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的管理:博望之戰——給劉備的領導力點讚

王封臣 發佈 2020-04-03T21:18:41+00:00

當時的背景我們都知道,北方的曹操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等勢力,統一了北方,下一步他把矛頭指向了荊州劉表、江東孫權。

三國里的管理:博望之戰——給劉備的領導力點讚

王封臣

《三國演義》里的「火燒博望坡」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當時的背景我們都知道,北方的曹操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等勢力,統一了北方,下一步他把矛頭指向了荊州劉表、江東孫權。劉備寄居在劉表荊州的新野小縣,一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最近特別好,剛剛請來了諸葛亮聘為軍師,就是他的職業經理人,也可以說是常務副總裁,幫他練兵。

曹操聽說後,比較擔心,怕劉備羽翼豐滿,於是就派夏侯惇為主帥統兵十萬,兵發新野。

許昌這一動兵啊,新野的劉備、諸葛亮就知道了。劉備雖然現在得了諸葛亮,但劉備的心是沒底的——我聘請的這位小我二十多歲的「常務副總裁」,到底行不行?一沒學歷,二沒案例,只是朋友推薦,只是外面有個虛名——伏龍雛鳳得一可安天下。誰知真的假的啊?是不是他自己炒作的?「要娶就娶我鳳姐」不和這種傳言一樣麼?即便是孔明確實有能耐,但是我手下這些資源也不足啊。

劉備心裡沒底。也就是說此時,劉備的壓力巨大。

劉備的壓力

作為一個小「公司」,小「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劉備現在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這種壓力是來源於內外兩部分的

外部壓力:

1、 曹操大軍隨時入侵(大企業隨時可能兼并你)

2、 荊州地盤隨時丟失(投資人撤資)

3、 缺乏盟友別無他路(孤立無援)

內部壓力:

1、 人事關係沒有捋順(人事矛盾)

2、 各種資源嚴重匱乏(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嚴重匱乏。「人不滿三千,將止關張趙雲,城小失修,糧草不濟」)。

3、 品牌堅守包袱沉重(一直堅持的「仁義」的品牌策略還要不要執行?)

所以現在壓力最大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諸葛亮作為一位「職業經理人」大不了干不好我走,跳槽,我有名聲了,有經驗了,跳到曹操、孫權那裡,待遇都能保障,所以,諸葛亮此時失敗了,只不過最多是失去了他的理想。而劉備此時若是失敗,就不僅是理想了,身家性命全都沒有了,多少年積累下的品牌資本也毀於一旦。劉備壓力能不大麼?大了怎麼辦?劉備來了個絕的——編帽子

劉備起步的職業就是織席販履,手工藝編制製品是人家拿手活,這兩天沒事兒他就天天坐到那地方編帽子——給關羽編個,別總戴你那個綠帽子了;給張飛編個;送小龍龍一頂;送小亮亮一頂……

諸葛亮拿到帽子不高興了——我羽扇綸巾啊,沒聽說過我羽扇草帽的!不像話!當然,諸葛亮生氣不在這兒,當時他問了劉備一句話:「明公無復有遠志,但事此而已耶?」我說劉總,你還有遠大的志向嗎?您在我的茅廬之中說的那番話呢?又要統一天下,又要拯救黎民的。這話還算不算了?我可是為了實現我們「企業」的願景才來輔佐你的。你不能天天打高爾夫搓麻將編草帽啊?」

劉備怎麼說?「吾聊假此以忘憂耳。我這不是愁的嗎?才編個草帽聊以忘憂啊。」

其實,劉備在這裡只說了在企業面臨巨大生存壓力時期,自己作為一位領導者卻去編草帽玩的一個小原因,還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什麼?作為一個領導,在團隊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自己必須要表現出絲毫不亂的外相。甭管你心裡怎麼緊張,壓力怎麼巨大,晚上躺床上睡不著,白天在員工面前也必須裝著精神充沛,昨晚上睡得很香。這就要求管理者對自己有更強的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因為你的情緒和行為直接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情緒和行為。你要焦急,團隊就無措。你要抓狂,團隊就崩潰。劉備現在沒事兒就坐在太陽地兒那兒編草帽,悠哉游哉,給團隊什麼信息?我根本不怕曹操。信息下的信息是什麼?為什麼不怕曹操?我現在不跟原來一樣了,我有軍師了,我的軍師是臥龍先生諸葛亮,有他在曹操根本不在話下!

