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落幕了,香港動作片就此落幕了

邑人電影院 發佈 2019-12-23T14:12:45+00:00

隨後2010年,《葉問2》上映,甄子丹與洪金寶那一場打戲,剛柔並濟,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葉問3》上映,「拳王」泰森的狠辣與張晉的凌厲,也給《葉問》系列添加了精彩看點。

本文作者:不雨亦瀟瀟

2008年,《葉問》系列的第一部初登螢屏。

甄子丹塑造的「葉問」,武藝超群,卻淡泊名利,謙遜、低調、溫和又不失幽默,頗有謙謙君子的儒雅氣質。但他在危難時刻的勇於擔當,面對外敵時的挺身而出,「一個打十個」的豪邁英勇,都彰顯了一代宗師的風範。

隨後2010年,《葉問2》上映,甄子丹與洪金寶那一場打戲,剛柔並濟,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葉問3》上映,「拳王」泰森的狠辣與張晉的凌厲,也給《葉問》系列添加了精彩看點。

到了2019年,上映的《葉問4》為《葉問》系列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1、不止是宗師,還是符號

我們十分清楚葉問此生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培養出世界功夫巨星李小龍。

當他們的師徒故事搬上熒幕,更給了現實的我們一種厚重的歷史感。

而且《葉問4》讓人倍感驚喜的還有角色「李小龍」的出現,這一次李小龍的粉絲終於可以大飽眼福了。特型演員陳國坤的出現撇去了CG技術的違和感,不僅帶來了拳拳到肉的刺激搏鬥,更是把李小龍身上的硬漢氣概與尊師重道完全呈現出來,特別是揮舞雙節棍的片段更是可圈可點,實在是一次滿懷誠意的致敬。

直到今天,李小龍仍然是很多人精神上的領袖。

其根本原因不僅僅是李小龍能打,更是因為李小龍頑強對抗的精神貫穿了那些年月備受壓迫的海外華人。

李小龍帶領華人站出來告訴世界,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而李小龍身上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毫無疑問正是從葉問身上傳承而來。因此,葉問身上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功夫,而是他的精神。

葉問的謙恭禮讓、平和淡然是我們每位國人理想中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和平時期,他沒有爭名奪利,幫助弱小;在戰爭時期,他堅持挺身而出,為國爭光。

中華精神在他身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很多時候,中國人選擇低調隱忍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明白只有面對不公義的事情才值得去挺身而出。揮出拳頭不是為了宣洩個人情緒,勇敢站出來反抗是我們的民族尊嚴正受到壓迫與欺凌。

正如電影里葉問所說的:「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來!」葉問身上的中華精神,不僅僅代表著中國人身上固有的謙謙君子溫文儒雅,更代表著中華民族自古崇尚正義的道德與堅不可摧的正義之氣。

時至今日,《葉問》這個系列電影之所以仍能被人記住,不僅僅只是它其中打鬥精彩的動作場景。而是在電影中,我們又再次感受到久違的中華精神。葉問之所以成為一代宗師,並非只是培養李小龍和推廣詠春拳,而是葉問讓這種頑強不息的中華精神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2、不止是宗師,還是慈父

作為動作片的《葉問》,這些動作戲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展現愛國情感的最直觀的表現方法。

但是作為《葉問》系列電影的終章,只有動作戲的話,就看似有些守舊了。因而《葉問4》在這些精彩的打戲之餘,在愛國主線之下,影片也鋪陳了葉問與兒子葉正之間的情感線。

比起前三部系列電影,葉問的身體已大不如前,褪去了巔峰時期的光環,晚年葉問的精神狀態,更多時候是一個市井男人的生活模樣,一個宗師背後的普通人生活,卸掉了名人的外殼,裡面全是對家庭的責任感與危機感。

