竺國來了一位婆羅門,他精通咒術及配製毒藥。提婆達多來到婆羅門的住處,請他配製了毒藥,並將毒藥灑在佛將路過的上空。結果,風一吹,毒藥反而吹到自己頭上,因而中毒昏厥在地。生命垂危之際,即使遍尋名醫都無法醫治。各大市場平台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了解專業佛教知識。

阿難將這件事情稟告佛陀:「世尊,提婆達多,被毒欲死。」

佛陀心生憐憫說:「我成佛已來,於提婆達多,常生慈悲,無噁心者,提婆達多,毒自當滅。」話一說完,提婆達多身上的劇毒便消失了。


在場的比丘們請問佛陀:「希有難得的世尊啊!提婆達多常以噁心加害於您,為何您還要救他呢?」

佛陀說:「提婆達多不是只有現在想要害我,早在過去世就如此了。」

比丘們便問:「過去還有哪些事呢?」

佛陀說:「過去世,在迦屍國的波羅奈城中,有兩位輔相,一位名為斯那,一位名為惡意。斯那為人正直,所言所行都如法如律。但惡意常常做壞事,性情詭媾奸詐。

一次,惡意對國王進讒:「斯納想要叛變。」國王就把斯那囚禁起來。

這時,空中傳來諸天善神的聲音:「斯那是賢人,沒有過失與罪惡,為何要將他囚禁呢?」同時,護法龍天、文武百官及人民也說了同樣的話,國王便釋放了斯那。」各大市場平台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了解專業佛教知識。

「又有一次,惡意盜取國王金庫中的寶藏,暗中藏在斯那的家中,隨後向國王告密。國王這次不相信惡意了,並且告訴他:「你因為嫉妒斯那,所以才經常想要害他吧!」

國王下達命令:「把惡意抓起來,交給斯那,任憑斯那處置他吧!」然而,慈悲的斯那不但沒有殺害惡意,還教惡意向國王懺悔。

惡意雖然知道自己有罪,不但不悔改,還想要報復。他來到毗提醯王的住處,做了一個名貴的寶篋,裡面藏了兩隻毒蛇,並讓毗提醯王派遣使者,將寶篋送給國王和斯那。使者傳話說:「只有國王與斯那可以一起打開寶篋,千萬不可讓其他人看到。」

國王看到如此珍貴精緻的寶篋,非常歡喜,便傳喚斯那一起來看。睿智的斯那向國王說:「遠方送來的寶物,不應該獨自欣賞;遠方送來的果食,不應該立即食用,為什麼呢?因為心懷惡意的人,能利用這樣的機會傷害他人。」

國王聽不進諫言,說:「我一定要看!」斯那懇切地再三勸阻,國王卻不理會。使者也向國王說:「不要聽信斯那的話,國王您自己欣賞,不要讓其他大臣看到。」

國王打開寶篋,一看之後眼睛就失明了。斯那哀痛憂苦,悲傷欲絕,擔憂地派人遠到他國尋找良藥。最後,終於找到了可以治病的良藥,把國王的眼睛治好了。

當時的國王,就是舍利弗的前世,斯那就是我,惡意則是提婆達多。」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三(三十四)》


省思:

《四十二章經》云:「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心中充滿惡意,乃至陷害他人的人,不但無法得逞,往往會自食惡果,將自己推向絕路。

佛法告訴我們,「萬法唯心」,心起一念慈悲,整個世界便充滿祥和,十方諸天恆擁護,隨所住處常安樂。即便遇到逆境惡緣,常懷報冤行想,逢苦不憂,甘心甘受,便能消除舊業、化解是非,將惡緣轉為善緣。慈悲心是成佛的正因,覺悟的行者應常懷慈悲,利樂有情,於利他中完成自利。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