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什麼讓你失去了最初的快樂?幸福和收入有關係嗎?

實用心理學 發佈 2020-04-03T23:18:06+00:00

但是,也並不是事物越新奇就越刺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太過新奇的事物常常讓人難以理解,感到困惑,適度的新奇,也就是熟悉中帶著新奇,是最讓人快樂的。

人們追尋快樂的本源,並不是單純的獲取短暫歡愉,而是在熟悉的領域帶給我們安全感之後,希望減少那些未知帶給我們的恐懼和迷茫。

只有不再恐懼和迷茫,人才能感受到來自心底最深處的快樂。

過度製造快樂,只讓結局更無聊。

是什麼讓我們不快樂?

內心莫名的恐懼?

難以駕馭的壞脾氣?

因為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了工作?

缺少價值感,覺得做什麼都沒有意思……

不快樂是一個果,不快樂的因,多種多樣。

有的是家庭貧困,有的是疾病折磨,有的是慾望得不到滿足。

不開心,很多時候是錯覺,是庸人自擾。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人們總是渴望擺脫煩惱,得到幸福。

而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也都在試圖用各自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一件事你沒做到,自然選擇判定這不利於傳播基因,你就會感到痛苦,於是下一次就不會這麼做了。

太過熟悉的事物總是讓我們感覺無聊,新奇的事物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比如去陌生地方的旅遊,我們就會感覺得到興奮。

但是,也並不是事物越新奇就越刺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太過新奇的事物常常讓人難以理解,感到困惑,適度的新奇,也就是熟悉中帶著新奇,是最讓人快樂的。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快樂幾乎總是和外在的人事物有關。

當外在的東西被奪走,我們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外邊的東西增加,我們的快樂就增加。。

幸福指數和實際能體驗到的幸福是兩碼事,一份《幸福報告》預設了人的幸福感和人均生產總值、健康期望壽命、生活品質、收入、社會支持等指標之間的正比例關係,但事實上,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吃冰淇淋,一杯冰淇淋可以帶給你享受,但兩份冰淇淋並不能帶給你兩倍的享受。

人們不是掙錢多而幸福,而是感到幸福的人掙錢多。

這種幸福感指的是自尊,自信和對未來充滿信心。

其它影響收入的因素包括:結婚,教育程度等。

自足不是增加收入的有效因子。

心理學家從對「煩惱」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這樣的統計數據和結論:「一般人所憂慮的『煩惱』,有40%是屬於過去的,有50%是屬於未來的,只有10%是屬於現在的。

其中92%的『煩惱』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多是可以輕易應付的。

因此,煩惱多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

人有那麼多的煩惱,無非是一切以自己為標準,去看一切事。

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見去看客觀的世界,而不是看事物本身,誠然一切從以自己中心出發,必帶來煩惱。

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

同理,你的煩惱也只在你自己的眼中。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寫道:

「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你或許常常羨慕別人光鮮的外表,卻不知別人可能也在羨慕你安定祥和的內心。

精神充裕,追逐理想時不忘初心,激流勇進時不迷失自我,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或許,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擁有,就是失去的前提,這是現實。

沒有人能不喪失,除非他從未獲得。

比如說,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常常一邊斷舍離一邊買買買的?

買的時候有多爽,斷的時候就有多糾結,越斷舍離買得越多。

所以,你得到的也在占據你,比如你現在擁有的財富,家人,好多衣服填滿了你的衣櫃。

很多人不明白,所有的貪多求大、欲求不滿、慾望過盛,最終必反噬我們自己。

正如《增廣賢文》中寫的那樣:「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生活中有80%的事物,是身外之物,不妄求、做減法,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如果明天太陽不再升起,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最想和誰在一起,最捨棄不下的是什麼,最後悔的是什麼,最釋然的是什麼?

真正的幸福不是你多有錢,而是在你失去外在的東西一切後,有人在你身邊說,沒事,有我在!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賢心理



作者簡介:小賢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