所以,劉備編草帽——一舉三得。即緩解了自己的壓力,又穩定軍心,還從行動上給下屬一個信息——我十分信任目前的「職業經理人」諸葛亮先生。

可是這位職業經理人究竟管不管用?劉備現在心裡也是沒底的。但是,我既然用了,我就必須給予這個人100%的信任和支持。

這時,夏侯惇十萬大軍來侵的消息傳來了。劉備更緊張了,馬上叫來了關羽、張飛商議對策。這說明什麼?諸葛亮當時還不是「自己人」。

作為一個「家族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最關鍵的是須要在信任度上成為「自己人」,但同時從關係上要注意有別於「自己人」,就是別把自己不當外人。所以,家族企業的職業經理人不好當。當然,關於諸葛亮怎麼做好職業經理人的,不是本文的重點,以後有機會專門講諸葛亮的時候再說。

總之,劉備現在還沒有真正把諸葛亮當「自己人」,遇到了重大問題,首先還是想到了關羽、張飛這兩位弟兄們。為什麼?我覺得沒有太複雜的原因,習慣而已。家族企業多少年了,遇到大事兒就找倆兄弟,已經成為了習慣。現在遇到事情上了,第一時間又把兄弟找來商量,習慣使然。這就說明劉備目前正是處在了轉型期。既然是在轉型期,一些事情就不能轉的太快。比如原來遇到大事兒,劉備首先就會和關張商量,如果,現在一下子轉成,遇到大事了,就不搭理關張,馬上找諸葛亮商量。關張會有什麼感受?本來劉備說個得到諸葛亮自己就如同「如魚得水」了,倆人還吃醋呢。如果一下子,把倆人踢出核心管理小組,只會激化目前的內部矛盾。現在,不是時宜!他們會認為你不信任他們了,他們會認為我跟著你出生入死吃過那麼多苦、受過那麼多的累,你全忘了,還不如一個空降的人幾天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呢,他們會覺得自己很「不值」,會很受傷。

所以,從姿態上講,最高管理者遇大事要與舊管理小組的老成員商量,但要聽從新管理者的意見。這叫「喜新不厭舊」,或叫「尊老愛幼」,老人是要給予充分的尊重的,但你可以把「愛」給新來的人。

當你這時候親近了老幹部一下,老幹部的內心是很高興的。但,他們畢竟是在吃醋中,不服諸葛亮的。其實,這種心理我們很容易理解,不服是正常的。我們常常會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企業管理者在選用某個部門經理或某一高級職務的時候,不從內部提拔,反而從外部空降。對中國人來說,永遠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空降的人到了公司,必然會引起舊員工舊親信的敵視,不服氣,這是很正常的。如果,這時候,作為最高管理者,你去尊重了老幹部,他們在高興之餘,還會幽怨地說一些酸溜溜的牢騷話。這就如同,你在談戀愛,但最近你和另外一個女孩子走的挺近,不一定說你跟她就有什麼愛慕之情,純屬欣賞吧,但被你女朋友知道了。當你有天向女友表達愛意的時候,女友心裡其實很高興的,但嘴上會怎麼說:「愛我幹嘛?我有什麼好啊?你該愛某某去啊,她多好哇,你不天天說她好麼?」人都一樣。

當劉備招來關張詢問如何應對曹兵的時候,張飛張口就說了一句:「哥哥何不使水去?」你不是天天念叨,你得了孔明是「如魚得水」嗎?合著原來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是沙子,你活不了?既然孔明那麼厲害,你還問我們幹什麼?讓他來來唄。

