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症狀也可能是「大病」徵兆!趕緊自行體檢下

康康體檢網 發佈 2019-12-23T11:48:36+00:00

胃痛、腹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症狀,而大多數人也都認為是小毛病,覺得是腸胃受損,忍忍或者吃點藥胃藥、止瀉藥就好……殊不知,這些小症狀也可能是「大病」徵兆!

胃痛、腹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症狀,而大多數人也都認為是小毛病,覺得是腸胃受損,忍忍或者吃點藥胃藥、止瀉藥就好……


殊不知,這些小症狀也可能是「大病」徵兆!

1、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可能是冠心病


案例

50歲的李先生,在一次飽餐後,突然感覺整個胃部和心窩區疼痛,還噁心、想吐,剛開始以為是吃太多導致了胃部不適,但吃了胃藥後,不適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開始頭暈、呼吸困難,家人連忙將其送往醫院。


先是在消化科進行了腸胃檢查,並無異樣,之後在醫生建議下做了心電圖檢查,發現竟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


明明是胃部不舒服,怎麼是心臟出現了問題呢?


冠心病的「偽裝面目」


醫生表示,冠心病會影響心臟的供血,而心臟本身沒有痛感神經,當心肌嚴重缺血時,產生的代謝產物會刺激脊髓中樞,脊髓中樞則會將刺激信號傳送出去,不僅是胃部,其它部位也會接收到信號,進而出現一些不典型疼痛。


①牙痛:此類牙痛易與牙髓炎、牙周炎混淆。但冠心病人牙疼往往是牙床一側或兩側疼痛,無法確定具體的疼痛位置;還是陣發性、劇烈的;牙齦和臉都不會紅腫;在勞累後疼痛加劇,休息後有所緩解,止痛藥無效。


②肩痛:此類肩痛易與頸椎病、肩周炎混淆。但是冠心病發作引起的肩痛往往持續時間不長,而且關節活動不受影響,服用止痛片或芬必得也無效。


③咽喉疼痛:疼痛可沿著食道、氣道向下放射,但咽喉和扁桃體不會腫脹,並會伴隨悶堵、窒息樣感。


提示:一般40歲以上;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或者是長期吸菸、喝酒、肥胖的人;亦或是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都屬於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相關的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無症狀型冠心病、早期冠心病。


自測冠心病風險

冠脈溝是耳垂上可能出現的一條紋路,是判斷冠心病的有效標誌。如果耳垂上出現了這條紋路,就說明有患冠心病的可能。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心血管。


通補經絡護心臟

中醫專家表示,在身體里能夠調治冠心病的脈就是陰維脈(起於小腿的內側,向上經過大腿的內側,到達腹部與足太陰經匯合,循胸到達頸部與任脈相匯合)。


2、腹瀉,不一定是腸胃問題,也可能是肺癌


案例

60歲的阿姨,拉肚子住院,竟然查出了肺癌!


前段時間微創手術的60歲的阿姨,因為反覆的腹瀉,在消化科住院,住院的時候照胸片懷疑她右肺有結節。照了一個CT,卻發現了左肺的一個小病灶,高度懷疑是肺癌,後來做了微創手術,最後證實是肺癌。


她這次很幸運發現了這個肺癌,可能還是早期,當然最後還需要病理確診。


胃痛不是胃病,同樣的,腹瀉也可能不是腸道問題。要知道,肺癌也可能會引起腹瀉!


肺癌患者最典型的症狀是咳嗽、咳痰、氣喘,但也有少數人會出現腹瀉情況,這是由於一些肺癌細胞可產生各種調節肽,如促腎上腺素、甲狀旁激素、降鈣素、抗利尿激素等,而這些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後會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腹瀉。

肺癌的不典型症狀


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死亡人數達14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8%!


如此高的死亡率與早期診斷率極低有關——肺癌早期無明顯特徵,既易被忽視,又易混淆。因此識別那些不典型症狀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


①骨轉移疼痛:肺部惡性腫瘤易侵犯肺部周邊的骨骼,依次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等,即發生骨轉移,而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很容易和關節疼痛混淆。


骨轉移疼痛特點:說不清疼痛具體部位,疼痛範圍還在不斷擴大;疼痛持續時間長,且不斷加重;夜間痛感更加強烈;活動、休息、熱敷或冷敷都不能緩解;伴隨有乏力、消瘦情況等。

②杵狀指:患者手指或腳趾末節腫大,臨床上被稱為「杵狀指」,而此現象發生時,人們會先懷疑風濕關節炎病,但服用抗風濕治療藥物後卻無效果。


③聲音嘶啞:發聲不當、講話過度,咽喉炎、感冒等都會出現聲音嘶啞的症狀,但這類嘶啞在經過休息或者吃藥後會自愈,而癌症引起的聲音嘶啞則只會愈加嚴重。


提示:年齡在45歲以上;有抽菸習慣;經常接觸有害工種的人;有肺部疾病的人都屬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胸部CT,防範於未然。


3保護肺部兩步走


肺癌如此兇險,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預防工作:


①遠離危險物質

像菸草(包括二手菸)、油煙、環境污染等都屬於易損傷肺部的危險因素,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遠離。


②呼吸鍛鍊操

肺本身不能主動擴張和縮小,呼吸是通過與呼吸相關的肌肉(即呼吸肌)來實現的。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


平時可以做長噓短嘆的動作,具體方法為: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


本文內容源於BTV我是大醫生,版權歸其所有,康康體檢網編輯整理,僅作學習分享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