如果說父母離世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那一定是自己的孩子。

影片開頭就以葉問的頭頸癌開始,為葉問與兒子葉正的矛盾做了伏筆。

同時,處在青春叛逆時期的葉正在學校的表現令葉問為之擔憂。缺少了愛妻張永成作為緩衝,兩人的突出常常一觸即發。

葉問只好前往「理想的國度」——美國,為兒子尋找讀書機會。

其中,電影當中還設計了一個細節,就是葉問的鬢角。他在香港的時候鬢角還是黑色的,結果到了美國,鬢角一天一天地變白,這更是反映了父親對於兒子未來的擔心。

在葉問尋求萬宗華幫助的過程中,他也了解到萬宗華父女之間存在著和自己與兒子之間一樣的矛盾,這讓葉問逐漸懂得自己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管教方式。每晚準點準時的越洋電話,折射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挂念。

但是習武之人似乎並不擅長以似水柔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大多是克制的父子情。作為父親的萬宗華是這樣,葉問也不例外。

比方說葉問即使身處美國,每晚依然會準時打越洋電話給葉正,而葉正不願意接電話,等鏡頭轉回來,只剩葉問孤零零地拿著電話看著窗戶的落寞畫面。

還有兩人冰釋前嫌後,葉問教葉正打木樁的時候,父子與木樁相對,兩人相顧無言,只有那乒乒作響的木樁聲在空蕩蕩的房子裡來回碰撞。或許葉問想給兒子說的話都在其中了吧。

雖然葉問父子二人沒有過多到的交流,但是在葉正得知父親的病情之後,二人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全部解開。

影片對父子情感關係的勾勒,是能夠產生感動效應的。而主演甄子丹這次在塑造葉問這個角色的時候,以一種從容有度的方式既展現了角色的大齡狀態,又呈現了他溫和的一面,確實演得很好。

葉問人生的最後一程,仍是「一代宗師」,但更是一個慈父。

3、葉問老矣,尚能飯否

《葉問4》的故事時間線設定在了1964年,而如果按照實際的情況來推算,這個時候的葉問已經71歲了。

他真的老了。

握拳時發抖的雙手、充滿遺憾卻又懷著釋然的雙眼,甄子丹將老年葉問的動作與眼神細節詮釋的很到位。

《精武英雄》中的船越先生說:「拳怕少壯。」

試想一下,已經71歲的葉問,在面對年輕力壯的對手將會更加困難。因而在《葉問4》中「年老力衰」的葉問不僅用了「標手」,甚至連更加「下三濫」的「撩陰腿」都用上了。

「標手」在詠春一脈中屬於比較傷和氣的殺招,多施於對方要害,如眼睛、咽喉、死穴等等。一般以武會友時是不會用的。

《葉問3》「詠春內戰」時,張天志使用「標手」的戳傷葉問眼睛,影片也正是以此細節來表現張天志的功利心。

《葉問4》中,葉問使用了「標手」這一殺招。這樣的動作設定,一方面是體現葉問的身體機能下降,無奈之下要運用更豐富的技巧來彌補,另一方面也是對於敵方充滿惡意的殘酷攻擊的回應。

其中葉問在面對美國海軍陸戰隊空手道教練哥連和軍官巴頓時,有一個顯著的分別。巴頓只是前來挑釁,並未對唐人街的師父下殺手,因而葉問並沒有用標手攻擊他的喉部,然而巴頓卻是欺人太甚,傷人身體,辱人尊嚴,這使得葉問十分惱怒,痛下狠手。

《葉問》系列中,葉問在每次與強敵較量之前,都會獨自一人打一次木人樁,這讓他能夠安靜心神,從中感悟更多的道理,來面對強敵。而《夜問4》中,葉問是在對戰完強敵之後,回到香港為了兒子打了一次木人樁,並且讓兒子記錄下來。他知道自己老了,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夠得到傳承。

《葉問》系列已經不知不覺陪伴我們走過了十一個年頭,《葉問4》作為該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在片尾給我們帶來了一段「回憶殺」:影片行將結束時,銀幕上出現一幕幕《葉問》系列前作的畫面,看著葉問從當時的年輕力壯到鬢角泛白的變化,看著他溫和對待妻子、強硬對抗外敵的模樣,內心不禁翻湧一段段回憶。

影片最後伴著《一代宗師》的BGM結束了,《葉問》系列也就是結束。那是一個傳奇人物、一代宗師的落幕,但是他的精神卻也隨著音樂迴蕩在我們心中。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