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星際客機」出師不利提前返航 讓NASA大失所望

人民網 發佈 2019-12-23T10:53:23+00:00

人民網-環球時報美國波音公司載人飛船「星際客機」(CST-100 Starliner)的首次試飛儘管出師不利,未能按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最終在北京時間22日晚間成功降落在新墨西哥州的美軍白沙飛彈靶場附近,為波音公司挽回了最後顏面。

人民網-環球時報

美國波音公司載人飛船「星際客機」(CST-100 Starliner)的首次試飛儘管出師不利,未能按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但最終在北京時間22日晚間成功降落在新墨西哥州的美軍白沙飛彈靶場附近,為波音公司挽回了最後顏面。但對於美國而言,寄予厚望的波音「星際客機」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研製均遭遇挫折,美國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途仍不得不受制於俄羅斯。

據美國太空網站介紹,作為美國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船,「星際客機」於20日搭乘「阿特拉斯-5」號火箭升空,開始了第一次不載人測試飛行。它原先準備於21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向空間站運送約270公斤補給和設備,並帶回部分研究樣品,最終於28日返回地球。但發射約1小時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表聲明說,由於軟體錯誤,飛船在飛行中消耗了過多燃料,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它無法按計劃與空間站對接,只能提前打道回府。

「星際客機」於22日打開降落傘返回地面的情形

美國《紐約時報》22日稱,「星際客機」成功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降落。報導稱,「星際客機」的載人艙與服務艙按計劃在進入大氣層前分離,服務艙殘骸落入太平洋,而載人艙藉助巨型降落傘和緩衝氣囊在陸地上著陸。報導稱,對於NASA而言,讓載人艙在陸地上降落的模式「相當罕見」。在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星」計劃與「阿波羅」計劃中,載人返回艙都降落在海中——畢竟海水的緩衝效果比沙漠更好。就連以技術激進著稱的SpaceX公司研製的「龍」飛船,也仍然採用在海中降落的模式。報導猜測,波音公司選擇讓「星際客機」在陸地著陸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出於重複使用的考慮。按照規劃,「星際客機」最多能重複使用10次,如果飛船在海中降落,腐蝕性的海水可能會讓飛船的檢修變得複雜。

「星際客機」的成功降落,讓波音公司總算挽回了最後顏面,可以宣傳其首次測試飛行取得「部分成功」。波音太空發射部門高級副總裁吉姆·奇爾頓表示,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星際客機」的推進、航行及生命保障系統運行如常,載人艙內搭載有一個配備複雜傳感器的測試假人,它在飛行過程中收集的數據有助於評估未來航天員的實際感受。NASA和波音公司官員甚至堅稱,如果這次飛行中搭載有航天員,完全有機會以手動模式接管飛船,進而實現與空間站的對接。此外,飛船在22日的降落中成功經受住了1600攝氏度的高溫,並按計劃釋放降落傘和緩衝氣囊,證明了「星際客機」新型著陸方式的可行性。

「星際客機」的外形圖

但無論波音公司如何辯解,這次「部分成功」的測試飛行仍讓NASA大失所望。自從美國太空梭於2011年全部退役後,美國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就只能倚賴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對於美國來說自然難以忍受,何況俄羅斯還不斷調高「船票」價格——2018年「聯盟」號飛船的單張座位費超過8000萬美元。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NASA分別與SpaceX公司和波音公司簽署合同,建造載人「龍」飛船和「星際客機」飛船。但「雙重保險」也沒能奏效,它們本應在2018年年底實現載人首航,由於兩家公司的研製進度均多次推遲,NASA不得不高價多買了超過10張俄羅斯「船票」。

眼看載人「龍」飛船總算於今年3月實現首次不載人測試飛行,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平安返回地面,但轉眼4月就在逃逸測試中發生嚴重的爆炸事故,「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被迫推遲到明年。「星際客機」不但研製進度比競爭對手落後了大半年,而且問題不斷。「星際客機」首次測試飛行的不完美表現,顯然也將影響後續進度,NASA表示「現在談及『星際客機』下次飛行是否載人為時過早」。因此美國航天員倚賴俄羅斯飛船往返空間站的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