這是人的一種很正常的反應。但正常的反應往往是最不該表露出來的。作為一名老員工,尤其不能表露出自己對領導重用新人的不支持,這樣做是很愚蠢的。當然,作為張飛,他就是這種性格,直來直去。你看關羽就沒說,沒說不代表心裡不這麼想。只能說關羽的情緒管理要比張飛做的好。

面對老部下給了自己這麼一句話,作為領導是非常不高興的。你作為一位老員工,不但不帶頭支持我的工作,還說一些風涼話。這要是在平常,劉備肯定訓斥上了。但是,此時,劉備沒有責怪張飛。為什麼?不是批評人的時候敵人大軍壓境,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搞好內部團結,一致對外,任何不利於團結的事情不做。劉備也知道張飛就是這樣的破嘴,說話不經過大腦,有什麼說什麼,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難管理,跟關羽不一樣,表面什麼都聽大哥的,其實骨子裡傲的不得了,有自己的主見,反倒不好管理。

這時,劉備說什麼?他回答了一句話:「智賴孔明,勇須二弟,何可推調?」三弟啊?話不能這樣說。孔明是厲害,但他擅長的是動腦子、出計劃。執行層面還得仰仗著你們兩位兄弟。到現在了,你們倆是我最親的人,說到家,我還得靠你們倆。這不是麼?遇到大事兒了,我還是先跟你倆商量。既然,你提出來了,要我找孔明,好!我現在就找。

於是,劉備把關張打發走後,就把孔明叫來了。劉備很懂管理,什麼級別的會議什麼人參加。現在是企業核心高層戰略會議,對不起,不該參加的人員一律不讓參加。這一點,有很多管理者做不到。「我們要開個會,那誰誰你願意參加也行啊,也談談看法。」它是什麼級別啊?這會跟他的部門相關不相關啊?對於他的意見要採取什麼樣的重視程度呢?如果管理者不考慮這些,只是覺得「多個人參與討論有什麼不好?這不是民主嗎?」,那就會導致會議效率極為低下,該說的出於各種顧慮沒說,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光說不負責。你看我們平常是不會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事,這就是主昏不明。

劉備很英明,先跟關張走了趟形式,然後立刻打發了關張——我要跟「常務副總諸葛亮」先生開決斷性戰略會議了,你們先工作去吧,回頭讓諸葛總把會議精神下達給你們。

劉備請來了諸葛亮,問:「現在曹兵將至,先生有何良策啊?」我請你出來,你寸功未建,光練兵也不成啊,現在你得給我交份卷子啊。

諸葛亮現在是胸有成竹,為什麼?職業經理人一定要在具體困難來臨時想到董事長前面去,給董事長提出具體、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職業經理人不僅要提策略還要講實施。諸葛亮早已經做足了功課和準備,有了主意。但是,面對劉備的提問,諸葛亮沒回答,而是直接向劉備提出了一個尖銳性根本問題。什麼問題?請問我是不是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再直白些,你真的能夠把總經理該有的管理權教給我麼?注意,你要是交了,你以後只許對著我,我向你負責,其他人向我負責,你不能越級指揮他們。這樣的權力下放,你干不干?你放心不放心?

記住,如果你要做為一個上面還有管理者的管理者時,在接受這個職位的時候一定要把這樣的話說到前頭,一定要給你的領導明確你的職權,否則未來會很麻煩。

有很多領導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我已經讓你坐這個位置了,就說明我讓你擔起這個位置的擔子,你大膽去做就成了,怎麼還要我明確這個問題啊?

