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國寶 在華九百天

人民網 發佈 2019-12-23T08:17:05+00:00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的故宮珍藏,也曾如阿富汗國寶一般,經歷過漂泊命運。抗戰期間,為保護珍貴文物不落入敵手,故宮博物院組織文物分批南遷。 圖為當年運輸隊經過四川樂山的情景。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的故宮珍藏,也曾如阿富汗國寶一般,經歷過漂泊命運。抗戰期間,為保護珍貴文物不落入敵手,故宮博物院組織文物分批南遷。 圖為當年運輸隊經過四川樂山的情景。

「迫於形勢,被保護的國寶不得不離開家鄉,開始它們長達10年的海外『流浪』之旅,這是一個多災多難但文化燦爛的國家,和從前的我們極其相似。」

「我們深知戰爭足以摧毀民族的自信和自尊。所以這一次阿富汗國寶來到中國,中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充當『守護神』。」

——中國網友在網絡上發表的參觀感言

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0月,一場吸引了無數中國觀眾的文物巡展在中國7個省市相繼展出。這個展覽來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鄰國阿富汗。展覽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國內多家省級博物館和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

阿富汗:

文明的交匯地

數千年來,希臘文明、草原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在此碰撞激盪,各路商旅在此中轉,催生了燦爛的多元文化,但這裡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和痛苦。近代以來,更是屢次淪為大國博弈的掠奪場,英國、蘇聯和美國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和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至今仍未走出戰亂的陰影。戰爭、貧窮、難民、爆炸、恐襲,這些詞似乎就是今天人們對阿富汗的主要印象。大家似乎已經忘記了兩千多年來這裡曾經的輝煌文明。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

國運的縮影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19年,並於1924年正式開放。這裡主要收藏阿富汗各地出土的史前遺物和受希臘文明影響的貴霜王國時代的佛像、印度教神像、伊斯蘭時代文物、各歷史時期的錢幣和民俗文物等,藏品種類非常豐富,總數約10萬組以上,是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館。

地理位置的特殊造就了這樣一批獨具特色的文物,也為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噩夢。自1979年蘇聯入侵開始,阿富汗再次陷入動盪。士兵趁機洗劫了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把精美的文物拿到黑市上變賣,用博物館的文件點燃營火。1994年,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被炮彈擊中,頂樓毀於一旦。在近百年的歷史中,曾經擁有10萬多件藏品的博物館,絕大多數館藏文物在戰亂中被劫掠、毀壞,甚至永遠消失。一些相對幸運的文物,也只能被迫出國「避難」。

2003年,阿富汗國內局勢日趨穩定,經過修繕的博物館獲得重生。2005年,時任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赴法國訪問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向他提出希望安排阿富汗文物展訪問法國的願望。在卡爾扎伊的授權下,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與法國吉美博物館的一批專家挑選出了231件(套)珍貴藏品,主要出自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貝格拉姆四處考古遺址。

自2006年開始,這批令世界矚目的阿富汗珍寶在法國、義大利、荷蘭、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全球多地巡展。人們被這些兩千年前的多元文明遺存所震撼,也向世代以來這些文物的守護者表達敬意。2019年,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迎來建館100周年,正如博物館前鐫刻著的那句話,「ANATIONSTAYSALIVEWHENITSCULTURESTAYSALIVE。」是的,「文化在則國家存」。這句話背後有著一種悲壯和酸楚的情愫,但也的確道出了阿富汗這個國家和人民的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

中國巡展:

古代絲路的迴響

2017年3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了《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覽,這231件阿富汗珍貴文物來到了中國。然而,原本計劃在故宮博物院展畢之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展出的這批文物,由於種種原因被臨時取消了展覽安排。

在此情況之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積極與相關單位商議,在後續資金尚沒有落實的情況下,積極協調日本黃山美術株式會社、阿富汗國家信息文化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阿富汗駐華使館、中國駐阿富汗使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單位,最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抉擇:讓這批文物在中國繼續巡展。於是,敦煌、成都、鄭州、深圳、長沙、清華、南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覽相繼在這些地方成功展出,觀眾人數近150萬。

2019年5月,在習近平主席的倡議下,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阿富汗國寶展被作為特展納入大會計劃,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3個月。兩國高層對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展是中阿兩國十幾年以來人文交流領域最重要的項目,對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傳播絲路歷史文化做出了貢獻。國內博物館業界和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廣泛好評和歡迎,普遍認為是近年來在華展出時間最長、跨越文明最廣,精品數量最多、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外國文物展之一。

多方努力:

絲路文明引發關注

此次巡展中,各家博物館與阿方專家一起精心配合,在陳列、宣傳和文創開發等方面各顯其能,辦出了自家風格,也讓這些千年文物閃耀出各自獨特的光華。國內多家電視台和網絡自媒體競相利用專訪和講座的方式邀請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向中國觀眾介紹展品背後的故事。除了出版畫冊圖錄外,南京博物院專門針對此展精心設計開發了系列文創,湖南省博物館製作了吸引觀眾參與互動的圖片和益智玩具,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同時,對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展覽和背後的文化內涵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由於社會關注度的不斷提升,這個展覽每到一地,都會引發文物和絲路文化愛好者的極大興趣,使展覽成為許多博客網紅的簽到處。為期兩年多的巡展,可以說為中國公眾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絲綢之路」文明史和阿富汗歷史的公開課。巡展也在全國引發了一波關於古代絲路歷史和文化的學習熱,大夏國、吐火羅、大月氏、貴霜王國、蔥嶺鹹海……這些名詞成為熱搜對象。公眾對於絲路和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前世今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自然而然也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懷。

連結:

阿富汗是古絲路的重要節點,玄奘西行途經於此。1978年,考古學家維克托·薩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發現了數座古代墓葬,除了兩萬多件黃金製品,還匯集了安息銀幣、羅馬金幣、希臘神靈、中國西漢銅鏡與絲綢、敘利亞玻璃器、印度象牙雕件等,被公認為絲綢之路上迄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這也佐證了公元前後的阿富汗確為文明的十字路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