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的"前世今生"

讀史修煉 發佈 2020-04-03T23:15:34+00:00

"繁花似錦世,初入皇家門"公元71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皇室的激烈紛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登上了皇帝寶座,在勵精圖治的銳意進取和改革興政中,創造了"開元盛世",甚有詩曰:孝思敦美,億載奉開元。

諸位都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吧,有首詩這麼寫:"沉魚落雁之美、閉月羞花之貌"。說是其中這能令花兒感到害羞的楊玉環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談資,像是史書上記載楊貴妃是怎麼樣的漂亮、楊貴妃的愛情經歷、人物評價、生平功過等等,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探尋歷史上最真實的楊玉環和她的故事吧!

"繁花似錦世,初入皇家門"

公元71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皇室的激烈紛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登上了皇帝寶座,在勵精圖治的銳意進取和改革興政中,創造了"開元盛世",甚有詩曰:孝思敦美,億載奉開元。在位四十四年後退位成為太上皇,不久後病逝,終年七十八歲。這樣一位執政成績頗有論點的帝王,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是他和楊貴妃為人所知的豐富愛情故事。那麼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楊玉環是怎麼進入了唐玄宗的視野當中,又是怎麼樣一步一步成為唐玄宗"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之人呢?

在《舊唐書》中記載,楊貴妃出生在河南靈寶弘農郡楊氏家族,陝西華陰是其祖籍。幼年時,因父親被委派到四川成都(當時稱蜀州)當官,所以一起跟著去了。在她十歲時父親去世了,而後輾轉奔波到洛陽,跟著叔父家,一直成長到及笄以後了。

開元二十二年,楊玉環十六歲時,已生得容貌動人,知書達禮,通音律,擅歌舞,言談舉止間顯才智明慧過人。這一年咸宜公主在洛陽城結婚了,楊玉環應邀參加,同在婚禮的還有壽王李瑁,結果婚宴之上,壽王對楊玉環一見鍾情,便展開了對楊玉環熱烈的追求。自婚宴以後,壽王就經常藉故到楊玉環叔叔府上拜訪,有時是託事,有時是邀請參加宴會,有時倒是閒逛,借著和玉環小姐認識的緣故,也時常吟詩作對,好不快活。而楊玉環對壽王李瑁有著一絲欽慕之意,倒也算兩情相悅。就這樣度過愉快地幾個月,在當年便求玄宗下令冊立楊玉環為李瑁當老婆,是為正妃。婚後兩人定居在長安。這便是楊玉環初次踏入唐王室的經歷。

"天生既麗質,難免入王側"

據史紀記載,楊玉環被封為壽王妃後度過了美好的三年,武惠妃病逝了。這個武惠妃本是唐玄宗最喜愛的妃子,玄宗因為失去了喜愛的分子,在一段時間內的心情是痛苦難受的,一直鬱鬱寡歡。在玄宗身邊當差的高力士看到玄宗這樣的情況,操心起皇帝的健康起來,又聽聞京都中這壽王的正妃楊玉環非常出名,無論容貌、才能都超絕於常人,於是想起心思,想把楊玉環進獻給皇帝,進言說楊玉環美貌絕倫,才智超人。這說得有一有二的引起了唐玄宗的興趣,因此有一天藉故看望壽王而來到壽王府,實則只為一探楊玉環。結果在壽王府的宴席之上,唐玄宗就被楊玉環一隻助興之舞給迷住了,當即不能自已。這件事情過去後不久,唐玄宗便欲意納其入後宮,時年楊玉環二十二歲,而唐玄宗已經五十有五了。

當然唐玄宗貴為大唐皇帝不能直接做出納楊玉環為妃子這樣有違人倫的事,於是想出了一條計謀,就是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讓武則天出家做道士的做法,以幫國祈福作為理由,明則下令讓楊玉環出家做道士,實則暗扣了楊玉環,以多好處對待。唐太宗用此法調開了楊玉環和壽王,又給壽王李瑁另外婚配了女子,同時還賞賜了他很多的財富,以此"曲折"之法得到了楊玉環。在當了一年多的道士後,天寶四年(745年),楊玉環受召入宮,被冊立為貴妃,後與唐玄宗演繹了千古絕愛。

"佳麗有三千,寵愛只一人"