當然要明確,因為這裡牽扯到兩個重要層面的問題。

一個是我的上級管理者,就是領導你。我現在要明確的是:你真的捨得把權力下放給我麼?這關係到你信不信任我,關係到你的管理模式的問題。有很多領導其實是捨不得放權力的,或者不放心放權力的,或者任意放權:

捨不得放權,導致有我沒我都一樣,我跟著你沒前途,因為你是個權力狂,大權必須掌握在你的手中。這樣,我沒法真正的管理下面,最多充當你的一個傳話筒好了。比如項羽就屬於這樣的,手裡拿著印綬就是捨不得給人家。這樣的人最終可想而知,所有有才華的人都會離他而去,沒有前途的。

不放心放權,你不相信任何人,你懷疑任何人。說的好聽把權力放給我,其實到事兒上,你就會下來指手畫腳,甚至到一線指揮。到那時候,我不得不根據你不斷變化的指示,來朝令夕改。這樣的管理者也很多,比如那位蔣委員長,就是一個典型。永遠不放心把權力放給一線作戰人員,坐個飛機到處指揮。

任意放權,你本來把這項工作交給我了。沒想到我幹著幹著發現其他人也在幹這件事兒。我本來把分工計劃好了,結果等我部署的時候,有人說了:對不起,我沒法領任務,因為劉總安排了我一個其他的事情。這樣也很難做。

第二個,就是對我的下級你要明確。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你讓我做管理者,你必須發個正兒八經的公文,告知所有的人:他們的頭是我,他們必須聽我的號令。同時,你要明確我的權力,如果有人不聽從,我可以如何處罰。

你先把這兩個方面明確了,至於打好仗打不好仗,這是我的事兒。也可以說,和這個相比起來,那不算事兒。

怎麼明確?諸葛亮很聰明,作為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不僅懂得爭取權力,而且要懂得給上級領導提出我要的是什麼,你該如何給。而不是讓上級去猜。要知道,有很多領導不是不會猜,而是很會裝,我明知道你想要那些東西,但是出於某種目的,我寧願跟你含糊著,我裝猜不著,不知道你想要幹什麼?中國人很講究面子,往往很多人不願意把話說白了,不好意思伸手向領導要東西——行,先這麼幹著吧。一干就出事兒。

諸葛亮不這樣,你用我就要完全把權放給我,我實話告訴你吧,「但恐關、張二人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我就是害怕你那倆哥們不聽我的,你要想讓我指揮,請把你的佩劍和印綬交給我。我看看你肯不肯完全放權。

劉備怎麼樣?好領導。二話沒說,不用多說了,我明白了,要劍印,全給你,我在這個項目上都聽你的,你派兵吧。

就這樣,諸葛亮拿到劍印之後,吩咐一聲:「擂鼓聚將!」把所有的文武都聚在一起,諸葛亮在帥案後一坐,給劉備來了個偏坐。這叫帥不離位。在這個項目上,諸葛亮最大。

諸葛亮一看大家到齊了,就開始分兵,讓關羽、張飛打埋伏,讓劉封、關平點火,讓趙雲、劉備做誘餌,派簡雍打掃戰場,派孫乾安排酒席回頭打贏了慶功。諸葛亮計劃做的非常好,劉備當眾做表率恭恭敬敬的接過了諸葛亮給的令箭。這算安排好了,就該各自執行了。

這時候,關羽終於忍不住了,出來質疑了:「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我們都去幹活,你做領導的你幹啥?

這是很多員工常常憤憤的事情。「我們那領導,啥都不會,只要是活就讓我們干,他自己啥都不干,話說回來了,他倒能幹啊?不知道憑著什麼關係上去的。」都是這樣。不好。第一,在領導崗位上的人,有什麼都不會憑藉著關係或偶然的機遇上去的麼?有。但是,這種人不會很多。只要他是領導,記住,他一定有他是領導的某些道理;第二,作為管理者如果都要事必躬親、每次都要衝到第一線上去身先士卒,這裡的管理一定有問題。好的管理者是不必這樣做的。諸葛亮是個好的管理者,他只做指揮,所以他的管理沒問題。等到他身先士卒、事必躬親去管理了,他的管理肯定出現了問題,這就是他晚年的悲劇,當然那是沒辦法的事。

現在關羽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了——我們都去幹活,你幹啥?

