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要適當給予自由,用「魚缸法則」培養孩子,小孩會更快樂

小a媽媽 發佈 2020-04-03T23:26:30+00:00

作為家長別以為這樣是對孩子孩子好,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家長要適當給予自由,了解"魚缸法則"去科學正確的培養孩子,孩子會更快樂。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有位家長跟我反應道,她的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了做事還是讓人很操心,因為她的孩子在學校不會自己綁鞋帶甚至不會自己一個人穿衣服。雖然在家裡會有家長幫忙餵飯,但是孩子在家裡仍然是學不會自己一個人吃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家長這種"魚缸式"的教育普遍存在許多家庭中,就像將孩子當作一條魚一樣圈養起來。

但是隨著這樣的教育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孩子會因此失去一定的獨立自立的能力。就像被圈養習慣的寵物一樣,一旦放生到野外就會體現出喪失生產能力的表現。作為家長別以為這樣是對孩子孩子好,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家長要適當給予自由,了解"魚缸法則"去科學正確的培養孩子,孩子會更快樂。

如何給孩子自由?作為家長要知道什麼是"魚缸法則"

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許多家裡都會養著一條到兩條的魚,他們都會將魚放在一個小魚缸里。對於"魚缸法則",有這麼一個故事:以前在一個美國公司裡面,有幾十條魚被養在一個大大的魚缸裡面,特別的是,在這個魚缸裡面的魚好幾年都沒有長大了。

有一天董事長的兒子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將魚缸打破了,於是工作人員不得不將那些長不大的魚放養在外面的水池裡面。等到兩個月重新買到新的魚缸後,工作人員將魚撈起來才發現那些魚突然長大了好幾倍。那些魚的體型由原來的三寸變成了一尺。

這就是所謂的"魚缸發展"。對於我們來說,魚缸就像我們的教育環境,孩子就是裡面的一條條小魚。當我們嚴格限制住孩子的環境的時候,孩子就難以發展。而我們給予孩子寬鬆的教育環境的時候,孩子就能健康發展,"魚缸法則"所告訴我們的是,自由空間與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無論是魚還是孩子,都不應該被束縛,這樣會限制成長。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聽家長的是最好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假如家長沒有給予孩子合適的自由空間的話,就會抑制住孩子的身心發展,使得孩子變成一個狹隘的井底之蛙。

家長要知道,過度的限制"魚缸"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1、孩子的事情被家長全部包辦

現在有一些孩子存在這樣的一個毛病,那就是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一個人想辦法,而是下意識的去找家長,甚至是在未來孩子對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會毫無頭緒。因為在小的時候就被家長套上了"枷鎖",家長說要做什麼就一定做什麼,無論什麼事情都必須經過家長同意和把關。無論任何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包辦,就像是家長的附屬品一樣,這樣導致孩子的依賴性強,以至於在以後做事沒有任何自己的主見,也沒有獨立能力。

2、家長總是過度的限制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放心不下,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嚴格限制。比如孩子想要看個漫畫書也會被家長說這說那的。孩子因此失去了自由和空間。這時候有家長認為,如果自己不好好限制住孩子,孩子就會很容易學壞了。但是事實上,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限制反而會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培養孩子要適當給予自由,用"魚缸法則"培養孩子,孩子會更快樂

1. 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

有些家長通常都會給自己的孩子鋪好一條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走下去,家長會覺得自己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告訴孩子可以要孩子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過度的限制孩子的選擇自由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影響,比如當他們面臨抉擇的時候,甚至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家長需要對孩子做的事,讓孩子自由去選擇,而不是家長去限制他們的人生自由,當孩子學會如何自己選擇的時候才會懂得如何負責自己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鼓勵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當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作為家長也不要因此去責怪孩子,只需要耐心去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孩子都不是笨孩子,正所謂"經驗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通過孩子的一次次實踐,孩子就會懂得其中的邏輯關係,就算載以後面臨抉擇孩子也不會逃避。

2.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什麼私人空間,甚至有些家長還決定只要自己不看好孩子孩子就會作妖。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很容易剝奪孩子的自由和私人空間。仿佛就像傀儡一樣被控制著,別以為這樣可以教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其實家長這樣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難道說對孩子不管不顧嗎?其實不是的,對於孩子錯得十分明顯的事情家長也要及時提醒,比如孩子過於沉迷手機和遊戲,家長也要適當制止這些不良行為。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做的事情他們心裡有數,自己做的事情會自己安排,作為家長只需要在合理的範圍內,交給孩子自由安排。

比如說,對於孩子的一些生活上的細碎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每個孩子都並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放手,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讓孩子學會自己探索,鼓勵孩子去體會這個新世界。

3.鼓勵孩子學會自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想要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首先就需要家長鼓勵孩子學會自我思考。因為擅長於自我思考的孩子,他們於是更有主見,他們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麼,這樣的孩子做事更有條理。

作為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營造一種思考的氛圍,使得孩子經常性的去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是這樣做的?家長也可以在孩子做事之前去問一問孩子自己的想法,並且鼓勵孩子去實現。當事情成功之後就相當於孩子的思考有一定的結果,孩子就會更有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積極的去引導孩子思考,比如說去問一下孩子為什麼選擇這件衣服,而不是這件衣服。當有孩子錯誤的地方,作為家長也需要及時的去糾正孩子,防止孩子走向歧途。漸漸的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應用到生活當中,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養成這種好習慣,這樣就會如孩子多了自己對生活的獨立見識。

我是小A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