楊玉環被納入後宮後,與唐玄宗可謂是情意綿綿,如膠似漆。唐玄宗對其寵愛有加,曾因為楊貴妃愛吃荔枝而專門派人從嶺南千里迢迢運送荔枝,既奢靡又顯愛意之心。又為楊貴妃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同住華清宮同洗於一池,經常在一起笙歌纏綿,同眠共枕。

在此開元盛世的背景之下,唐朝國富力強,唐玄宗無大事可辦,於是開始厭倦國政,沉迷聲色,因此和楊貴妃度過幾年美好的時光。但正是唐玄宗後期的倦怠朝政,導致了天寶後期安史之亂的發生,也間接導致了大唐朝由盛轉衰的局面,這其中是否和楊貴妃存在著一定關係?

楊貴妃受寵於開元盛世,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可以說她就是大唐榮耀的一種象徵,也是可以對國之命運產生影響的女人。因為楊貴妃的關係,她的兄長楊國忠被封為高官,又認比她大十六歲的安祿山當乾兒子,似有結黨涉政之嫌。在唐玄宗倦理國政之際,便將國政主要交由宰相李林甫在打理,但是對楊貴妃是言聽計從。

"馬嵬前身死,何處尋玉顏"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發動叛亂,李隆基帶著貴妃楊玉環、皇子舉家從長安逃向四川。走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市西)處,玄宗一行已是人困馬疲,糧食不佳又短缺。以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從將士突然發動兵變,馬上殺死了宰相楊國忠,又逼著玄宗處死貴妃,不然會發生嚴重的後果。玄宗皇帝兩難,垂淚痛思最終給了年僅三十八歲的貴妃三尺寬的白綾,讓她自己弔死在馬嵬驛外的一個佛殿內了。

按史書記載楊貴妃死因如此,但是關於楊貴妃真實的生死之謎到現在仍是眾說紛紜,這也是關於楊貴妃最大的秘密,其生死歸屬說法主要有三:

1.身死馬嵬坡

這一事件在《舊唐書》、《唐國史補》的史書中均有相關記載。都表明了貴妃死在馬嵬坡,這似乎是一個似真的事實,也是現在大眾比較認可的版本。這個說法的解釋是當時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要爭奪皇室政權,於是密謀指使陳玄禮發動兵變,意欲殺死楊玉環,擴大自己的黨派勢力。而可憐的楊玉環,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成了犧牲品。

2.脫逃到四川廣元

這個說法來來源是有個小山村,位於四川廣元。這個村名叫榮樂村,最著名的是有一座唐代古墓,墓主人的名字就叫楊玉環。有專家研究,按墓葬的風格和規格等來看,確實是屬於唐代的,所以有人推測,這就是楊貴妃逃到這裡後,死後留下的墓,並且還有後人。

3.未死,東渡日本

有關史料記載,馬嵬坡兵變一年後唐玄宗派人把楊貴妃的墓遷到長安,結果在墓棺中卻不見屍骨衣物等,因此有人推斷當時是侍女代楊貴妃去死,使得楊貴妃得以悄悄逃脫。主要說法是玄宗隨從高力士與陳玄禮將軍密謀,派人悄悄把楊貴妃送了出去,而後楊貴妃往東南潛入襄陽,隨武昌一路而下,到達了揚州,並在那結識了日本遣唐使團團長藤原刷雄。在他的幫助下,成功搭上使團回國的船隻,逃亡到了現在日本山口縣的久津一帶,並在那住了下來。到現在,久津地區存有楊玉環的雕像,這似乎不是空穴來風。

一代絕色美人楊玉環,不論是作為盛唐時期的榮耀象徵,還是政治戰役的犧牲品,她似乎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地捲入政治鬥爭的暗流之中,這是她的悲劇,亦更多地是那個時代的悲劇。要說她禍亂朝政、結黨營私,倒也沒有確切的事實說明,而且有了武則天的前車之鑑,以唐玄宗的處事風格斷不可能沒有防備。所以編者認為楊玉環不存在涉政嫌疑;要說楊玉環的為人,算不上唐玄宗的賢內助,因為你幾乎找不到在任何一本史料上楊玉環幫助過唐玄宗的記載,只是一介良人罷了。最後落得悽慘下場,倒也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只能留得侃侃一生,任憑後人言說。

參考文獻:

《舊唐書·楊貴妃傳》

《資治通鑑》

《唐國史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