諸葛亮很平淡地回答:「我只坐守縣城。」這個問題用問麼?我的任務是分配工作,工作分配完了,坐守縣城監督你們幹活。

聽到這裡,突然間張飛哈哈大笑起來,張飛心直口快,沒有關羽這麼含蓄,說出話來一針見血,大笑不代表張飛高興,這是一種意外性的譏笑——哎呦喂,沒想到世界上還有你這樣的厚顏無恥之人?「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

事到現在,孔明沒時間跟他們解釋,也沒那個必要解釋,解釋你能聽麼?你能信麼?不必要。這時就要按公司規章走了——少廢話!我是你們領導,你們就該聽我的,不信你看,諸葛亮把劍印拿出來了,「劍印在此,違令者斬!」這是做了警告了。

但是,關張怕這個麼?你個二十來歲的小孩嚇唬誰呢?我們什麼資格?兩人肯定要瞪眼。一旦這時候再開口,矛盾就會更加激化,如果諸葛亮真動怒了,真要按軍法處置,把這話說出口,就麻煩了。誰麻煩?劉備就麻煩。到那時候,劉備就面臨一個抉擇——你是要你這倆兄弟,還是要我諸葛亮所代表的新規則?要他倆,我走。要我,拿他倆祭旗。



所以,劉備不能等。這也是劉備的高明之處。一般的領導都愛看著下屬斗,他從中好控制。但是劉備不一樣,他沒有冷眼旁觀,看準時機,開口了。說:「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一句話,當眾支持了諸葛亮,他就代表我,他就是我給你找的新領導,你們注意,當你們跟他出現矛盾的時候,我是絕對站在他一邊的,我是支持他的工作的,你們心裡想的依仗完全不存在!

這下,關張不敢言語了,依計行事吧。博望坡之戰打響了,結果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利用誘軍之計,把夏侯惇十萬大軍引入了火葬場。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燒跑了曹軍,也燒服了關張等劉備舊將,也燒興奮了劉備,初出茅廬第一功,諸葛亮大獲全勝。

總結

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此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從管理角度來說,應歸功劉備。劉備在認命孔明為職業經理人之後,公司與自己最親密的親友員工關羽、張飛是不服的。若是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諸葛亮的工作會很難開展。劉總的親友員工會常以劉總之命來違抗諸葛之令,甚至不按流程任意行事。若諸葛去管,他們必定會在劉備面前給諸葛上眼藥,劉備若不明,則必定認為諸葛心胸狹窄而對其有意見;若諸葛不管,公司事務要麼難以開展,要麼需劉備事必躬親,仍會對諸葛產生不滿。這種情況在中國企業中很是常見,尤其在中國家族企業當中更為常見。那麼,作為最高管理者的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又做了哪些行動呢?作為管理者,我們又能從中學到哪些經驗呢?

1、明確諸葛亮常務總裁的身份,使得公司所有職員不再有職務職能認知模糊之情況,讓那些親友員工也不再能揣明白裝糊塗,也不能再打劉備的招牌;

2、以身做責遵守工作流程,恭恭敬敬地當眾接受諸葛亮的工作指派,不給親友員工上眼藥的藉口-我都聽從,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3、當眾為諸葛亮樹威--這是你們的諸葛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賜諸葛寶劍印綬,真正放權;

4、當眾為諸葛撐腰。當關張對諸葛要大家出戰自己坐家中的戰略部署表示質疑時,劉備雖說也沒底,但他還是站起來替諸葛亮說話,當眾站在諸葛亮一邊,眾親友員工便無話可說。

所以,如果沒有劉備的如此好管理,即便諸葛再有能力,也終會被消耗在內部之中。他的結果要麼是傷心離去,要麼是跳槽另投明主了。此,不能不為今人領導深思!

好!《博望之戰-給劉備的領導力點讚》就講到這裡,有興趣我們找機會再說說三國里那些好玩的能夠啟迪人的管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